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成了源头活水

2019-08-15 01:18甘甜
江西教育A 2019年6期
关键词:标兵方案设计学期

甘甜

春日,江西中医药大学知远楼的4303教室里,不时传来洪亮而清晰的讲课声。一位两鬓已有些花白、年过五旬的老师,每每讲到精彩处,近视镜后面的眼睛里都会闪烁亮光。这是一堂面向大一学生的高等数学课,讲课的是该校计算机学院副教授艾国平。

教授回归课堂,这在江西中医药大学已不是新鲜事。作为一所以中医药为特色的高等院校,近年来该校以学生为中心,以师资培训为抓手,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让老师扎根并且享受课堂。该校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两线五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教师有了职业成就感

热爱讲台的程昊是中医学院的一位讲师,一门心思都在课堂上的他,每天琢磨的就是如何上课学生会更喜欢。年过四十的程昊有个耀眼的身份——“连续获得三届教学标兵的金牌教师”。

“这份荣誉激励我将国家级、省级说课比赛冠军收入囊中,而学校这些年的改革也让我们这些‘志在课堂的老师获得了职业成就感。”说起这份荣誉,程昊一脸自豪。

在江西中医药大学,“教学标兵”是一面旗帜。据了解,2007年,为扭转学校教师都往医院和实验室钻而不想上课的局面,时任校长的刘红宁思索良久,集思广益,出台了一份颇具含金量的教学标兵遴选与管理办法,通过学生投票海选,教学督导组专家审核一票否决,校外专家担任评委的课堂教学决赛,以近乎严苛的淘汰评选方式在全校公开评选出了6名首届教学标兵,程昊荣列其中。

“本科教学是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对于我们医药类学校,学生在本科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到底能走多远。”副校长杜建强介绍,学校一直重视课堂教学质量,但在实践中却发现,高校教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

为提高教师授课水平,2007年,学校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启动教学能手、优秀青年教师工程,设置百万教学奖金,重奖教学能手。同时在教师评定体系中加大教学的比重,通过职称评定优先、绩效导向等措施,激励教师重视教学,热爱教学。

“以赛促教。我们单年举办教學标兵遴选,双年则举办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为教学标兵遴选‘练兵,做到了年年有赛事。”江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万红娇原来是学校的教务处主任,她介绍说,由学生及校内外专家评委共同打分评选出的教学标兵任期两年,任期内除了每年享受5万元专项津贴、优先推荐评奖评优等奖励措施外,教学标兵还要带头上公开课,主动参加校内外教学比赛,承担2-3名年轻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指导和督导工作。

既是荣誉,又是责任。在首届教学标兵颁奖晚会上,当时年仅28岁的程昊从刘红宁手里接过了荣誉证书,眼含着泪水表示:“我要把手中的奖杯变成一支火炬,让中医精神在一代一代的‘江中人手里传承下去。”

课堂有了定制剧本

开展举办岐黄讲坛、试卷阅卷质量检查、近三年新进专兼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专项督查、实习检查等活动;开展评教评学评管工作,开展学生获得感评价……今年4月江西中医药大学各系部“有点忙”,他们正围绕“教学活动月”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活动。

作为学校的一个传统项目,学校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五届“教学活动月”,而这期间最受教师们关注的莫过于各自手中的课堂教学方案设计书。

“原来我们用的是教案,主要关注教师该怎么做,现在用教学方案设计书,更多是将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适当引导。”年轻教师路玲补充说,“教学方案设计书就像是一个定制剧本。”

原来,学校2003年扩招,由于是中医药特色专业学校,招聘来的年轻教师大多还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就得立即上岗。为了让这些年轻教师“会传”“会练”,学校要求年轻教师上岗前除了要准备教案,更要做好以“四备一理”为特色的教学方案设计书,学校教务处定期督导检查。

“如今,我们每位教师开课前必须‘备学生、备教材、备理论、备方法、理关系,以此确定学生的核心地位,提升课堂质量。”学校高教研究室主任钟凌云介绍,大学专业多、课程多,学校将优秀的教学方案设计书编印成册,目前该书已经再版,不仅规范了教学行为,还促进了年轻教师的相互交流。

据了解,教育部中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中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不仅充分肯定通过教学方案设计书规范教学行为的做法,还将课堂教学方案设计书指定为教指委举办的教学竞赛的必选项目,在 90 余所高校推广。现如今,教学方案设计书也成了中医学、中药学教指委进行专业评估论证的标准之一。

成长也有了紧迫感

“入学时的中医学基础课有案例、有故事,互动多,氛围好,激发了我的科研兴趣。”说这话的是该校药学院2016级学生徐浩鹏。大三时,他加入了中药科研实验班,不仅有了自己的科研项目,还在导师的指导下做起了“树参”提取、分离、鉴定、炮制的研究……

为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学校创立以“项目为载体”的“121”学期制教学框架,最终形成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阶梯上升教学方式。

杜建强细说起“121”学期制的基本框架:学生第1-4学期学习基础理论;第5学期集中做专项实践和第8个学期的毕业专题两个实践活动;第6-7学期集中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在第5个学期的专项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须独立完成项目,教师适当引导,并嵌入“演讲堂”“学海自驾游”“科研零距离”和“师承制”等多个环节。

此举在变革传统本科生培养模式的同时,也给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毕竟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溪取之不尽的鲜活的水。中医学院院长章文春说,教师成长也有了紧迫感。

对近年来招聘了不少新教师的中医学院而言,教师成长面对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压力。于是,学院不仅给每一位新进的老师制定三年培训计划,还以导师制的形式安排全程结对。

“年轻教师跟课、听课一学期,写心得,做试讲;导师从备课、科研、比赛等方面全程进行跟踪辅导。他们双向交流,我们双向考核。同时学院年轻教师参加各类比赛,学院都会组织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全程培训。”章文春介绍说。

十几年坚持下来,中医学院不仅建立了“传帮带”的机制,还营造了浓郁的教学文化氛围,连续四届,学院都有年轻教师获评教学标兵。

教学相长。近年来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年轻教师有21人次在全国教学竞赛中获奖;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数也逐年提升,近5年获国家级奖超过200项。

“通过促进教与学的有机融合,实现同频共振,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让我们回归教书育人的初心。”杜建强补充说。

猜你喜欢
标兵方案设计学期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一种适用于高轨空间的GNSS矢量跟踪方案设计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方案设计我做主
“标兵、能手”如此练就
节约标兵是怎么炼成的
“五老”标兵:刘应启
一位技术标兵的自学成才路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