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及应用湛江本土文化资源

2019-08-15 00:44:49王婧茹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2期
关键词:泥塑湛江园本

王婧茹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 湛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各类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本地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因地制宜实施教育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在园本课程开发中,可依托本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将幼儿们最熟悉最亲切的本土素材融入课程中,提升幼儿挖掘优秀文化的兴趣,进一步了解本土传统文化。以湛江为例,不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历史发展,又或者时代特色的角度上看,湛江都拥有丰富多样的,别具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将这些资源选择性地融入园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中,一方面,能够让园本课程焕发出地方独特魅力,让本土文化能够从幼儿开始就得到传承与发扬;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幼儿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以及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本文将探索利用湛江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园本课程并应用于幼儿教育实践环节中。

一 故事讲解法

园本课程是为幼儿服务的,旨在开发幼儿的智力、情商与行动力,它首先必须建立在符合幼儿的思维规律与发展情况这一基础上,而不能过于教条式或理论式[1]。一提到幼儿的兴趣爱好,听故事,几乎是每一名幼儿都难以抗拒的,教师可以将园本课程设计成故事讲解的方式,将湛江的民俗文化容纳于故事中。湛江拥有六项国家级非文化遗产,分别是东海岛人龙舞、遂溪醒师、雷州石狗、雷州歌、吴川飘色、湛江傩舞等,每一项都有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多彩的艺术形式。教师可以将这些民俗的起源由来、发展演变、时代特色等因素都融入到故事当中,既可以选择以某一位本土艺术家与艺术的不解之缘作为故事形式,又可以选择以某一项艺术形式的覆盖面与受众人群为故事形式,让幼儿能够以听故事的方式来了解本土文化,认识本土文化,这对于培养幼儿的乡土情怀非常有帮助。故事讲解法紧贴幼儿的兴趣爱好与天然脾性,不仅具有很高的被接受度与被喜爱度,而且可以让文化资源这一相对比较抽象和笼统的内容具体化为某一个事例或者某一个人物,避免给学生空洞的感觉,这样的园本课程一则有益二则有趣。

二 视觉欣赏法

幼儿当前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发育,而是以感性思维为主,强调视觉上,直观上的印象与认知,因此,教师在开发与设计园本课程时,就可以采用视觉欣赏法,让课程以视频、图画、海报等方式来呈现,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让内容的画面感更强,可看度更高,影响性更深刻。比如,幼儿教育中,对“美”的教育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要教会幼儿辨别美、认识美、珍惜美、爱护美,对美好的事物心怀喜悦之情。然则美是非常抽象的,千人千面的(每一个人对美的定义不同),它需要被直观地感受。比如,教师可以围绕着“风景名胜”为主题来制作课件。湖光岩风景名胜区、硇洲灯塔、骑楼、法式建筑、海湾大桥、金沙湾等,不论是充满着历史感的古建筑,还是充满着现代感的新建筑,都可以成为园本课程的素材内容。古建筑可以着重于湛江历史的介绍,新建筑可以着重于湛江当下发展机遇的介绍。教师可以在陪同幼儿观看视频/图像资料的过程中去看着美与历史的教育。这种非常直观的视觉冲击法可以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幼儿现在可能还无法完全理解,但是在脑海中,在内心里,在记忆上已经留下了对家乡文化的感性认知,推动幼儿的学习[2]。

三 手工劳作法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幼儿园教学任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也是很多园本课程的设计形式,教师可以将湛江本地文化中的手工艺文化融入其中。比如,湛江的民俗文化资源——吴川泥塑,源于唐末宋初的吴川泥塑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运用稻草、竹木支架、泥为材料,可与真人等大并与彩绘和谐地结合起来,非常独特。教师可以设计一趟泥塑教学课,教幼儿们一起来学习这门手艺。从泥塑的制作工艺、原材料的选取、制作的过程、成品效果、可发挥的创意等来培养幼儿的大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等,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地与其他学科结合,比如,与美术结合,鼓励幼儿们在做之前先画出成品泥塑。比如,与自然学结合,启发幼儿们通过肉眼观察、实际触摸来感受泥土的特质。用手工劳作法的方式来将本土文化渗透入园本课程中,一方面,幼儿会因为亲自参与到整个劳作过程中而对课程内容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当文化借助于手工作业的项目与内容来呈现在幼儿面前时,它们会非常接地气,比如举例到的泥塑,幼儿可能原本自己也会在家捏泥人,但可能是随便捏捏,假如是正经八百地去接触吴川泥塑,幼儿就会发现原来捏拟人不仅好玩而且还有那么多讲究和花样,那么捏泥人就不仅是好玩,还可以是值得好好学习的内容,拉近湛江的这些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之间的距离[3]。

