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御纂医宗金鉴》眼科用药分析

2019-08-16 07:02孙永康杨慈航胡明岸张鼎朱定耀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要诀心法寒性

孙永康 ,杨慈航 ,胡明岸 ,张鼎 ,朱定耀

《御纂医宗金鉴》为集历代医书之大成者,其不仅根据历代医家之经验订正、完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还包含《四诊心法要诀》等内容,另外其根据不同疾病部位及类型,创立《妇科心法要诀》《外科心法要诀》等,是一部涵盖范围广、实用性强的医学专著。其中《眼科心法要诀》为吴谦等人广泛取材编写而成,其包含眼科病症、处方较多,并经临床验证多有良效。本文的目的为收集《御纂医宗金鉴·编辑眼科心法要诀》中内服方剂,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加以分析,旨在挖掘出其核心处方,从而有利于临床的推广使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御纂医宗金鉴·编辑眼科心法要诀》一书中的内服方剂。

1.2 处方来源

《御纂医宗金鉴·编辑眼科心法要诀》[1]。

1.3 研究方法

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2]对以上方剂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4 纳入标准

《御纂医宗金鉴·编辑眼科心法要诀》中处方完整并且明确记载为内服的方剂。

1.5 处方整理

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5版)中药学》[3]及《中国药典》2015 版[4],对药物名称进行统一命名,包括同种药物的不同名称,如芎、川芎统一为川芎;同种药物的不同部位,如当归尾、当归身,统一录为当归;同种药物的不同种属,如青竹叶、苦竹叶统一为竹叶。

1.6 处方录入

该项工作分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由2人将整理完成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版)。第二部分由另外2人分别对已录入方剂进行校对,2次相应结果无误后方可进行分析操作。

1.7 数据分析

1.7.1 使用软件系统中之“数据分析”,在“处方来源”输入框中输入相应标识信息,提取已录入所有方剂。

1.7.2 使用“数据分析”中“频次统计”选项,统计药物出现次数,记录结果。

1.7.3 使用“数据分析”中“组方规律”选项,将表示药物同时出现次数的“支持度个数”设置为22,“置信度”设为0.6,得出药物组合使用频数;再使用“规则分析”选项分析某一药物应用时,其他药物出现的概率。

1.7.4 使用“数据分析”中“新方分析”选项,根据方剂数量及系统设计状况,设置相关度与惩罚度为,提取所核心组合及新处方。

1.7.5 使用软件系统中之“统计报表”,在“处方来源”输入框中输入相应标识信息,提取已录入所有方剂。使用“基本信息统计”选项,对药物性味归经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用药频次

治疗眼科疾病的109首内服方剂中,包含治疗内障眼病方剂45首,治疗外障眼病方剂53首,补遗篇方剂11首,共使用药物145味,按照使用频次由高到低排列,其中≥20次的药物有18味,排列在前5位的药物分别是防风、大黄、黄芩、茺蔚子、细辛,其使用频次均>40次。(表1)。

表1 《御纂医宗金鉴·编辑眼科心法要诀》出现频次≥20次的药物

2.2 组方规律

结果显示,使用频数>20次的药物组合有14组,其中茺蔚子与防风、防风与细辛、黄芩与大黄、防风与桔梗、黄芩与黑参,使用频次分别以30次、29次、28 次、28次、27 次,排在前 5 位(表 2);出现一种药物时另一种药物出现概率>60%的药物组合有15组,其中前5位分别是黑参-黄芩79.4%、桔梗-防风77.8%、细心-防风70.7%、茺蔚子-防风69.7%、黑参-防风 67.6%(表 3)。

2.3 核心组合及新处方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以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按照相关度与惩罚度约束,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提取相关组合[5]:根据方剂数量结合系统设计状况,设置相关度为5,惩罚度为2,进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到方剂中药物间的关联度,将关联系数0.04以上的药对列表(表4);挖掘出方剂中核心组合;在核心组合基础上,提取得到2个新处方。

挖掘出方剂中核心组合4个:(1)菊花、甘草、知母,(2)大黄、栀子、人参,(3)黄芩、芒硝、桔梗,(4)当归、川芎、木贼;在核心组合基础上,提取得到2个新处方分别是,(1)黄芩、芒硝、桔梗、大黄、栀子、人参,(2)菊花、甘草、知母、当归、川芎、木贼。

