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与购房行为

2019-08-13 14:15赵奉军
中国房地产·综合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降级购房买房

赵奉军

最近两年,“消费降级”的说法在民间尤其是微信朋友圈中流传甚广。所谓消费降级,意指消费者消费的商品的数量和质量出现下滑,消费水平降低并导致生活质量恶化。在今日中国,从涪陵榨菜到家用汽车的销量甚至拼多多的崛起都被一些人用来佐证消费降级,只不过吃榨菜是因为消费降级后对低档商品需求增加,涪陵榨菜销量上升;对高档商品需求减少,汽车销量下降了。

按照常理,一个家庭出现所谓消费降级,往往是这个家庭出现了很大的变故。比如说失业、各种意外或者大病导致收入降低甚至失去收入来源,人们不得不降低消费水准。尽管在消费经济学里面有一个词叫做消费的棘轮效应,谈到人们在收入降低时,即使是动用储蓄或借款也要力争保持过去的消费水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宏观上讲,如果国民经济步入下行周期,经济衰退,各个阶层收入都受到不利影响,消费萎缩甚至降级也是可以预见的。

如果看宏观数据,尽管这几年经济增速明显下滑,但总体上仍然属于增长型周期阶段,即经济总体上是增长的,只不过增长速度下滑,可能还会进一步下滑。既然收入还在增长,那各种商品的消费量和总金额应该是上升的,何来出现消费降级一说呢?比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和2018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366262亿元和38098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2%和9.0%,无论是城乡,还是商品类与餐饮类,都是增长的。具体到限额以上商品中只有汽车类商品在2018年下降了2.4%。要知道,这个指标并不包括商品房销售金额。所以总体上说中国出现了消费降级肯定是不对的。并且更重要的是,这个增长率是超过了经济增长率的(经济增长率扣除了物价的变动,但即使加上物价的增长,消费品零售金额也超过了CDP名义增长率)。如果看2017年以前的数据,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超过的幅度更大。

即使不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代表消费,用其他指标比如用GDP构成中的居民消费来代表,结论也是一样的。比如根据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从2010到2017年,居民消费增长了117%,GDP名义值刚好翻一番。居民消费明显快于经济增长。如果计算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更快。居民消费的增长正在改变中国GDP的构成。要知道在2010年前7年,可不是这样一幅光景,比如从2003到2010年,居民消费增长了146%,而GDP名义值增长了200%。我自己对此的解释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减速,资本投资回报率降低,总产出中投资占比会自然下降,人们在消费和投资的权衡中开始倾向于选择消费,消费占比自然上升。我们一直对扩大内需忧心忡忡,其实不用过于担心,中国正在从生产大国走向消费大国,但身处其中躬逢其时可能自己不察觉。

所以,说中国出现消费降级,在宏观上是经不起实际数据检验的,也不符合经济逻辑,除非你认为上述数据都是错的。如果不相信这些数据,那还有什么更好的数据来支撑呢。

宏观上的结果是微观个体的合力形成。微观个体的合力最终表现为消费更快的增长。但我们确实也得承认,很多人口中的消费降级是有所特指的,一种情形是买房前为了凑够首付款,平时只有节衣缩食多存钱;另一种情形是买房后,由于还贷支出挤压了其他支出,其他消费品消费能力的下降。

首先得承认上述两种情形都是事实,但关键是怎么看。在国民经济统计中,买房是列入到投资的,因为投资增加了或看准了某个投资机会筹钱投资导致日常消费减少,不是天经地义吗?古今中外,任何普通家庭买房都是人生大事,都是人一生中最大宗的支出,买房的字典里就没有“容易”两个字。无论是为了凑够首付款节衣缩食,还是买房后还房贷节衣缩食都是成人成家路上必经的试炼,没有必要那么矯情。如果一个人买了房之后在朋友圈中发帖,说买房之后高级化妆品不买了出国游不去了,这究竟是在诉苦,还是在炫耀(他买了房)?要知道,在这样一个高房价时代,多少人因为无法筹够首付款或被限购所困欲做房奴而不可得。

其次,即使我们不把买房看作是投资,就当作是普通的消费性需求,从个人消费层级上讲,我也认为是消费升级而不是消费降级。何出此言?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以前买不起的东西现在买得起并买到了用上了,不就是消费升级的正常含义吗?消费者实现从租房到买房的人生跨越,正式跨人有(恒)产阶层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消费总体支出也在增加。大多数人的常态是买的房子比租的房子面积更大设施更齐备,买房后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支出要远高于租房时的房租支出(相当于把房子租给自己,附带说明一下,从201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在城乡居民消费统计中,开始将虚拟租金支出列入到居住类的消费支出中)。因此,一个人消费总支出在增加的同时消费支出出现结构调整,我们怎么能说这个人是消费降级呢?更何况我们很多人在买房后会带来各种家电家具装修支出的大涨,而在以前租房时,或受制于租赁合同不能装修,或觉得是浪费只能将就。即使我们不考虑买房后带来的联系效应,从租买无套利均衡上看,在其他条件如收入或房价保持不变时,如果一个微观个体发现买房后会降低总体消费水平,请问他为何会选择买房?总不能用他不理性来解释吧。

再次,考虑到现实中房价上涨的情形,房价的上涨对已买房者来说会带来财富效应,这应该是促进其他商品的消费的。很多人说这个是纸上富贵,不变现的话毫无意义。这是不对的。即使只有一套房,如果房价的上涨是永久性的,这也意味着个人财富的增加,在金融危机前,美国家庭甚至将这种上涨的房价从银行部门贷出更多的款项用于消费。即使不考虑这种抵押效应,也不考虑对心理的影响,财富的实际增加也会导致日常消费中储蓄金额的减少。很简单的逻辑,如果一个人的住房从200万元永远上涨到300万元,即使收入不变,他会认为这增加的100万元财富已经代表了足够的养老金积蓄,都会减少每月为养老和意外支出的储蓄,从而增加消费。不过,如果房价的上涨不是永久性的而是暂时性的或者就是泡沫,要么不会影响消费,要么会在泡沫破灭后带来真正的消费降级。那么当前中国城市的房价上涨,究竟是永久性的还是暂时性的?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最后,真正让人痛苦的是那些房价上涨过程中准备买房的人,由于房价上涨,原来准备的首付款不够了需要再次增加储蓄比例,这会减少消费,也是真正的消费降级,对此是该选择继续拼命存钱还是放弃买房念头,我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在上个世纪的日本,房价涨到令人瞠目结舌,泡沫经济破灭前年青一代甚至出现了“绝望的消费”一说,即因为终身买房无望,消费反而会增加。这种消费的增加当然不是什么好事情。

总结一下本文看法,如果住房市场分为两个阶层,已购房阶层和未购房阶层,房价变动带来的消费不利影响只可能出现在未购房阶层中准备购房者。对已购房阶层来说,并不存在什么消费降级,反而是消费升级。而由于未购房阶层中准备购房者在任何一年总是不超过城市家庭总数的5%,最终双方对消费市场的影响合力表现为消费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在继续增长,总体上也没有出现消费降级。

猜你喜欢
降级购房买房
社交降级后,终于舒服了
现代年轻人“消费降级”现象大扫描
“赏石”会被消费降级吗?
借名买房,房子到底归谁?
付款不及时卖家将房卖出,能否解除购房合同?
政府“团购房”何以变身非法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