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形成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理解。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还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促进师生交流,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文章在阐明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运用策略
作者简介:邝国荣,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联星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广东 广州 510925)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4-0112-02
社会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可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还要根据数学学科属性和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直观想象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此外,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规律来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培养数学能力的角度引导学生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他们习惯根据教师划定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突出学习的重难点,通过共同绘制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线、面上的掌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在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突出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方法。思维导图图文并重,能够呈现各级主题之间的相互隶属的层级关系,建立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之间的记忆链接。思维导图的优势在于充分运用左右脑机能以及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开发大脑潜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直观地展示数学知识,也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网络,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及其之间的关联。最重要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共同绘制思维导图,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记忆能力。此外,思维导图将文字、数字、符号、颜色、意象、图像等元素集为一体,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挖掘其价值,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和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法入手:
1. 将抽象数学知识具象化。数学学科知识较为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充分利用思维导图使数学问题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负数”时,教师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正数与负数的对比中理解负数的含义。以数轴为主线,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右边展示已学正数知识,在思维导图的左边展示负数相关知识,以0为分界线,使学生在数轴、符号、文字中,在正数与负数的对比中,直观认识负数并学习负数的运算方式。构建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将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在知识的拓展、分析与迁移中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2. 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目标任务,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今后的发展需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降低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圆柱与圆锥”一课的教學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根据自己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围绕“圆柱”“圆锥”这两个关键词绘制本课的思维导图。为降低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难度,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提示,如圆柱的特点、圆柱各部分名称、圆柱图形样式、圆柱展开图等知识点,为学生提供指导,学生根据提示绘制思维导图。在上述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自主完成知识点的识记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围绕关键词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标记重点知识,色彩对学生形成的强烈视觉冲击,有利于学生强化对知识点的识记,提升学习效果。
3. 增进课堂教学互动。在小学教学中,促进师生交流、强化教学互动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进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与教学板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本课知识点思维导图的构建。此外,由于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教师可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完成长方体思维导图的构建后,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考长方体的思维导图进行正方体思维导图的绘制。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后,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展示本小组绘制的正方体思维导图,并向全班同学讲解,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而学生是互动学习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中,思维导图成为学生沟通与交流的工具,成为学生能力提升与素养提升的媒介。
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能够发挥其直观性、自主性和互动性的价值,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收获知识,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谌英.论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J].华夏教师,2017,(13).
[2] 王涛.课程 儿童 教师——审视课堂教学的三个视角[J].科学大众,2019,(1).
[3] 代多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J].学周刊,2018,(4).
[4] 曹靖.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4).
责任编辑 袁静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