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欣瑜
摘 要:“分层次教学”又被称为分层教学,其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已有基础、学习能力分层次开展教学。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在该方法的应用下,兼顾不同阶段的学生,力争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立足于高中数学教学视角,对分层教学的关键要素分别从组织形式、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目标三个要素层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高中数学;关键要素
一、组织形式层面
根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分层次教学就是进行分组教学。采取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学尝试与合作讨论发现结合起来。分层教学应该对小组进行细致的研究,实现组织形式的最优化。笔者认为,“分层次教学”应该根据一定的依据将学生进行分层。例如,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已有数学基础,分为快慢两个层次,具体可以分为A、B、C三大类,其中B又可以分为B+和B-,A与B-是慢速层,B+与C是快速层,每个层级的作为排列应该集中一些。随后,根据“同组异质、互助共进”的指导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组合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在进行搭配时,其搭配可以为1+2+1,即一个接受能力强、两个接受能力一般与一个接受能力相对偏弱的学生。进行讨论期间,可以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率先介绍个人的思维解题方式,让其他同学共同分享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该同学的个人表达能力。然后由接受能力中等的学生加以补充,让接受能力相对偏弱的同学参与到该形式中,让学生能够共同进步。同组异质分组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让能力不同的学生皆获取成就感。
二、教学模式层面
“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模式结构可以概括为“分类试学—分层指导—异质学习”。分类试学指的是学生接收到学习任务后,学生个体或是小组内部群体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分层指导指的是教师按照学生试学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在学习需求方面的不同给予其特定的指导。该教学模式应用下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分为六个环节组成:复习铺垫—尝试练习—分类研学—分类点拨—巩固检测—总结讨论。复习铺垫主要涵盖复习铺垫、教学导入与目标出示3个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复习为知识迁移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思维方式与方法的铺垫,采用必要的方式与引导话术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掌握所学知识,深化认知。尝试练习是在复习铺垫之后,开始的探究性练习,教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取鼓励的政策,让他们自主复习,实现数学不同知识的迁移。部分接受能力相对偏弱的学生教师可以着重给予其帮助。分类研学指的是学生完成尝试练习环节之后,进行的自学立体与小组研讨交流。这时需要学生在尝试练习后的基础上对自学例题要目的并明确并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分层点拨是指教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有需要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点,这个环节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和判断,并在指导的过程中避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在巩固检测环节上要用不同的命题以不同的标准去进行评价,避免以往那种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现象。最后的一个环节就是课堂总结,这也是画龙点睛之处,这个环节处理好了对后续的教学活动会有极强的帮助。因此,在总结的过程中一定要组织全班学生共同参加参与,要充分让学生畅谈收获,以培养学生自我反馈的意识与能力。
三、教学目标层面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之间良性的互动,有深入的交流,这是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分层次教学”模式能够将双边活动进行很好的解决。在“分层次教学”中的问题设置的差异性异常重要。
例如,我们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前设置教学目录。笔者认为可以将B层次的学生设为标准,以达到A、C两个层次学生的兼顾。教学过程中,若遇到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当堂课上不讲,将内容置于课后进行辅导。教学目标的设置原则为“由易及难、由繁及简”,其呈现的为一个动态且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问题的难度,笔者认为要求不能太高,前后层次相差不能太大,要保证A层次学生“吃得了”,B层次学生“吃得好”,C层次学生“吃得饱”,让层次不同的学生能够树立不同的目标,更容易获取成功,使其能够促进课堂活动的有序开展。不过,为了防止不同层次学生目标的设置问题,教师应该提前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又或者,对于“函数概念”内容的分层教学目標设置,A层次学生了解函数与映射的定义,可以解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B层次的学生则是能够正确理解和解释函数y的取值范围,同时能够对x、y取值范围的特点和关系进行解释;C层次学生能可以从映射的视角对函数进行定义,了解新定义和原定义是否相同。
“分层次教学”是目前教学中所应用的方式之一,其能够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同学水平,让学生以自身实际情况对学习进行考量,有利于数学学习的开展,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许琼.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形式: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9).
[2]杨红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应用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