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2019-08-13 08:12施晓红
新课程·小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优化设计实践能力

施晓红

摘 要:实践能力培养是将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教育,是受教育者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它所包含的思想品行实践能力、身体实践能力、审美实践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社会交往实践能力等方面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优化设计,优化指导,优化评价,鼓励学生以灵活多样的、独特的活动方式进行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实践能力;优化设计;优化指导;优化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与研究的课程。实践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综合影响的过程。学生个体的身体发育水平、健康状况、心智水平、生活经验、教育和一般社会环境,构成了实践能力的成长资源。对个体而言,这些要素是一个总体,以一定的身心发展水平为基础,个体通过实践活动与环境不断的交互作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基本能力,积累经验,建立经验系统和策略系统。实践能力就是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课程教材部主任、副研究员万伟老师曾指出: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主要是一种做事的能力。能力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展现和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环节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不一定适用于每一种内容的活动,对于不同活动内容,有时环节的设计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而且不同的环节培养学生的能力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实践能力培养是将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教育,是受教育者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它所包含的思想品行实践能力、身体实践能力、审美实践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社会交往实践能力等方面紧密联系,互相促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无论哪一种类型,其实施都必须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我们在选用时要注意扬长避短,凸显实践,切实让学生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真正做到融“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创造性”于一体。

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下谈谈我们的探索。

一、优化设计,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发展

1.项目活动意图

五年级学生对服装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兴趣,结合学校个性化社团——传统服饰,我们准备围绕服装展开“衣之秀”项目研究。学生搜集关于服装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感兴趣服饰的基本特点,学习创意的方法,尝试创意设计服装,学画、做、穿、展示服饰,体现民族特色、融入时尚元素、具有实用价值,继承与发展服装文化。并尝试设计、制作代表本班班级文化的班服,充分利用和开发资源,继承和发扬服装文化。真正用布制作服装难度困难不少,画设计图,做纸艺,做太空泥模型,通過“秀资料”“秀设计图”“环保秀”等多种秀的形式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小队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快乐。

2.项目研究路径

各小组先根据各自的研究主题制订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然后逐步开展研究:“我是服装设计师”——创意服装秀之信息处理;创意服装秀之我汇报;创意服装秀之我设计;创意服装秀之我制作,创意服装秀之我策划,创意服装秀之我展示……根据实际实施情况,不断调整、优化活动,学生开展活动积极性高涨。

3.项目活动目标

(1)以融合的视角构建活动,发挥各学科的综合育人功能。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手机搜索关于服装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服饰。与美术学科整合,画一画、做一做、穿一穿学习设计、展示服饰。邀请美术老师、家长进课堂,充分利用和开发资源,继承和发扬服装文化。

(2)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搜集、分析、整理资料能力;采访、调查能力;观察制作能力;设计创作能力;合作与人交往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等。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二、优化指导,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发展

(一)适时指导

1.设计中指导

本项目研究面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接触中体验学习,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避免学生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确定主题,成立研究小组后,各自展开研究。搜集资料,进行汇报展示就是“首秀”,经过精心准备,确定为“创意汇报秀”。“创意汇报秀”结束后教师引导各小组深入了解各自感兴趣的服装,知特点、识图形、巧设计、会制作再次对研究活动优化创新设计。“特点秀”(各小队展示汇报不同服装特点),“制作秀”利用各种材料创意制作,太空泥、各种纸、不织布、布料、各种废旧材料分别开展“马甲秀”(报纸马甲)“纸艺服装秀”“环保服装秀”等实践活动。研究活动的路径是多种多样的,在实践活动中调整实施,开展最适合学生的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完成,既让学生有挑战更能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项目活动的创新设计与实施正是提升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生态园。

2.汇报中指导

学生经常围绕主题搜集资料,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例如:第一小队讲了关于服装中外故事,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第二小队讲述服装7种起源说,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抓住重点制作展示。第三队汇报了服装的分类,采用思维导图进行介绍。即便是都用PPT介绍,其他小队汇报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尽相同。

