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护理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对AMI 出院患者的改善效果

2019-08-14 07:53李文国徐冬梅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7期
关键词:出院心血管康复

李文国 徐冬梅

(1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焦作454001;2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焦作454001)

冠状动脉突发性闭塞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临床症状,发病原因多与血脂代谢异常有关。AMI 患者发病后乃至出院后都有较高的复发率和病死率,因此,健康教育对AMI 患者而言尤为重要。护理学家Leininger 提出对具备不同经济条件、文化、生活习性和宗教信仰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并按需提供护理服务,这种护理方式称为多元文化护理[1]。随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聚居现象日渐普遍,多元文化护理也逐渐显露其优势,可在提高护理质量、满足不同患者护理需求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本研究将多元文化护理理念应用于AMI 出院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9 月~2016 年9 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6 例急性心肌梗死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多元组与对照组各53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n 男性 别(例)女 年龄(岁) 佛教 基宗督教教信仰伊(斯例兰)教 无信仰 小学及以下 初教中育 背高景中(及例中)专 大专及以上 已婚婚 姻状未况婚( 例丧)偶多元组53292463.45±10.93568346162384526对照组53302364.76±11.81669327162284616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2]中相关标准确诊为AMI 的患者;经治疗后符合出院条件者;首次患病者。(2)排除标准:伴有精神疾病者;语言或听力有障碍者;无法遵循医嘱者;死亡或失去联系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以用药指导、运动管理和饮食管理为主,具体方案如下:(1)出院前,进行AMI 疾病知识宣教,主要围绕疾病常识、药物作用机制、药物用法用量和生活方式改善方法等方面为患者详细讲解;(2)出院时,发放AMI 相关的健康教育资料,嘱咐患者仔细阅读并定期复诊;(3)记录患者的住址和固定电话,定期通过电话或上门随访,持续随访教育6 个月。

1.3.2 多元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元文化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增加项目如下:(1)出院前,依据我院自拟问卷对患者进行多元文化背景调研,从患者的民族、宗教信仰、经济条件、教育水平、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了解患者康复中可能遇到的文化约束,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院后的康复计划。(2)从文化背景中解读患者交流方式的特点,优先派遣会使用患者方言的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从患者所在的民族、阶层思考问题,善于倾听与捕捉谈话契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每周进行1 次电话随访,每月进行1 次家庭访视,随访过程中详细询问患者的恢复情况,是否按照康复计划实施康复,及时了解并解决患者遇到的困扰,在随访日程安排中注意患者的时间观念和民族节假日差异,并做出相应调整。持续随访教育6 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前和干预6 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健康程度变化和干预后6 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3]评估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程度,从人际关系(IR)、营养(N)、健康责任(HR)、体育运动(PA)、压力管理(SM)和精神成长(SG)6 个维度进行评分,每个维度包含8 个条目。评分标准,1 分:从未如此;2 分:偶尔如此;3 分:经常如此;4 分:总是如此。每个维度计32 分,总分192 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方式越健康。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的HPLP-Ⅱ评分比较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评分较同组干预前均有明显上升,且多元组的人际关系、压力管理和精神成长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营养、健康责任和体育运动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HPLP-Ⅱ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HPLP-Ⅱ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IR N HR PA SM SG 总分多元组53干预前19.15±4.1521.45±4.3414.28±3.8614.36±3.9517.61±4.3119.84±4.39106.69±11.50干预后28.64±3.29*#29.58±2.37*24.71±5.14*26.88±5.47*27.82±3.29*#26.71±5.46*#164.34±12.51*#对照组53干预前19.48±4.1120.89±4.5714.37±3.7414.42±4.0017.55±4.9719.91±4.60106.62±10.42干预后24.22±5.90*28.20±3.87*24.91±5.27*25.53±5.34*22.23±5.28*23.80±5.11*148.89±14.38*

2.2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后6 个月内,多元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由于患者对疾病缺乏基本的认知,对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没有予以重视,出院后依从性较住院期间有所降低,AMI 患者的康复工作长久以来都是医护人员需要攻克的难点。而通过系统的宣教,健康教育能使患者产生康复意识,自发地约束并调整生活习性,达到控制致病因素的目的。

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步提升和经济的全球化,为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需求,引入多元文化护理的理念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卫生部的优质护理服务文件中提出的加强人文护理服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4]。由于国内的多元文化护理模式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此前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因忽视患者的教育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造成了患者康复效果不佳的现象较为常见[5]。如在健康教育中,为患者详解药物作用机制能有效加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但由于专业性很强,部分文化水平不足的患者难以理解,需要医护人员寻求有效途径排忧解难,并根据其教育背景以类比的手法分化知识结构,不断巩固、强化患者的知识以明确服药的重要性。

孙娜等[6]提出,文化照顾保存、文化照顾调整和文化照顾重建是多元文化护理策略及执行中三个基本的步骤。通过方言交流属于文化照顾保存,通过薄荷糖替代吸烟属于文化照顾调整,鼓励患者仔细阅读学习相关知识属于文化照顾重建,健康教育中将三者充分结合运用便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发现,干预6 个月后,两组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评分较同组干预前均有明显上升,且多元组的人际关系、压力管理和精神成长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两种健康教育方案都对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变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而以多元文化护理为核心的健康教育方案在对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状况的改善更为明显。有研究显示,深入了解患者的文化差异对疾病的影响,理解患者内心对健康教育的诉求[4],进行更好的沟通,可避免由于文化差异影响教育效果,同时加快患者适应康复工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本研究得到与之相似结果,在接受多元文化护理的健康教育干预后,多元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AMI出院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应用多元文化护理理念,可有效改善其生活方式健康程度,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良好的预后。

猜你喜欢
出院心血管康复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延伸护理在出院糖尿病患者中的实践研究
第五回 痊愈出院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