2.4 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信息

经统计,在所有109首方剂中共用药145味,药物的四气统计结果是,具有寒性、温性、平性、凉性、热性的药物使用次数分别是393次、317次、132次、18次、3次;药物的五味统计结果是,具有苦味、甘味、辛味、咸味、酸味、涩味的药物使用次数分别是445次、439次、326次、79次、41次、1次; 药物归经统计结果是,归肝经、肺经、脾经、心经、肾经、胃经、大肠经、膀胱经、胆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药物使用次数分别是 405次、399次、361次、345次、281次、233次、140次、112次、104次、97次、47次、5次。

表2 处方中支持度为22条件下药物组合频次表

表3 处方中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置信度≥0.6)

表4 处方中药物关联度分析(关联系数≥0.04)

3 讨论

本研究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对《御纂医宗金鉴·编辑眼科心法要诀》中治疗眼类疾病的用药进行研究。经过关联算法、聚类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6],得出如上结果,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其用药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祛风解表类,以防风、细辛等为代表,其中防风共出现61次,占所有方剂的55.9%,细辛出现41次,占比37.6%。若邪气侵袭人体致腠理不密,外邪侵淫,风、寒、暑、湿、燥、火趁虚而入,随经循行而至头目,导致眼病的发生。而“风为百病之长”,与其它病邪多合而为病,治疗时应首先治风,风去则外感之病因易去。(2)清肝泻热类,以大黄、知母、茺蔚子等为主,三者出现频率均在43次以上,占总方剂数比例均大于39.4%。《审视瑶函·内外二障论》云:“夫目属肝,肝之怒,怒则火动痰生,痰火阻隔肝胆脉道,则通光之窍遂闭。”故眼目的疾患,多从肝论治。然而肝喜调达而恶抑郁,肝脏之病多郁、多逆,而后化热生火,治疗多以清肝泻火为主。(3)补益类,以黑参、人参等为主,两者分别占比31.2%、26.6%。《内经·五藏生成篇》曰:“诸脉者皆属于目”,《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可知血脉、五脏与眼的联系,全身气血失常、五脏功能不足均可导致眼病的发生,而气血、五脏者多病虚,可见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尤应该注意补益之用。

从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统计结果分析,具有寒性、温性、平性的药物使用次数约占四气频次统计总数的97.5%,寒性者占比约45.5%,温性者约36.7%,平性者约15.3%,寒性者对应清肝热之药,温性者对应祛风解表之药,平性者对应补益之药;具有苦味、甘味、辛味的药物使用次数约占五味统计总数90.7%,苦味药占比约33.4%,苦于五味属肝,能泻下,甘味者约32.9%,甘于五味属脾,能补虚,辛味者约24.4%,辛者属肺,能散外邪;归经统计中药物使用次数归肝经、肺经、脾经、心经、肾经五经者总占比70.8%,其中肝经者占比16.0%、肺经15.8%、脾经14.3%、心经13.6%、肾经11.1%,肝、肺、脾经排于前三位,亦与上述四气、五味及主要用药类型相对应。

从所统计出核心组合及新处方进行分析,共含有药物12味。首先,所包含药物均为频次统计中位于前18位的药物;次之,包含有相关性较高的药物组合,如桔梗与黄芩;再者,12味药物具有寒性者有6味,平性及温性者各3味,五味中苦味者8味,甘味者5味,辛味者3味,寒性、苦味者能清泻肝热,温性、辛味者能散外邪,平性、甘味者能回补虚损;最后,从药物功用分析,4组组合中除第3组无补益类药物,其他均包含祛风解表类、清肝泻热类及补益类药,2个处方亦均包含以上三者。

根据所统计数据及结果分析可知,《御纂医宗金鉴》治疗眼科疾病所使用药物主要分为3类,分别为祛风解表类、清肝泻热类及补益类,其中又以清肝泻热类为首,祛风解表类次之,补益类药所占比例较二者稍少。组方时应注意考虑四气属于寒性、温性、平性的药物,五味具有苦味、甘味、辛味的药物及归肝经、肺经、脾经的药物。这给现代中医治疗眼科疾病提供了数据支持,指点了方向。但这种分析方法同样存在不足之处,比如进行统计分析时,没有纳入中医证型,这就影响了统计结果的可靠性;另外所挖掘出的核心组合、新处方均限于理论意义,没有进行实际临床验证及实验研究,下一步对得到的新出处方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基础药理等研究,为新处方提供确切依据。

猜你喜欢
要诀心法寒性
陕建的“要诀”:无限扩充动能——国企党建如何“推波助澜”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寻找文本解读的“心法”
小模大样
寒性体质者试试艾叶坐垫
测一测 你是“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
寒性体质者试试艾叶坐垫
提升魅力有要诀
寒性体质男人食补暖身计
简介道家丹经《天仙金丹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