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萍
摘 要:在核心素养大背景下,多元化教学法已逐步渗透在高中。多元化教学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既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欲望,又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提出在实施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法的有效方法,旨在满足高中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发展需求,不断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落地实施。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法;高中学生;音乐教学;有效应用
在核心素养大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师不仅要夯实音乐基础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从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积极构建让学生深受青睐的教学方法,将多元化教学法有机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保持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构建高效的音乐课堂模式,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形成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促使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1 创设教学情境法,激發学生探究欲望
高中学生具有对音乐的学习充满活力、丰富的想象力及其敏锐的思维,接受信息快且善于于表现自我等特点,基于这种情况,高中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以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兴趣发展为参考条件,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充分挖掘高中生的音乐潜力,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究音乐的学习欲望,培养高中生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例如:在学习《槟榔树下摇网床》歌曲时,教师在深入剖析教材内容特点的情况下,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情境中了解《槟榔树下摇网床》是一首具有广东音乐风格的民族歌曲。通过中西方的音乐元素的融合,使曲目充满了既传统又现代,既流行又古典,及利用雅俗共赏等特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度和求知欲;其次,引导学生明确学习这首曲目的目标,那就是:了解《槟榔树下摇网床》的基本伴奏节奏类型,并通过欣赏、演唱等形式,让高中生可以利用圆润、统一的声音演唱《槟榔树下摇网床》;通过倾听、律动、图谱等方式,引导高中生自主探究音乐的节奏类型,感受《槟榔树下摇网床》的旋律特点等;然后,让学生在轻快的《槟榔树下摇网床》音乐声中逐渐进入情境,使学生的情感融入到音乐节奏中;最后,教师根据教学节奏来设置简单、轻松的律动环节,让学生以轻松的学习心态加入到音乐体验中来,并掌握伴奏节奏。学生在进行律动时,可以尽情发挥情感,使《槟榔树下摇网床》的表现形式更加流行、更加现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探究兴趣。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只有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才能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进取、不断提升。因此,教师要挖掘音乐学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等特有功能,结合学生的个性、教学内容、知识基础等,科学合理地分组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作用,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氛围中开展小组探究、小组讨论、小组练习、小组演奏和小组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持久进行。
例如:在学习高中音乐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祝酒歌》这首歌曲时,教师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结合高中已有的学习经验等情况,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与探究中学习和了解这首歌曲,让学生在情感方面深切感受到粉碎“四人帮”后,全国老百姓溢于言表、兴高采烈的愉悦心情,深刻了解到蓬勃发展且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音乐文化,从而更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充满优美的、美妙且动听的音乐旋律中,耐心倾听、用心感受、认真体验并相互交流感想,这对培养高中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对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学生通过集思广益,就能较为深入了解到民族音乐元素在歌曲中的运用及其现实意义,就能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和风格,掌握对歌曲的曲调、结构分析,进一步学会复二部曲式等,不断提高高中生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理解与认知,亲身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以及学习音乐的乐趣,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的同时,熟练地掌握歌唱技巧,巧妙运用歌唱情感,充分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价值。
3 实施分层教学法,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由于高中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因此他们对音乐的认知水平也不尽相同。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对学生的个性、认知情况、个体差异进行分析和评估,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教学提问、教学练习进行具体分层,并实施分层教学,使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高中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在学习高中音乐课程中的演唱形式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让学生了解独唱、合唱、对唱、重唱、小组唱、表演唱等演唱形式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层教学。对于音乐优等生,采用独唱和对唱等形式进行教学,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也有利于发挥优等生的音乐天赋。比如:《玫瑰三愿》这首歌曲比较适合女生独唱,《教我如何不想他》则比较适合男生独唱。在演唱时,演唱者可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情感、神情、动作等,使歌曲的形式更加活泼、生动,这对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音乐学困生而言,可采用合唱形式演唱,让学生在合唱中体会音乐魅力的同时,激发学习音乐的信心,比如:合唱《大漠之夜》歌曲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查找有关“大漠”的歌曲资料,并收集、整理关于大漠的自然科学知识,再结合相关的大漠图片,让学生对“大漠”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然后,引导学生欣赏乐曲,并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倾听《大漠之夜》,同学们联想到了什么情景?你的心情如何?最后,通过介绍改编的钢琴协奏曲《大漠之夜》,导出协奏曲的概念,让学生深入体会,想象当时的情景。在体会到大漠意境后,组织学生进行合唱,从中体会到大漠的豪情、广袤。这种方法,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对音乐的需求,感受到各种音乐表现形式带来的美好体验和感受,有助于提高差异性学生的音乐素养。
4 应用多媒体教学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的说、唱式的课堂教学形式,转换成今天的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在多媒体上呈现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计划的形式,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音乐独特的魅力,激发了高中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在多媒体教学法的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特点的作用下,高中生通过音乐视频、音乐动画等画面,能直观地了解音节、律动、音调、韵律分解等具体的教学内容,促使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多样,有效拓展了高中生的音乐学习视野。
例如:在学习《梅花三弄》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导学生仔细倾听《梅花三弄》歌曲,从中感受到曲作者借物咏怀的情感心理,及其通过梅花表现出来的洁白无暇、气味芬芳、坚韧耐寒等特征,来颂扬具有高尚情操的人等意境。在了解到《梅花三弄》的意境后,再以多媒体的形式加以展示,让学生深入了解全曲的1到6段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以“三弄”为核心进行表现;7到10段的发展也侧重于此,全曲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梅花在动、静两种状态中的优美形象,激发了学生的视觉、听觉,促使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得到充分的培养。这种以多媒体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再结合歌曲的旋律、律动、曲调等的方式,能促使高中生感受演唱的氛围和情境,体会到鼓、手鼓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既提高了音乐教学质量,又关注了高中生的情感体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高中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5 利用声势教学法,夯实学生音乐基础
声势教学法是奥尔夫提出和创立的,是当今音乐教学领域中最具广泛性的三大音乐教学体系之一。由于高中生音乐认知能力相对较高,在学习和掌握音乐方法和技巧上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利用声势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声势运动”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记忆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向上、乐于参与的进取心,树立他们学好音乐的信念,达到新课标理念提出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等目的,不断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高中音乐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槐花几时开》《拔根芦柴花》《上去高山望平川》《猜花》等歌曲时,教师应用声势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听觉兴趣,让高中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倾听这些歌曲,促使学生隨着音乐进行简单的哼唱、摆手、踏步的舞蹈动作,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之间的良好互动,形成了师生间的良好情感,有助于学生大胆尝试和表现。且学生在随着音乐的声势运动起来的同时,能体会到音乐中声势的走向、起伏等技能,领略到音调、音色、旋律等知识,让学生的听觉神经受到熏陶和感染,促使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并且可以灵活运用音乐基础知识,进一步感受了歌词意境,较好地掌握了律动、节奏、音色等,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促进了高中学生主动求知及发展个性等良好心理的形成,体验到学习音乐、应用音乐的实践价值,逐渐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总之,在核心素养大背景下,教师在实施高中音乐教学时,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考虑到高中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个性发展等因素,不断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构建宽松和谐的音乐教学氛围及有效的多元化教学法,因材施教,帮助高中生拓展音乐视野,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掌握音乐学习的技巧和方法等,扎实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廖小建. 期望激励理论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284.
[2]陈琳琳.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黄河之声,2019(05):92.
[3]庞忠义. 情感教育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民族博览,2019(05):22-23.
[4]袁小超. 浅谈合作学习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 黄河之声,2019(07):92.
[5]靖丽娜. 校园歌曲创编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北方音乐,2019,39(16):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