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琼
(武汉市武昌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3)
急性心肌梗塞是目前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于冠心病当中较为严重的类型,当心肌梗塞发作时,患者会感受到胸骨剧烈疼痛,呼吸困难,在临床上的反应是心电图间接性变化,心肌酶异常变化。急性心肌梗塞分为三类: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的死亡率较高,大概在15%到20%之间。为了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必须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进行观察,提高急性心肌梗塞康复的概率,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本文将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与观察做出研究报告[1]。
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6月收录的1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55例,年龄在35岁~4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0岁,临床的表现形式有胸闷、呼吸困难、疼痛等症状,同时患者会产生紧张、害怕与焦虑担忧的情绪。在进行急诊护理时,死于急性下壁梗的有25例,前壁梗塞的有6例,后壁梗塞的有5例,广泛前壁死亡的有3例,到达急诊室即死亡的有2例。
1.2.1 出诊
当急诊室接到120呼救 电话时,急诊室人员应当立即开启绿色通道,全员做好急救准备。在前往急救的过程当中,医护人员应当与患者或者其家属进行沟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的了解与判断,同时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平复患者的心情,减少患者的不安情绪。
1.2.2 现场和急诊室救护
当医护人员到达现场之后,应当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初步确定其病情,在判断完成之前,禁止患者的一切活动,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在初步判断完成之后,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治疗,迅速将患者带到医院,利用专业的检测仪器,对患者的胸痛症状以及患者的心率等做好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做好及时完善的记录。在急诊护理的过程当中,应当为患者插入氧气瓶,氧气的流量为4~6 L/min,浓度40%~60%,保证患者的呼吸正常,防止患者窒息。同时,在靠近患者心脏的大静脉上按照医生的嘱咐,注射血管扩张剂和止痛剂等。另外,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也十分重要,因为大多数的心肌梗塞患者都伴有紧张、焦虑和害怕的情绪,这些情绪不仅对于患者的病情造成不好的影响,还会影响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治疗,因此,在进行治疗抢救的过程当中,应当适当的对患者进行情绪的疏导,减少患者的不安情绪,促进患者积极的配合医生的工作[2]。
1.2.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主要有三大类型:(1)心源性休克:对患者的血压和脉搏进行测量,测量的频率为每半小时一次,严格检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当患者的疼痛情况有所缓解之后,对患者的血压和尿量进行观察,然后对患者的全身进行全天候的观察,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和呼吸困难、神志不清的现象,及时的向医生进行汇报,并且对患者注射升压药,酌情补充患者的冲血容量。在护理过程当中,及时的向医生汇报患者的病情变化与身体反应。(2)心律失常:心率失常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发生的时间和病情的轻重情况都具有不确定性,对于这种并发症应当采用心电图进行24小时的监控,以此来防止病情的突发。同时,应当在病房准备好急救的工具,例如除颤仪和起搏器等,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呼叫医生进行及时的抢救。(3)心力衰竭是三种并发症当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因为心力衰竭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只能通过治疗得到缓解,而不能得到完全的恢复,在进行护理的过程当中,应当对患者的输液情况进行监测,不能过快过多,以免造成心脏的压力,另外,也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减少负面情绪引发的心力衰竭。
在进行急诊护理之后,心律失常的60例患者、心力衰竭的15例患者患者和心源性休克的25例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并且患者的疼痛、恐惧和不安紧张的情绪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经过急诊护理之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得到治愈的概率为80%,可见,只要急诊护理得当,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很大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突发性的疾病,发病的时间和发病的症状都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而且病情发展较快,同时伴有多种并发症。因此,急性心肌梗塞是急诊科室中较为严重,处理起来相对困难的危重病。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的要求也相对严格,从病人进入急诊科室的那一刻,就必须对病人进行一定的急诊护理,首先初步判断病人的病情,是否严重,情绪是否稳定等等,如果患者的情绪不稳定,还需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的疏导。另外,护理医生还需要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应急反应能力,同时还需要对急性心肌梗塞十分了解,因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所以需要护理医生对患者进行全天候的观察,并且将患者的情况如实准确的记录下来。而且急性心肌梗塞的的发病具有突发性,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应急能力,一旦患者出现问题,能够进行一定的处理。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护急诊护理与观察,能够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提出宝贵的意见,促进急性心肌梗塞护理的发展,使得急诊护理的质量与效率都得到提高,进而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死亡的概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