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模式研究

2019-08-13 08:12饶寒春
新课程·小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微课小学数学

饶寒春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集体备课模式融入微课中,解决了教育领域的教学问题,充分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优势。微课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可以填补传统课堂模式的空白,调动学生的课堂活力,增强课堂内容的趣味性,从而满足多个层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以小学低年级学生为主体,针对“图形几何”知识的备课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具体表述,同时为教育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教学改革也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焦点。高质量的教学方案,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也是教师追求的目标。集体备课模式不同于以往的孤军奋战式教学,它融汇了每个教师对教学模式的不同理解,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集中汇总,使教师能够得到更多的认识,教师通过在集体沟通、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集思广益的方式,设计高效的教学方案。实践表明,基于微课背景下的集体备课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改善传统教学模式。

一、对微课概念梳理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微课这一新兴的教学方式得到众多老师的采纳和认可。教师通过移动设备终端,以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方式,实现学生的自我学习,交流学习。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結合的时代产物,实现技术与教学相互融合。一个典型的微课需要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特定教学内容为载体,以多样式教学活动为方法,以交互与多媒体方式为工具。对学生来说,微课能够满足其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增强学生的思考力。学生在对学习内容自我整理,自我交流中领悟学习过程,锻炼学习能力。在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时代背景下,与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翻转课堂、慕课等融合互联网精神的学习理念思潮相结合,为微课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教育应用的土壤[1]。

二、集体备课模式解析

备课是每一位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进行的活动,它是教学顺利进行以及教学质量的保证。集体备课模式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担任主要角色,同时也是对教学活动研究完善的主要形式。教师在日常备课的基础上拥有更多探讨教材,研究教学方式的时间。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问题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像这样的集体备课,使大家更深刻地体会到其他教师的设计意图,也能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为磨课洗课提供平台[2]。

三、微课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模式构建

将微课堂融入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模式中,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措施,本文以低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群体,以“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备课实践为例,通过实践分析,阐述模式构建的过程及效果。

1.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微课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模式的主要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高质量的集体教学环境。二是形成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堂风气。三是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见的难题,增强处理问题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2.确定教学步骤

(1)确定教学主题及任务分配

本次教学实践的主要参与对象由低年级(1~3年级)学生和5位低年级数学老师组成,经过讨论得出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认识还不够明确,还存在一些问题,仍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由教师A进行传统课程的讲解,教师B、C、D、E根据教师A的讲解过程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微课的制作。

(2)传统教学思路研究分析

选取主要内容为: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首先通过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思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状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状。其次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最后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领域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入学后逐步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抽象化,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在低年级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将对今后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学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特征及表面积、体积知识的重要基础。

集体备课模式需要教师聚集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及想法,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要阐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自己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看法,主讲教师根据各个老师的言论进行记录汇总。通过集体会议讨论确定以下问题进行教学设计: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图形几何概念的掌握及面积知识的理解还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大量的感性认识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视强化练习。在教学中,对所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加强理解,加深印象。再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描述图形形状和列举实际案例。其次重视知识网络的建构。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尝试把所学知识有层次地叙述出来,并形成结构图,然后依据结构图依次进行复习,使所学知识有条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记忆到脑海中,不仅起到了进一步巩固知识的作用,还提高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师A的教学方案基础上,其余教师进行逐步修正和完善,最终确定教学内容的具体思路:首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回顾课程的主要内容,对相关知识进行自主整理。然后通过全班的交流互动,完善知识结构的构建,教师在汇报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指导和评价。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最终的知识框架,并通过实践巩固知识点。

教学思路不应存在于教师的口述中,而应以书面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师集体备课得出最终教学思路,张贴在班级中,从而有助于學生对课堂流程的掌控,也方便其他相关教师进行纠正和完善。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教师的教学思维和积极性,是将教学进行不断完善和修订的有利途径,深得学生及老师的认可和支持。

(3)微课堂设计

教师明确教学思路之后,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难点进行解决,各位老师明确分工,将课堂中教学难点汇总,各个老师对问题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微课主题,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微课视频以动画图片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还处在思维高度发散的年纪,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微课堂的每一个流程的进行都需要经过所有参与教师的讨论,包括确定主要备课负责人、明确集体研讨方式、修改定稿、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处理、教学实践的实施、组织评定、反思提高等所有内容,从而有效避免微课主题的碰撞。教师确定的微课主题要在传统的课堂内容上进行拓展和提高,对特殊问题展开具体探讨,从而满足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以传统微课模式为主要部分,将微课分为三个系统部分,具体可见下图:

教学效果的评价都是基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教师的课堂表现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所以,如何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凸显对学生的研究才是决定备课成功与否的关键[3]。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借助教学工具,让学生接触几何图形,引入课堂内容。在微课堂中,教师以视频、图画的形式,将图形分为两类,一种是由线段组合而成的图形,另一种为曲线组成的图形,赋予图形以动画的形象,提升趣味性,在微课3中结合现实中的各类图形,以小见大,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加深对形状的进一步认识,并在此过程中将现实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提升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提升他们的好奇心。

四、微课堂集体备课模式下的优势

在多次的实践教学中,在不断总结与完善中形成具体的教学模式,微课背景下集体备课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加强教师的沟通合作能力

在教学集体备课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再是单枪匹马式备课,通过众多教师之间的沟通,明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自我能力。教师的个人优势也会得到很好的体现,强化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因此,在集体备课中教师的合作能力得到很大的增长,教学水平也能在此过程中得到有效提高。

2.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微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多样化,形式较为丰富的课堂模式。学生能在此方面得到很大的锻炼。不仅仅是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联系现实生活。以设问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为培养学生今后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师教学目标明确化

在微课堂中,教师只需要对课本的核心要点进行讲解,让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相关的实践拓展和疑难点的探析以微课的形式展现,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确主要的知识点框架。

五、总结与反思

微课模式下的集体备课模式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借鉴的主要模式,通过对学生微课的设计和分析,将技术与课堂相融合,充分显示集体备课的主要优势。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在升级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

[2]侯小敏.将“微课”引入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的一种新方式[J].中学教研(数学),2016(4).

[3]王钦忠,许英涛.微课支持下的集体备课模式研究:以高二化学“工业流程图试题分析”的备课实践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4):26-28.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展微课教学的教师备课方式研究——以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为例”(批准号:1201543888)的研究成果。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图形与几何微课小学数学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