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梅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司前人民医院骨科 江门529159)
尺桡骨双骨折是间接或直接暴力引起的尺骨干、桡骨干并发的骨折疾病,该部解剖结构较复杂,骨折后极易存在骨折错位,临床可见骨折部疼痛、肿胀和四肢畸形,同时合并前臂功能旋转功能异常改变,以青少年多见[1]。研究表明,加强尺桡双骨折护理干预,能使患肢肿胀消除,促使前臂功能恢复,有效缓解患肢疼痛程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2]。专科护理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方法,针对某一领域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水平和技术要求,常见的专科护理有ICU护理、急救护理以及骨科护理等。骨科专科护理强调为尺桡骨双骨折患者提供骨折专业技术干预,开展功能训练,并加强随访干预,可充分缓解患肢肿胀情况,减轻患肢疼痛程度,并防止韧带挛缩、肌肉萎缩现象,充分提升康复质量,从而改进门诊救护水平[3]。本试验在外科门诊尺桡骨双骨折中应用骨科专科护理措施,探讨其对康复效果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经X 线影像学检查确诊[4];(2)骨折均为2 周内新鲜骨折;(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青枝骨折、上下尺桡骨关节脱位、无移位骨折;(2)存在其他外伤或多发性骨折;(3)代谢、营养障碍,周围组织有神经、血管及肌肉等病变;(4)免疫缺陷、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收集2015 年10 月~2017 年2 月院内就诊的63 例尺桡骨双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研究对象就诊顺序进行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1 例,男18 例,女13 例;年龄18~42岁,平均(28.19±3.63)岁;骨折时间2~7 d,平均(3.97±0.46)d;骨折类型:闭合性19 例,开放性7例,粉碎性5 例。观察组32 例,男20 例,女12 例;年龄18~45 岁,平均(28.77±3.74)岁;骨折时间2~9 d,平均(4.04±0.49)d;骨折类型:闭合性17 例,开放性8 例,粉碎性7 例。两组临床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入院后,均经2 名门诊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诊治,行手法整复术以及小夹板固定。对照组予加强生活护理、健康教育以及指导功能锻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骨科专科护理措施。(1)心理干预:详细评估病情、性格等,向患者讲解骨折治疗方案、功能锻炼的必要性、预后及注意事项等,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主动功能锻炼:骨折复位3 周内进行反复、用力握拳松拳运动,循序渐进,10 min/次,3 次/d。复位4~8 周进行肘关节、肩关节活动,动作轻柔,活动范围逐步增大。复位9~12 周可适当增加前臂旋转练习,并进行患肢抵抗运动。(3)三期饮食调护:早期以桃仁汤、消肿汤等行气活血、祛瘀消肿膳食为主,促进血肿吸收。中期以黄豆汤、猪蹄薏米汤等接骨续筋、舒筋活络为主,促进瘀去骨生。后期以鸡汁汤、牛肉红枣汤等滋肝补肾、补气养血为主,促进强壮筋骨。(4)随访观察,每次于复诊前的2~3 d 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功能锻炼及饮食情况,积极促进遵医嘱服药和锻炼。
1.3 观察指标 (1)肿胀情况:测量健侧肢体、患侧肿胀处相同平面的肢体周径,肿胀值为患肢周径和健肢周径的差值[5];(2)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复位前、复位即刻、复位48 h 及复位96 h 疼痛程度;(3)前臂功能:随访3 个月,评估前臂功能恢复情况,其中前臂旋转受限程度低于15°为优;受限程度为15°~30°为良;受限30°~45°为可;受限>45°为差。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研究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间予成组t 检验,等级资料以%表示,予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肿胀情况比较 两组复位即刻肿胀值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复位7、14d 后患肢肿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肿胀值比较(cm
表1 两组不同时间肿胀值比较(cm
组别 n 复位即刻 7 d复位后14 d对照组313.08±0.415.13±0.672.25±0.30观察组323.11±0.403.44±0.481.66±0.21 t 0.29111.5379.067 P 0.7720.0000.000
2.2 疼痛比较 两组复位前VAS 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位即刻及复位48 h、96 h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VA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不同时间VAS 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复位前 复位即刻 48 h复位后96 h对照组312.17±0.283.11±0.422.37±0.311.43±0.17观察组322.20±0.302.68±0.351.81±0.240.39±0.04 t 0.4104.4208.03233.666 P 0.6860.0000.0000.000
2.3 前臂功能比较 对照组优良率为80.65%,观察组优良率为96.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0,P=0.024<0.05)。见表3。
表3 两组随访时前臂功能比较[例(%)]
尺桡骨双骨折是一种以局部肿胀疼痛、肢体畸形及前臂旋转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骨折类型,若未能及时接受合理的治疗,极易诱发前臂旋转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其日常正常生活[6]。此外,多数患者不熟悉尺桡双骨折发病特点,以及随访、跟踪不到位等因素,致使其治疗依从性较差,预后不佳。本试验开展的骨科专科护理干预,符合中医学“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治疗原则,最大程度弥补传统门诊缺点,达到医患互补的目的[7]。中医学认为,骨折后肌肉、筋骨受损,经脉受阻,日久使气血虚弱,以致骨痂生长不良、骨不连接。本研究进行的专科护理,分三期饮食调护,达到活血祛瘀、接骨续筋的作用,从而促使骨组织再生。研究表明[8],骨折愈合阶段组织再生需予以事宜的血液供给,血供良好则提示骨折愈合速度快,而血供不良则提示骨折愈合缓慢。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同时间肿胀值和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专科护理措施可有效消除患肢肿胀情况和疼痛程度,具有积极作用。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功能[9],而功能锻炼则是尽早恢复患肢肌肉、韧带、关节囊以及肌肉组织的舒缩活动,从而防止存在肌肉萎缩以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在进行相关康复治疗时,需遵循“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相辅相成”原则,在进行各项运动训练时注意循序渐进,初始予以低强度、低频率,逐渐过渡至高强度、高强度,但训练应始终保持不诱发医源性受损为基准[10]。观察组前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进行骨科专科护理干预能有效加速骨折愈合速度,使前臂功能恢复。另外,专科护理指导下功能锻炼,可充分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增加手臂静脉与淋巴回流,以缓解四肢水肿和疼痛。专科护理的目的性以及针对性相对常规护理强,能使患者更加掌握相关疾病知识,并缓解心理、生理压力,提高治疗配合度和功能锻炼主动性,可见骨科专科护理措施使护理质量提高显著,使患者疾病康复更快。综上所述,在外科门诊尺桡骨双骨折复位后,实施骨科专科护理措施,对消除患肢肿胀、疼痛症状,促进骨折愈合、前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