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春友
摘 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的希望与未来,高校德育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深远重大的意义。高校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将德育资料整合起来,使之成为德育合力。这不仅是德育所需要的内在发展,更是当今社会对德育的呼唤。本文就高校“三全育人”的含义、价值以及运作的具体方法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高校;三全育人;模式
当前,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中国的德育也随着国家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随着经济一体化和科技高新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德育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三全育人”是一个全面育人的指导原则和指导思想,是可以活化到具体工作与实践中的机制与模式。本文就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及其运作方法进行了简要的研究与分析。
1 “三全育人”德育模式的含义
“三全育人”德育模式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全面的育人指导思想与原则。从广义上讲,“三全育人”不仅仅局限在德育这个范畴之内,因为它的内容与德育要求非常贴切,所以将其应用于德育实践更能发挥其成效。从狭义上讲,“三全育人”强调从三方面调动德育各个方面的力量,第一方面“全员有人”,其主要是从育人主体上讲,它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育人的意识,树立有人的责任感,相互配合,交叉合作;第二方面“全程育人”,其强调大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要认真研究大学生从入学以来各个阶段的特点、身心发展以及所面临的问题。第三方面“全方位育人”,其主要强调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环节,将显性的德育与隐形的德育相结合,将德育渗透到大学生教学、服务各个方面。
2 “三全育人”德育模式的价值
“三全育人”德育模式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社会的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三全育人”德育模式的产生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基于当前社会德育实效性不足的背景之上的,所以“三全育人”德育模式能够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其不仅是德育实践的需要,更是德育发展的需要。在中国党与政府的不断重视与关怀下,中国高校德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进步是对缺点弥补和完善的结果,而中国高校德育教育最大的不足就是杜宇的实效性不足,由此可以看出“三全育人”模式的提出对中国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三全育人”德育模式满足了党与政府对高校德育提出的要求。加强与改进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推动党与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能够保证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能保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中央深入研究国际与国内形势,从中国整体的利益出发,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方向。
3 “三全育人”德育模式的运作方法
建立党委的统一领导,各部门一起稳抓队伍机制。《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定了党委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对高校的工作统一领导。通过党委的统一指导,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协作,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三全育人”德育模式构建严谨科学的信息管理机制,全面的搜集和监测信息,以分析和诊断信息为侧重点,及时反馈和调节信息。
完善“三全育人”的制度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的行为需要原则的规范与约束,但是对于一个系统来说,制度不只是起着约束的作用,还是巩固系统的保证。一个成熟的德育模式除了要有一个有远见的领导团队、先进的理念和一套严谨科学的实时策略意外,还要有一套使德育体系井然有序,能够有效运行的制度,其中包括激励制度、优化环境制度等。
“三全育人”德育模式應强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应抓好课堂的教学质量,发挥课堂作为第一主阵地的作用,编写优质的德育教育教材,改革德育教育的方法,做到及时更新、与时俱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多多开展课外活动,开辟第二个重要课堂基地,做到家庭、高校以及社会一体化,拓展第三课堂,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的桥梁作用,并与“学长制”、班干部等协同配合,努力调动高校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积极性,激发高校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意识。
4 结语
德育教育是贯穿教育活动全程的,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全方位的开展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贯穿教育工作的全部过程。要求整体的构建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德育模式,调动所有德育力量形成德育合力,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由此可以看出“三全育人”德育模式是最适应时代和社会德育发展要求的,有利于推动中国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梅丽娜.以立德树人为根基的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建构研究[J].山西青年,2020,(11):180.
[2]陈锦子.浅析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机制[J].山西青年,2020,(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