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常武
(安徽建筑大学 机电学院,安徽 合肥)
传统教学模式单个学时的时间相对较长,每个学时平均40 或45 分钟,虽然每个学时安排的时间较长,但真正重点内容只占四分之一左右的时间,若重点课程安排时间过长,则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下降。微课正式出现并使用的年份是2012 年,在教学中引入微课后,教学模式朝多样化发展,因微课的应用,教学效果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微课的教学载体主要为视频,视频的制作以课程教学为依据,围绕课程中重难点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微课时长相对较短,一般5 到10 分钟。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因一节微课只涉及少量知识点,因此其还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特点,微课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因此适用性较强,适应对象范围也相对较广,此外微课视频不受时间和空间、地点的限制,可依据个人需要随时、反复播放[1]。
互换性技术课程时机械类专业相关技术课程之一,该课程紧密联系了机械设计类课程与制造类课程,是基础知识过渡到高阶知识的重要桥梁。该课程的实践性相对较强,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往往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很难提升。从2012 年微课兴起开始,各高校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微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学习爱兴趣,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①零部件基本尺寸、配合、尺寸以及公差的概念和含义;②形位公差的概念和含义;③零部件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和含义;④标准件的互换性;⑤技术测量部分。对该课程教学课时进行调查,发现各高校一般给该课程分配40 左右的学时,教学学时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在
进行课堂讲解时会针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例如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相关技术测量基础等,且在进行讲解时主要针对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进行讲解,并不涉及公差与配合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讲解。在设计机械产品时,公差与配合的合理选用相当重要,对产品的质量、寿命以及生产成本有较大影响。目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材中公差与配合的相关知识较少,对该类知识点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学生在实际应用时更是无从下手,最终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2]。
虽然各高校提升了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但总体来说这来这门课的教学内容还比较陈旧,在实际课堂知识讲解时只针对公差与配合的相关基础知识讲解,所讲授的测量方法也过于简单,因此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严重脱节。此外,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设备更新速度也相对较快,企业为达到社会的要求,在选用生产设备时一般选择与企业能力相匹配的高新设备。由于学校资金等条件的限制,无法为学生配备新型设备,学生在学校所接触的实验设备较为老旧,与工作后所接触的设备有较大的差距,学生在毕业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使用该类工作,这就导致毕业生在毕业后无法达到企业要求,该问题是目前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另外,即使某些学生能快速使用企业设备,但因在学校学习时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其也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企业要求。再者,某些民办高校缺乏对实验环节的重视,采购实验设备的效率较低,导致实验课程跟不上理论课程,因此达不到应有的实验效果。
传统教学模式导致教师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即教师根据课前备课内容进行授课,该上课方式的优点是教师上课思路清晰,讲课流畅完整,授课内容与
教学大纲联系紧密,但该种授课方式也存在很多缺点,例如教师按照备课内容上课,学生在讲台下只是被动的听,这只达到了单向灌输的效果,且该种授课方式的课堂气氛相对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精力容易分散。学生被动的听讲,思维很难得到训练,因此学习效果相对较差。
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生活条件逐渐提高,富二代也越来越多,官二代与富二代的家庭条件更为优越,无半点生存压力,因此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对于家庭较为贫困的学生而言,谋生是其人生第一目标,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首要的,该类学生的家长对他们的学习期望也相对偏低,认为学习没有前途,浪费时间与金钱,家长是学生的第一导师,家长对学习的看法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家长扼杀。学生成绩的好坏与教师由紧密的联系,教师专业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由于信息化程度的增高,学生在日常生活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如果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则无法应付学生提出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则会认为教师专业水平不够,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与其他课程相比所涉及到的公式以及表格相对较多,课程内容也更加枯燥,学生面对该类课程更提不起学习的兴趣[3]。
一般而言学生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掌握程度较浅,因此可将其作为制作微课和搜集的重点难点,对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这门课而言,可将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公差原则以及几何公差等作为微课制作的对象,将该类知识点制成微课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制作微课的方式有多种,目前一般使用录屏软件进行课程的录制,并配合使用PPT 讲解,此外还可利用相机、手机等智能设备进行微课的录制。在设计微课内容时,应尽力扩宽知识覆盖范围,例如基础知识、实例分析、工程应用等。例如在针对公差原则中包容要求制作微课时,可采用录像专家这类软件进行录制,并配合PPT 的讲解,教师在讲解该知识点时,应将包容要求的内容讲解透彻,并在适当的时候引入相应的应用实例和检测相关的知识,此外也可引入相关知识点的视频,相对于静态来说,动态知识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这一授课方式,更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点,并能将所学知识点应用到实际工程中[4]。
在制作好微课后,教师可采取以下方式将其进行展示。①在上课前,教师可将制作好的微课上传至百度云,学生在课下自行下载学习,该环节可让学生提前熟悉知识,起到预习知识的作用,方便教师实际的课堂讲解;②教师在课前不展示微课,而将制作好的微课放在课堂上展示,在进行展示时配合详细的讲解,使用该种教学方式,可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沉闷与枯燥,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此外使用该种方式授课,学生还可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与传统方式相比,学习效果反馈更加及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上课进度,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对最近几年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中引入微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可得出在该课程中引入微课可提升教学效果的结论。教学效果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上课注意力更加集中。②引入微课教学后,学生考试成绩整体得到提升。③学生在就业后,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紧密。
该门课程的重难点是几何公差的应用与测量,学生在学习该知识后,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下例子可对几何公差中引入微课进行很好的解释。例如在对平行度进行误差测量时,应根据讲课思路设计出微课制作流程,平行度公差的意义以及公差带为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因此在进行讲解时一般从这两点开始,在讲解基础知识点后,引入相应的实际图例,通过实例说明平行度公差选用的原则,所表达的意义,以及实际应用方法等。学生根据微课进行学习后,对平行度相关知识点框架非常清晰,基本达到会用的地步。上述例子可说明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中引入微课,可从根本上弥补学生实践知识的欠缺,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5]。
近几年新兴的教学手段有多种,微课是其中的一种,其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微课的制作方法相对简单,微课形式多种多样,与其他工具相比,微课功能更加强大,虽然时间较短,但其所达到的效果并不小。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程中引入微课,可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的掌握相应的知识,此外学生可在课下观看微课,达到预习与复习的目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