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语境下高职大学英语文化教育的思考
——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08-15 07:05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大学生

■王 榛 陈 静/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题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要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全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高校是教学育人的前沿阵地,在宣传思想、舆论引导、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媒体时代高校教师必须顺势而为,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善于学习和运用互联网。而英语早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确立了世界通用语的地位,加之“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倡导青年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这便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提出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强烈要求。显然,全媒体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利用好信息化手段做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工作是很有必要研究的课题。

二、大学生媒体使用现状调查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权威发布,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6%。我国全面接入互联网25年来,大学生一直是最活跃的网民群体,他们对各种媒介的使用和评价必然有一定的偏好和态度。为了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空间,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工院)外语系公共英语教研室对学生媒体使用状况展开了调查。

考虑到2018级学生是“00后”,他们熟悉兴起于2004年的web2.0网络环境,故教师团队选取的调查对象全部是大一在校生。首先,教师团队结合了个案访谈和观察法。个案访谈的目的是了解在学校官方媒体、班级QQ群里最活跃的个别学生使用媒体的情况,以便了解学生媒体偏好及背后的原因;观察法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团队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对媒体利用的反应。除了对选定的学生进行观察,还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相互观察,类似于“同伴互评”。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教师团队进行问题设计并编制问卷。随后,教师团队采取了直接型问卷调查,利用班会时间或学习座谈会组织学生填写电子问卷,虽然教师会对学生就某些指标提出的疑问进行解释,但是回答结论都是学生本人的真实思想和情况。总计发出1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15份,最后借助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

三、调查分析及结论

首先调查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基本情况。对初步触网时间, 38%的学生从小学时开始接触互联网,36%的学生从初中开始,约26%的学生在高中时开始,只有极少数学生是进入大学之后才开始使用互联网。对日常网络在线时长,问卷划分了5个指标。鉴于在问卷测试时出现了疑问——很多受试者认为自己每天几乎都是24小时在线的,因为其个人终端一直是联网状态并且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生存空间,所以问卷把该“在线”定义为有网络行为的状态。每天在线2小时以内的学生占13%,在线2到4小时以内的学生占40%,在线4到6小时以内的学生占27%,在线6到8小时以内的学生占11%,在线超过8小时的学生占7%。显然互联网一直伴随着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以8小时工作制来看,本校在校大学生平均每天的课程学习及规定自习时间约7.5小时,可见他们耗费在网络上的时间比例相当高。综上,当代大学生触网时间久,每天浸淫在网络环境的时间较长,他们的思维模式、学习行为必然受到网络长期持续的影响。

继而调查大学生上网目的、媒介习惯和偏好、网络影响等情况。大学生上网目的主要有由6部分构成:以微信、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占27%,以抖音、腾讯视频为代表的视听娱乐占21%,以绝地求生、王者荣耀为代表的游戏占8%,以微博、今日头条为代表的资讯占20%,以淘宝、小红书为代表的网上购物占5%,以网易公开课、师兄帮帮为代表的学习资料占19%。就通讯工具的偏好来说,大学生最常使用的通讯工具是智能手机,因为它有移动互联网服务优势,让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应用软件都集合在一个便携终端上,频繁使用比例几乎为100%;其它大学使用的通讯工具按频率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Email、论坛等网络非即时通讯工具,书信。对大学生网络依赖度,认为“相当需要”网络的学生占80%,与网络“不可分割”的学生占15%,表示“无所谓”的学生占5%。对网络影响,20%的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辅助学习;80%的学生承认网络对学习有负面作用,其中10%的学生认为网络经常干扰学习,38%的学生认为网络有时会影响学习,32%的学生认为网络会影响学习但无关紧要。综上,大多数学生的上网都是沉迷于娱乐的,这与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做与学习不相关事情的不良现象恰好对应。实际上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手持通讯终端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首选,因为它完全满足视听新媒体移动化、社交化、平台多元化的要求。大学生不仅沉溺于网络娱乐而且十分依赖网络,如果缺乏媒体素养培养,那么他们难以辨别网络信息的好坏,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问卷还调查了大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需求,对跨文化交际训练的态度、对教学手段的意见等。当学生在英语学习遇到困难时的首选应对方式。约57%的学生选择上网求助,包括利用百度、师兄帮帮、银符考试在线等搜索引擎、专门社交平台或专业数据库;约26%的学生选择向教师求助;约11%的学生选择咨询同学或朋友;仅有6%的学生选择查阅专业书籍。对学习需求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大学英语课程训练日常交际口语,占比48%,部分学生希望学习职场英语27%,还有少部分学生希望学习语法知识为日后深造做准备,占比25%。这与本校学生的专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分不开,团队通过访谈得知绝大多数理工科学生认为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用不上英语;而文管专业学生尤其是国际商务、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的学生则认为日后步入职场要用到英语,所以学好英语是职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当询问到跨文化交际训练意愿时,表1显示31.5%的学生比较愿意参与,40.5%的学生不太或非常不愿意参与。总体而言,学生参与跨文化交际训练的意愿水平处于中间 水平(M=3.11126,SD=1.06398),只是有点愿意参;鉴于标准差较大,说明学生的意见差异也较大。对利用新媒体促进教学效果,学生的持肯定态度如表2所示,这与学生在教学评价中要求老师增加视听内容的要求相符。