汇报既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围绕研究主题,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有效合理的筛选和表达。

在研究活动中,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主体,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3.体验中指导

在“创意汇报秀”时,我们思考要如何把研究的成果展示出来?经过反复琢磨,找模特穿上我们亲手制作的服装,借来室内晾衣架把各种服装挂上,KT板展示纸质作品,展架介绍活动。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由一名学生身穿维吾尔族服装舞蹈,另外两名学生穿朝鲜族服装用铃鼓为她的舞蹈打节奏,甚至和参观者进行互动。

通过一次次富有挑战的尝试和体验,学生得到了锻炼。从一开始的茫然无措,到后来的游刃有余,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

学科课程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目标往往非常明确,有質的、量的要求,如语文要教会学生多少字。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知识、技能目标往往不那么明确,而且也很少做严格的量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更看重的是在开放的活动实践中综合性的素质发展,知识探究、技能练习反而变成了活动凭借,也就是通过知识探究、技能练习来实现综合素养提高的目标。因此,学生是不是在自己规划设计、自己组织实施,有没有这种自主意识,自主实践的能力培养起来没有,成为活动追求的首要目标。

(二)规范指导

1.指导有章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

教师的指导固然重要,但指导并不是一味包办,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顺势利导,让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团结协作,共同完成。

(2)可行性原则

在研究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发展学生各方面知识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教孩子们学会如何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学会在和他人的合作中寻找自我发展,教师要在学生的行动研究中及时发现、把握亮点问题,帮助学生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孩子们能始终认真参与这项研究,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指导有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教师既要做指导者、组织者,又要做参与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尊重并不是听之任之,教师要切实做到导而有度,既不要放任自由,也不要越俎代庖。要精心研究教师介入指导的方式策略,各个活动环节都需要老师介入指导,何时介入,如何介入,怎么适时退出,有很多学问,需要精心研究。

3.指导有法

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的指导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对初次采用某种活动方式的学生要详细、规范地进行指导,对已多次采用某种活动方式的学生要突出某个方面、深入地进行指导,要注意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尤其要重视起步阶段的教与扶。综合实践活动方式指导的程度决定课题研究活动的质量,因此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对活动方式的指导。

三、优化评价,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以小组方式展开研究,如何优化评价,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发展呢?本课程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我们的尝试:活动前,教师设计学习单、任务卡,明确活动目标,训练学生能不游离于小组活动,认真或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设立奖励机制,颁发纪律星、智慧星、合作星等奖章,可以是旗帜形状,可以是星形,甚至是不同颜色的磁铁。形状不同,颜色不同,作用也不同,都是为了激励学生以竞争的形式达到最佳状态或效果。活动后,及时总结或反思,体验日记、采访报道、微信推文、研究报告留下足迹,自评、小组评、家长和教师评,或等级、或成绩、或评语,形式不同、维度不同都是让学生在研究中成长。

项目活动实施从“知识为本”走向“核心素养为本”,从“被动接受”走向“经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从“三维目标”走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切实落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1.注重价值引领

价值引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价值观是关于如何做人做事的观念、准则、规范,他是一个人信念、信仰、理想的基石,决定一个人的精神品性。

2.注重思维启迪

第一,要注重科学精神和客观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学会用事实、实证、逻辑、推理和论证进行思维的能力。第二,要注重对学生批判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独立、独特、个性、新颖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3.注重品格塑造

从广义的角度讲,品格可分为行为习惯,个性修养,道德品质这三大组成部分。品格突出一个“品”字,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品质、有品位的人,这才是受过教育的人所拥有的形象,必须从小培养学生,使他们具有礼让仁和、合作共进的为人处世智慧。

在整个实践活动中我们遵循“亲历实践、尝试探究”的原则,着眼于指导学生参与、感受、体验,在摸索、失败、成功的过程中锻炼能力,升华情感。在不断亲历研究活动的过程中,在寻求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编辑 刘瑞彬

猜你喜欢
优化设计实践能力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策略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