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理念的浅析

2019-08-15 02:33熊淑英
读天下 2019年23期
关键词:教学理念高校

摘要:德才兼备一直是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思想品德对于其进入社会以后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阶段是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阶段,在这个时期,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和法律方面的教育有着非同寻常的实际意义。教育的效果取决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而教学方法的选择则受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以便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高校;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理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从多方面运用实际事例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其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对事物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通过法律基础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什么事是可为、什么事是不可为的,并且知道法律是约束人的行为一种手段,从而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关键时期,而作为对大学生实际生活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熟悉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给予当代大学生行为上的有效指导,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 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

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设为大学生必修课程之一,目的是想运用教材中有关哲学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伦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简单的法律方面知识给予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行为进行指导,使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和工作中的行为符合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使大学生的品德思想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要本着理论学习是服务于生活和工作的宗旨开展教学活动。改变过去那种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教师一张试卷考查学生成绩的教学方法,要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包含在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全过程当中,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将对学生的道德方面的教育蕴含在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全方位的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达到让学生形成正确思想,拥有健康生活的教育的最终目的。如果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进行理论灌输式的教学,使得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必将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

二、 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高等学校中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目的是让大学生的生活和工作能遵守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而不是简单的仅仅为了使学生获取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而是要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陶冶学生的情操。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思想深处得到触动。要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学生就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不能让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中仅仅成为一个看客。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教学活动,并且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这一教学宗旨,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和个人爱好,尊重学生的尊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判断是非能力、选择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在高等学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传授一些理论知识,而是要让学生的价值感被唤醒,激发学生的价值追求,这就需要学生的参与。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可以使学生精神世界得以丰富,价值感被激发。

三、 遵循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

不同的教学理念,决定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也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说出个人的见解,因为有思考才会有判断,学生才会在不断地思考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健康良好道德标准并逐渐成熟。遵循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就要改变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采取对话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可以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婚姻观等与学生联系密切的问题,用案例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在思想的碰撞中,在心灵的沟通中完善自我,提升自己。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理论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才更具有说服力。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中受到感染和触动,促进学生的社会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提升自身素养和道德品质,完善自我。

四、 遵循人文教育的理念

在以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个体的需求,一味的要求学生如何做到一心为公,一心为他人,忽略了学生也是社会一分子、学生也会有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这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感觉教师的教学就是单纯的说教。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鉴于此,在高等学校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工作时,教师要遵循人文教育的理念,尊重学生也是社会一分子这一不争的事实,帮助学生提高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清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并能正确处理好自身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个人交往能力,促进学生思想品质良好发展。

五、 结束语

对党忠诚,热爱国家,有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节,价值取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明辨是非、爱憎分明、遵纪守法等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基本素质。教师要抓住大学阶段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好阶段这一时机,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依托,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高度的思想觉悟,成为一个合格的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王金华.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胡晓红,郭凤志.参与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

[3]柳礼泉,段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

作者简介:

熊淑英,四川省眉山市,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理念高校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