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脚步静等花开

2019-08-15 02:32王尚华
读天下 2019年26期
关键词:教参备课教学质量

摘要:走上神圣讲台20多年了,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经历了上千学生,从最开始的常规讲授课堂,到“快乐学习”,再到“高效课堂”,现在正学习并实践的“现代课堂”,模式千变,始终坚守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一核心,我也始终坚守在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有条件的学生都进城了,留下的大多数是家境困难的、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还有一部分也只是想混完初中。在教学质量上难以立锥的乡村学校,经年累积的不仅仅是经验,更多是反思。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些基础甚差不爱学习的学生能做课堂的主人吗?

关键词:备课;教参;教学质量

普希金有一首诗:迟开的花朵更可爱,美过田野上初绽的蓓蕾。它们勾起愁绪万千,使我们的心辗转低回。正像有时难舍难分的离别,比甜蜜的相逢更叫人心醉。正是因为“让学生成为主导者”这种坚守,才有了下面的收获。

在日常的备课中,我首先借助“教参”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立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然后由这一主线贯穿课堂。这一过程并非难事,难的是在课堂上的实践。往往我们设计好了层层推进的内容,却因为学生的预习不充分、理解不到位等情况而停滞在某一环节中,这时的我们该怎么做呢?是不顾一切地将课堂节奏带到预设的终点?还是以学生接受和掌握为主而放慢脚步呢?我更赞同后者。

在很多公开课中,学生总是能在第一时间积极作答,总是能迅速理解并吸收老师的教学,因此一节语文课能解决预设的所有问题。但是日常的课堂真的能做到每节课如此吗?至少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并非如此。

例如文言文的教学,公开课中极少会涉及文言字词释义和翻译全文,一般是通过检查预习这一形式而后快速进入到朗读、分析内容等环节中。我通过学习《论语》,在不同届学生进行了实验:

2014届学生(转走12个优等生,剩下44人,基础好的有8人,中等29人,特别差的7人):我布置预习任务,强调学生自己通过课下注解和查询资料理解字词义并翻译文章,在课堂上我大致仿照市级优质课来组织教学;最后,在课堂上呈现的态势是这一届在检查预习中根本没有达到预期,虽然完成了整节课的内容,但是过程极其生硬,在后期的报听写、背默中更是步履艰难。

2017届学生(转走16个优等生,剩下40人,基础好的有5人,中等30人,特别差的5人。):我同样布置预习任务,同样强调自学的重要性,但在课堂上我还是用近乎一节课时间来带动学生朗读,掌握基础内容。而这一届由于通过一节课打牢了基础,因此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在第二节课的朗读、内容分析中都游刃有余,更不用说听写、背默了。

我并非否定前一届的教学模式,那是高效课堂推崇的模式,而是我认为在了解学生实际的情况之下,在能把握教学目标、重难点的主线之下,我们不应该盲目着急。什么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正是以学生为主人翁,老师的教学目标、方式方法都能满足主人翁的需求吗?如果学生因为各种现实原因无法预习到位,那么我们除了教授预习方法、强调预习重要性外,在课堂上也应该放慢脚步,给他们时间重读课文;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因为一个知识点举步维艰,那么我们也应该放慢脚步,给自己一个多角度讲解的时间,还学生一个真正理解的机会;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不同观点想要分享,那么我们也应该放慢脚步,给自己一个倾听的时间,还学生共享思维盛宴的机会。除此之外,语文课上有时还要读读写写,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慢慢完成,不能仅仅只是想完成预设内容就生拉硬拽着学生冲过下课铃的终点。

我们常说老师教学最重要的事教方法,备课最重要的还要备学生。我也非常强调对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对语文逻辑思维的过程培养、对记背内容的方法培养等,这些都需要课堂时间的付出。

面临乡村中学的现状,学生大多是最普通的孩子,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没有非凡的语言天赋,他们需要老师一点一滴地慢慢浇灌。在《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的角色朗读中,我们一起用半节课时间来揣摩角色,一遍一遍地朗读和扮演;在《背影》的人物角色分析中,我们一起用大量时间来揣摩父亲的背影对作者心理的影响、对文章内容结构的推动;在八年级的说明文教学中,往往一两个说明方法让学生晕头转向,而我也选择陪他们一起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讲解,信手拈来一个个例子来分析判定,体会其不同作用,最后看到他们长舒一口气——是真的懂了!

还有更幸运的是,现在部编版的语文课文也减少了篇数,更是有时间让老师和学生一起慢慢学,慢慢品,不用着急赶进度。

语润童心的一个“润”字是潜移默化的,是慢慢温泽的。虽然现在社会普遍浮躁和功利,虽然我们作为老师必须要完成教学任务,虽然学生的学习空间拥挤不堪,但在45分钟的语文课上,还是尽可能地让我们把品读学习的机会大方地还给学生,看到他们的不足,默许他们的稍有迟钝,保护他们渴望真理的童心吧!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茁壮成长。

我们偏远的乡村中守望着孩子们的成长,脚步慢一点,再慢一点,静待花开满乡。

作者简介:

王尚华,湖北省宜昌市,湖北省兴山县高桥乡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教参备课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开发出自己的实用教参
神秘的教参
教师、教参、教学之辩证分析
三十年来我国语文教参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