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 教学模式的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整合教改研究

2019-08-15 00:44:49侯宪邦通讯作者马佳陈恫庆毕京婷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2期
关键词:生药学植物学药用

侯宪邦通讯作者,马佳,陈恫庆,毕京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 翰林学院,江苏 泰州)

生药学是应用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本草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采收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学科[1]。药用植物学是运用植物学知识与方法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包括其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等内容的一门学科[2]。这两门课程是药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综合性强、深度结合实践,在中药学、药学类专业学生培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将为学生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传统教学中一贯使用的“单一式”“填鸭式”教学方案一定程度上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使学生极为被动,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且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内容繁多难记,学生并不能全面且灵活掌握相关知识点。因此,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这一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针对这一问题,现提出以PBL 教学模式为基础对生药学和药用植物学进行整合改革,旨在促进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 药用植物学及生药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 传统教学模式效果不理想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老师们往往因过于注重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机械地按照提前设计的教学思路进行讲解,忽略了学生的反应接受过程,不能及时调整优化教学方案,尤其是涉及重点复杂的知识点时,学生稍有疏忽,就会跟不上课堂进度,课后自学很难完全理解知识点。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较少,导致学生缺乏参与感,学习主动性降低,学习效率低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够全面,教学效果较差。

(二) 内容繁多且重复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涉及的学科众多,各论部分内容相似易混淆、枯燥乏味,加上前期课程中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作铺垫,学生主要靠死记硬背掌握理论知识,无法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大大削减了教学效果。且两门课整合前,药用植物学总学时64 学时,其中课内实验课16 学时,理论48 学时,未单独开设实验课程;生药学单独开设了实验课程,理论课32 学时,实验课32 学时,两门课不在同一学期(先上药用植物学),这样设置使得理论课衔接困难,部分内容重复,实验课整合难度大,探究性实验无法开展,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 采用PBL 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

PBL 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自1969 年提出以来,国内外众多的高等学校先后引入了PBL 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PBL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优势在于,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朱丹等[3]通过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分析,结果表明在生药学教学中运用PBL 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田淑慧等[4]在药用植物学中应用PBL 教学模式发现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协作、创新等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PBL 教学模式的教学关键不是以老师在课堂讲课为主,而是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以学生为主的自问体系,并逐步引导学生去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特点在于把学习放到有趣的问题模式中,通过让学生自我思考,相互协助来解决问题,共同探讨问题背后的知识点。它强调以解决问题为重点,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教师可在课前以教学大纲具体要求为主,覆盖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结合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具体学习情况,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课下通过网络平台、书本查阅等方式解决。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便于教师直观的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尽可能广地拓展学习知识,从而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框架。

三 整合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

(一) 整合课程,调整教学内容

针对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作为两门课程设置的弊端,我们把两门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开设,理论课48 学时,实验课36 学时,调整原有的教学项目与内容,对实验进行优化。基础实验以观察植物细胞、细胞后含物、植物组织等内容为主,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后面植物器官的显微构造实验则与各类生药材的显微鉴别结合起来,最终对生药进行性状、显微、理化鉴定以及有效成分的定性鉴定。将两门课程进行深度融合,减少重复内容,让学生在实验中不但掌握生药的常用鉴定方法,而且充分理解不同药材的鉴别原理,可根据药材特点选择最适合的鉴别方法[5]。

(二) 重视野外实践,增加综合性实验

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两门课程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对于本课程教学至关重要。因此课程整合后,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记忆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利用中国医药城药用植物园的有利条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药用植物园,进行实地讲解,如叶、花、果实的形态等内容,把较为抽象、繁杂的概念具体化,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为了进一步验证理论课程所学内容,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带领学生在中国医药城药用植物园中采集实验材料,如撕薄荷、胡颓子、蒲公英叶表皮制片,做表皮细胞的观察实验;采挖毛茛(双子叶)、防风(双子叶)、蔓生百部(单子叶)等植物进行根的徒手横切片,观察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以及双子叶植物根从初生到次生显微构造的系列变化;采集薄荷茎、药芹茎徒手制片观察茎的显微构造;采集金丝桃、小蓟、蜀葵、木芙蓉、丹参、望江南等植物花,解剖观察花的内部构造,尝试写出花程式并练习使用科的检索表。除了进行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增设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课初期,即告知学生实验课最后会有综合实验,并提前布置需要准备的内容,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例如对药用植物园中某一生药的鉴定包括了原植物形态、根茎叶显微构造、花和果实类型、药用部位粉末显微特征以及理化鉴定。综合实验往往需要超过课本范围,教师应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中国植物志、江苏植物志、中国药典等工具书的使用,彻底改变之前验证性实验模式,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验设计中来,增强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结语

本研究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借鉴国内外课程整合经验,依据本科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用“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替代“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且同时整合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两门课程,使得学生通过自主解决问题的方式,领悟学科整体性与融合性。这样的教学改革方法彻底打破学科之间的界线,强化各学科间的有机联系,从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创新交流、互帮互助,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其次,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所采用的实验方法相近,实验设备几乎相同,这样可避免传统的实验教学分学期、分实验室进行,实验药材、药品、设备重复采购,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后,作为授课教师不仅熟练掌握两门课程知识,把握两门课程之间的联系,还要求具备设计相关综合知识问题的能力,引导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通过这次整改能有效提高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综上,基于PBL 教学模式的药用植物学整合和生药学整合教改,不仅节约了教学资源,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质量,最终实现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生药学植物学药用
再论《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植物学
古今农业(2021年3期)2021-11-20 06:03:42
数据库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酒酿搭配药用最养生
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 02:46:08
试论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19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蒙药药用资源
民族药柳兰的生药学鉴别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1:06
植物学
羊肚参的生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