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金刚 王圆圆 钱旭 张雄波 陈冬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 深圳51817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外伤等诸多因素导致椎间盘纤维环受损,髓核突出刺激马尾神经及压迫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累积性退变[1]。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包括下肢麻木、放射性疼痛、腰部疼痛等,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复发率高,彻底根治难度大,临床主要采用非手术及手术方式治疗[3]。手术治疗由于具有较大风险,且费用高,使用范围受到限制,非手术治疗成为研究的重点。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方式包括经皮激光气化椎间盘减压术、药物治疗、电针法、针灸治疗及扳法等[4]。我院采用益肾蠲痹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12 月收治的90 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20 例;年龄35~62 岁,平均(48.79±6.51)岁;患病时间1~36 个月,平均(11.32±2.15)个月。研究组男24 例,女21例;年龄36~61 岁,平均(48.81±6.47)岁;患病时间1~35 个月,平均(11.29±2.9)个月。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因阳虚、伤筋失治造成寒湿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包括阵发性腰腿麻木及腰部冷痛严重。纳入标准:与上述诊断标准相符;患者本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下肢及腰部局部皮肤溃烂;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温针灸治疗。具体穴位如下:秩边、环跳、气海、命门、关元、肾俞、大肠俞,病变位置夹脊穴。配穴风市、绝骨、承山、委中、阿是穴、阳陵泉,3~4 个穴位/次。主穴针刺深度1.2~3 寸,配穴针刺深度1~2 寸。进针得气后,留针约30 min。留针过程中,温针灸穴位环跳、肾俞、秩边、大肠俞及命门等,协助患者调整至俯卧体位或者侧位,将适量艾绒包裹于针柄上方并点燃,以患者感受程度为依据调整或在穴位上放置纸板隔热,患者感受到温热即可。1 次/d,2 周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后间歇2 d,共进行4 个疗程的治疗。
1.3.2 研究组 采用温针灸联合益肾蠲痹汤治疗。温针灸治疗方案与对照组相同。益肾蠲痹汤药物组成:青风藤10 g,制附子15 g,熟地黄10 g,茯苓10 g,淫羊藿10 g,伸筋草10 g,当归10 g,桂枝10 g,鹿衔草10 g,细辛10 g,僵蚕10 g,白术20 g,蜈蚣5 g,桑寄生20 g,川牛膝10 g,薏苡仁15 g,鹿角片5 g,木瓜15 g。急性期加木香、乳香、香附、地鳖虫、槟榔、地龙;缓解期加陈皮、白芍、川续断、独活、防风、五加皮、秦艽;康复期加山药、巴戟肉、仙灵牌、山萸肉、枸杞、千年健、山药、当归等。清水煎煮,取汁400 ml,分2 次口服,1 剂/d。2 周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临床病症评分:包括膝及跟腱反射、生活与工作能力、疼痛麻木、行走及直腿抬高试验评分,每项4~16 分,分值越低,表示越严重。(2)统计两组疼痛评分及腰椎功能,腰椎功能判定依据为JOA 评分,分值与腰椎功能恢复成正相关;疼痛评分判定依据为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值0~10 分,分值越低表示疼痛越轻。(3)采用SF-36 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生活质量。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病症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临床病征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膝及跟腱反射、生活与工作能力、疼痛麻木、行走及直腿抬高试验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病症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临床病症评分比较(分,
时间 分组 n 膝及跟腱反射 生活与工作能力 疼痛麻木 行走 直腿抬高试验治疗前 对照组456.85±1.217.68±1.416.56±1.297.12±1.367.08±1.24研究组456.79±1.257.59±1.366.52±1.327.16±1.297.12±1.31 t 0.2310.3080.1450.1430.148 P 0.8180.7590.8850.8870.882治疗后 对照组4511.09±1.1211.78±1.3710.79±1.1110.12±1.4911.13±1.05研究组4514.12±1.0814.68±1.7113.68±1.0513.51±1.6215.02±1.18 t 13.0648.87812.68810.33216.521 P 0.0000.0000.0000.0000.000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时间 分组 n 生理功能 情感职能 生理职能 社会功能 躯体疼痛 精神健康 活力 总体健康治疗前 对照组4564.52±3.2165.84±2.9661.23±2.5663.21±2.3462.15±2.2163.85±2.3665.41±2.1561.21±2.06研究组4563.96±3.1865.79±2.8960.29±2.4863.15±2.4163.02±2.1663.75±2.4364.98±2.2360.89±2.12 t 0.8310.0811.7690.1191.8890.1980.9310.726 P 0.4080.9360.0800.9050.0620.8440.3540.496治疗后 对照组4571.32±2.3668.95±3.2569.84±2.6870.39±2.5969.74±3.2168.54±2.5469.37±2.3470.21±2.46研究组4582.05±3.2181.74±2.6879.54±3.0281.36±3.2580.41±2.6981.23±2.7681.21±2.4382.13±2.38 t 18.06620.36816.11617.70817.09022.69523.54423.361 P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3 两组VAS 评分及腰椎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及腰椎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 评分及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VAS 评分及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治疗前V A S 评分治疗后 治疗腰前椎功能评分治疗后对照组456.21±0.594.05±0.2918.19±4.0520.21±2.01研究组456.17±0.392.61±0.1918.06±4.0124.52±2.09 t 0.37927.8620.1539.971 P 0.7050.0000.8790.000
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气血运行受阻、寒湿阻滞所致,大部分患者由伤筋失治、阳虚及未接受有效治疗导致[5]。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有腰痛,下肢疼痛或麻木,腰部冷痛明显,阴天、雨天疼痛加重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膝及跟腱反射、生活与工作能力、疼痛麻木、行走及直腿抬高试验病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益肾蠲痹汤与温针灸联合,可减轻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研究组治疗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益肾蠲痹汤与温针灸联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组治疗后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益肾蠲痹汤联合温针灸可减轻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温针灸治疗过程中,通过刺激肾俞、大肠俞等穴位,有助于改善浅中层肌肉及皮肤痉挛,加快血液循环。温针灸联合中药口服,可达到疏通经脉、活血化瘀、散寒祛风湿效果,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温针灸治疗过程中,艾灸通过针体将热力向腧穴传递,具有疏通经脉、活血行气功效。施针过程中,针刺关元、委中穴,可达到化积滞、强腰膝功效,针刺夹脊穴可有效调节脏腑机能[6];针刺肾俞穴,具有调节肾气、强腰利水功效。联合针灸各穴位具有疏通经脉、温经、除湿散寒效果[7]。
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中医学“腰痹”范畴,由风、寒、湿等外邪侵袭机体,导致经脉受阻,出现气血瘀滞,发为痹症[8]。《诸病源候论·卒腰痛候》曰:“夫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其经贯肾络肾,风邪乘虚,卒入肾经,故卒然而患腰痛。”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原则包括疏通经脉、温经、散寒祛风。本研究所使用益肾蠲痹汤方中当归活血、补血;川牛膝及桑寄生益气补肝;白术利水燥湿;茯苓健脾益气;细辛止痛散寒;青风藤祛风湿、利小便;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淫羊藿强筋骨、益精气;伸筋草疏通经脉、除湿祛风。诸药合用具有疏通经脉、温经、益气补血、止痛散寒的效果。综上所述,采用益肾蠲痹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