四 游戏活动法

爱玩游戏也是绝大多数幼儿的心头好,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要求要“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也可以将园本课程设计成游戏的方式,将湛江的本土文化资源融入其中。以湛江的景观资源为例,上文举例到的硇洲灯塔、骑楼、法式建筑,教师可以考虑设计成:拼图游戏法,将这些景观的照片设计成拼图或者积木,让幼儿们在拼图或搭积木的过程中去认识这些景观。彩绘游戏法,让幼儿们尝试着画出来,并让其他伙伴们猜猜自己画的是什么,答对的伙伴就可以给图画上色或者加装其他的点缀。猜名游戏法,由教师来选取景观的几个特点进行描述,让幼儿们来猜对应的是哪个景观,看谁猜得又多又快等。以游戏活动法作为园本课程,一方面,是充分体现了“生本位”的教学理念,也就是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教学方式的适配性,尊重幼儿的天性,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让幼儿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推崇的方式去学习。另一方面,园本课程本身会充满十足趣味。比如同样是欣赏景观照片,一种是干巴巴的,用悬挂画或者绘画的方式来呈现,另一种是拼图、积木的方式来呈现,显然后者的趣味性更高,对幼儿的吸引力更大[4]。

五 户外游学法

户外游学法,指的是教师可以将园本课程设计为户外活动课程。虞永平教授在他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一书中指出:对幼儿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相关的能以经验形式呈现的”。要使幼儿感悟本土文化,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教学活动,开阔幼儿视野。比如,组织幼儿们一起去走访某位湛江本地的手工艺人,参观手工作坊,参观建筑古迹等,听手工艺人们分享自己的故事,尤其是分享湛江本地的这些文化故事。在一些节庆日上,如东海人龙舞、遂溪醒狮等,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们一起去观看,游玩,在节日喜庆中去学习这些民俗传统,了解文化背后的底蕴与含义。还有饮食文化中的蚝、白切鸡、海鲜等,教师可以设计成美食品鉴会,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去接触湛江的饮食文化。以户外游学的方式来设计园本课程,对幼儿来讲,一方面,能够更好地调动幼儿们的参与热情,符合幼儿们喜欢到处走走跑跑,充满好奇心的特点。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幼儿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这种形式让教师的设计思路变得更多,更具有创造力与想象力,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潜能,这种不受限的、鼓励创新的教学方式最后还是会体现在促进幼儿成长的层面上。实际上,幼儿与教师都可以在户外游学法中受益匪浅[5]。

六 结语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的思想,受此影响,文化因素在幼儿课程开发的占比率也应该越来越高,这既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也是文化价值独特性的时代体现。在挖掘与提取优秀文化资源中,本土文化资源应当被着重考虑。湛江拥有极其珍贵的本土文化资源值得被传承,基于此,幼儿教师可以从室内与室外、听讲与参与、接受与互动、理论与感知等多个不同的角度切入,通过具体可执行的教学策略来编写设计出富有湛江地方特色的,焕发独特文化魅力的园本课程,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与地方文化的蓬勃兴旺。

猜你喜欢
泥塑湛江园本
湛江美术
湛江文学(2023年8期)2023-09-27 07:40:12
泥塑玩具
寻根(2023年1期)2023-05-30 03:39:53
湛江鼓舞角逐“山花奖”
湛江文学(2023年5期)2023-05-30 03:18:42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天津教育(2023年5期)2023-03-14 07:58:14
漫步湛江
黄河之声(2022年12期)2022-09-27 14:48:00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多彩泥塑
快乐语文(2021年31期)2022-01-18 05:51:38
泥塑师
金秋(2021年18期)2021-12-02 01:15:08
民间美术——泥塑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