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慧霞
从“一带一路”基本国策和国际教育大背景来看,不管是普高还是中职,甚至在义务教育阶段,已掀起一股小语种学习热潮。2017年,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国家教育部“调整外语规划语种,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此次德语课程标准的制订顺应国家多语种教育发展趋势,该文件不仅对于普通高中广大德语教育工作者具有纲领性指导意义,对于从事在中职德语教学一线的教师同样具有突出的参考价值。与普高相比,中职德语的功能定位在于为学生日后德语学习深造和职业发展,以更好适应社会市场需求作准备。
德语是欧洲第二大语言且德国作为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强国,催生中国学生的德语学习热。现阶段,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自信心不足,因而缺乏良好及有效的学习习惯,但是他们有较强的动手意识和实践能力,而每个学生个体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学习差异。从教学对象的个性特点和客观实际出发,中职德语教学应尽量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本文拟重点讨论中职学生内部差异的客观情况及采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需求。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无论教育工作者采取何种教学方式,也无法让差异性消失,因为学生不是通过流水作业而输出的产品。正因为有差异这一客观现象的存在,才延伸出差异教学一说。
1.差异教学:关于以生为本的思考
现阶段,大部分中职学校采取小班化德语教学,学生人数从十几人到二十几人不等。小班化授课方式能促进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流,尤其在德語零基础学习及初级学习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即使班级人数较少,学生内部差异始终贯穿教学过程,每位学生都会在课堂上表现出极大的不同。学生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于智力、性格和兴趣三大方面。
学生在接触德语不久后,便容易形成对德语学习难度的印象及评价。言语智商得分较高的学生,普遍认为德语不难,不管是发音规则还是语感语调的把握,他们表现出轻而易举就能理解的优势。当然,这种先天的优势也需要后天的努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性格差异表现在他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跟英语相比,德语的语法较为复杂难懂,学生不同的性格组合,在对待这一客观情况下,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学生有较强的毅力,他们能做到迎难而上,积极面对;有的学生则害怕困难,半途而废;最终,同样是接受三年中职德语的学习,学生的语言水平因人而异。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活动中,对德语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们能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热情,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课堂上他们勇于发言,课后他们也愿意主动花时间预习和巩固。但是,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学生如果没有稳定的学习目的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浓厚的兴趣也会随时间的推进而消退。基于以上学情,并通过笔者积累的教学反思,可以说,学生群体的内部差异,既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种层面教育的必然结果,也是教学的重要依据。
差异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实践。差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立足学生群体的内部差异,承认并正视差异的存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也就是说,首先要尊重差异,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和客观条件;其次鼓励学生培养对德语的浓厚兴趣和坚强的学习毅力;最后结合学生特点实施合理有效的分层教学,并完成系统的分层评价。学生是主角,教师则是扮演着“伴奏者”的角色,但是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和设计出哪些课堂活动,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舞台上的发挥。
2.德语课堂教学设计
德语在中职学校,能作为第一外语或第二外语进行教学开展,同时包含必修和选修部分。怎样才算一节德语好课?德语作为一门外语,须满足外语课堂的要求和原则。外语课堂遵循四大原则:学习者导向(Lernerorientierung)、能力导向(Kompentenzorientierung)、行为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和跨文化导向(InterkulturelleOrientierung)。学习者导向实际上要求教育者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学习需求,这是其他三项原则的基础。能力导向强调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包括学生自测和教师布置的任务和作业,学生获得相应能力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行为导向在外语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学生要尽可能地多说。教师创设沟通的情景,调动学生运用脑、心和手等各种感受器官去学习外语。跨文化导向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学生通过外语学习,了解该国文化。通过与本族文化的对比,在头脑中形成文化相同和不同之处的个人理解,能在日后与外国人沟通时,采取合适的沟通策略。
在四大原则的指导思想下,还可参考以下特征来衡量一堂德语好课,包括:课堂结构清晰、学习时间充足、学习氛围浓厚、内容明确、沟通有效、方法多样化、促进个体学习、安排智力训练、设置合理期望值和布置合适教学环境。从这十大特征来看,好课的设计重点离不开激发学习者的热情和促进自主学习。由此,德语教师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带动尽可能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怎样引导学生自发地开展部分教学活动?笔者认为,德语课堂上应设置某一阶段或环节,让学生自主加工并内化相应的知识。
例如,德语语法系统复杂且变化情况众多,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等方式,让学生探索并总结该课语法重点,加深记忆。同时,在布置课堂任务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和形式,把决定权适当交给学生。课堂上应有意识地传授学生在课堂以外学习和巩固语言知识的技巧和途径,让学生立足课堂并能灵活多样地丰富知识库。最后,教师要重视学生个体的反馈信息,认真落实教学反思过程,以调整并制定下一阶段的德语教学设计。