表1 参与跨文化交际训练的意愿

表2 对利用新媒体教学的意见

四、大学英语利用新媒体的思考

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我们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习近平,2019)。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是双向的,通过交流,一方面要把国外的先进思想、科技与方法引进来,另一方面还要把中国的文化介绍出去。因此,在我们重视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要重视中国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学会使用英语介绍中国的文化与国情(崔刚,2009)。

在校本调查的基础上,工院大学英语教师们通过对CNKI近10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研究、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文献分析,认识到了增强互联网思维和利用新媒体教学的必要性。当前,高校在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还存在跨文化交际教学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教学的方式较为落后,以及教学资源较为匮乏等问题。网络视听说资源库以其丰富的资源、生动的形式在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应通过网络视听说资源库培养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大学生语言文化教育,增加大学生交际锻炼的机会,提升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汤易,2018)。从实际出发,工院大学英语总课时96学时,在极有限的学时中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似乎是一种奢求。大学英语教学长期沿袭传统的以语言知识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教材知识点的讲授,没有给予化学习以足够的重视;教学信息化手段不足,忽视课堂延伸,缺少在线课程、媒体资源库;严重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不知如何用英语进行交流,更谈不上进行跨文化交际。

从课程功能看,必须加强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总结教学经验可知,教师的固有思维是注重英语文化的输入和语言能力培养,存在着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影响教师跨文化教学情况的决定性因素是外语系对跨文化交际学习的态度,如果跨文化交际学习不被纳入教学大纲,自然教师就不会重视相关教学。此外,教学计划涉及的跨文化教学内容的划分、跨文化教学方法的选择、教材中文化内容的含量、文化教学时间的分配等都受到牵制。从学生对文化学习的兴趣或态度看,必须塑造大学生文化素养。在问卷调查中,学生普遍不了解跨文化交际概念,加之工院文化通识课缺少哲史课程,影响学生对于文化的认识。影响学生英语文化知识学习的决定因素是学生对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观点和看法,他们非常担心由此造成额外的学习负担。从教学方法看,必须利用新媒体延伸课堂、增加学习趣味性。大学英语教学依托教材,但是目前高职英语教材不论是规划教材还是原版引进教材都是以职业性为核心,所以教师必须择优补充文化内容。全媒体时代,虽然校园电视、报刊杂志、校园广播、主题展板等传统媒介任然是大学生的可选信息源,但是新媒体深受大学生追捧。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挖掘和整合营销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权威发布2016年中国各大自媒体平台中,微信公众号以63.4%的绝对优势领衔自媒体行业,微博自媒体平台成为用户传播第二渠道选择,其占比为19.3%。如大势所趋,工院大学生俨然把公众号内容作为了解信息主要途径之一。因此,英语角、英文广播、英文书籍和期刊等带给学生的触动是浅显的;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文化学习的网络空间就必须利用有公信力的主流媒体移动传播平台,优质在线课程、慕课平台引领思想、传承文化。

注释:

①2019《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

②《2017年中国新媒体行业全景报告》[Z].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大学生
情景交际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