现代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包括翻转课堂、理实一体、任务型探究学习等,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也能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多种教学策略的核心离不开小组合作,合作体现了分层的思想,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所长, 同时将自身弱势通过小组相互学习中得到改善和修正。
1.小组合作
如今,小组合作的模式在外语课堂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许多外语教师能熟练地将小组活动当成课堂的活化剂,提高课堂活跃度,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小组活动不仅可作为课堂上的某一教学环节,这一小组合作模式还能有效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小组学习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创造语言交际的机会,语言交际之中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促进语言学习。创建小组的方式多样,可以是教师的随机分配或按照学生语言水平的高低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学生按照个人喜好自由组合。
不管是哪种方式,良好的小组合作应符合五大标准,包括:责任意识、认真倾听、解决冲突、明确分工和成果汇总。责任意识既包括对自己的负责,还要求对组员负责,对自己负责最基本就是参与其中,为小组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对组员负责,让组员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聆听和解决冲突的目的均为创造和谐的小组氛围,并在不同意见中找到平衡点。明确分工既包括组长的核心领导,又涵盖组员的各自职责,分工既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轮流替换,不管是哪种模式,出发点均在于在尽量分工公平的前提下,提高小组的工作效率。成果汇总作为小组合作的最后一步,在此之前必然包含成员的相互讨论,对各种观点进行客观性的评价及取舍,最终得出结果,将个人的观点上升集合成小组的智慧。因此,笔者认为小组合作不仅利于学生第二语言的习得,更是锻炼学生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符合外语教学中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
2.任务型探究:以“站点式”学习为例
对于外语教师来说,复习课往往比新课的教授难度要大,因为在新课上学生能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新知识有好奇之心,利于教师主题导入。相比之下,复习课对于学生来说已是旧有知识,容易缺乏学习的动机。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在复习课上做到推陈出新,是一项对其教学策略的考验。
“站点式”学习(Lernen an Stationen)由此在德语复习课堂上应运而生,“站点式”顾名思义,就是类似于列车进站,经过一个又一个站点,完成相应的任务。该教学策略属于任务型探究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完成各项任务。在开展站点式学习之前,教师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包括教具的准备和场地的安排。每个小组将得到一份流程图和答题纸,以罗列各站点的任务,并作为最终小组展示的成果。
下面结合德籍教师Derhartunian关于德语购物主题(Einkaufen)的“站点式”教学策略来进一步说明笔者对该教学活动的认识。针对该主题,Derhartunian共设置了8大“站点”,站点间的任务难度逐步递增,由浅入深,符合人类的認知模式。
站点一是词汇搭配,有关食物的单词卡片与量词卡片被打乱了顺序,需要学生进行正确配对,如eine Schachtel Schokolade(一盒巧克力),ein Liter Mineralwasser(一升矿泉水)等。
站点二考察词汇记忆,教师事先摆放一系列的食品包装,学生看到包装实物,写出相应的德语单词,如Reis(米),Mehl(面粉)等。
站点三听歌填词,学生听有关Geschenke kaufen(购买礼物)的歌曲,填入缺失的单词,以锻炼学生的德语听力。
站点四是购物对话,学生根据关键词提示,分角色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该小组对话可在最后总结环节上进行全班展示。
站点五为商品归类,学生将有关商品的小卡片进行分门别类,划分归属的大型商店部门并造句,如In der Abteilung?Herren- und Damenmode“ gibt es T-Shirt,Hosen,...usw.(男女服装部有T恤衫,裤子等)。
站点六为商铺匹配,该站点展示了一系列图片,可以是商铺内的人或物,让学生从中猜出该商铺,如图片展示的是Kassierer(收银员),学生可猜到商铺的单词是Supermarkt(超市)。该环节要求学生用德语进行图片描述,说出自己的猜想依据。
站点七为句子排序,将打乱顺序的六句话,按照逻辑顺序组合成有意义的文段,以锻炼学生的德语阅读能力。
站点八为自由写作,以Geld regiert die Welt nicht(金钱并非万能)为主题,小组进行自由创作,体裁不限,可诗歌、对话或故事等。该环节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体现了该教学设计的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购物观和金钱观。
由此可见,“站点式”学习作为复习课的一种个性化教学策略,同样离不开对学生进行词、句、篇全方位复习,以及涵盖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训练。与传统的教师集体讲解或做题强化训练的模式相比,这种任务探究法强调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能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辅助角色,各小组在各站点中遇到困难时,可及时对教师进行提问,教师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在完成“站点式”学习的各任务后,每位学生独立完成评价问卷,除了对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评价外,还要评估自己对该单元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该反馈评价表对教师完成教学反思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下一阶段的德语教学的实施提供依据。尽管“站点式”学习要求教师有充足的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强调新颖多样,该过程相当耗时,也是对教师基本功的考验,但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并在一定空间内自由活动来解决各任务,加深了语言学习的记忆,达到快乐学德语的目的。
综上所述,学生的内部差异作为客观的教学现象,不可消除,但它却是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中职德语课堂应充分立足中职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薄弱,而实践能力较强的特点,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并非掩盖学生的个体差异,恰好相反,通过学习能力各异的组合搭配,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取长补短。“站点式”学习作为任务型探究的其中一种教学策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设计并实施基于学情的创新性中职德语教学活动,将是德语教育界同仁需要长期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