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型图书馆构建策略探究

2019-08-13 08:48张建
科技资讯 2019年15期
关键词:构建策略互联网+互联网

张建

摘  要:图书馆作为高校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组成,是辅助教学、进行科研的知识中心,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学心脏”的美誉,形象地表明了图书馆对于高校建设的价值及地位。“互联网+”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并获得了良好的便捷性服务体验,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变革新潮流,智慧型图书馆发展已成必然。该文基于对“互联网+”、智慧型图书馆等相关概念的释义论述,着重就“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型图书馆构建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  智慧型图书馆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5(c)-0173-02

早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就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未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图书馆作为高校基本配套组成,是广大师生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主阵地,亦需加入到“互联网+”行动计划中,紧跟时代潮流,加强智慧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为师生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体验,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和热议,引爆了图书馆管理创新变革新潮流。

1  相关概念释义

时至今日,“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已有将近7年的时间,其内涵表达越发丰富。始发者于杨指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互联网+”即是指基于互联网平台支持,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实现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客观维度上讲,“互联网+”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还包括观念创新和思维改变,其所产生的价值效益远远不是简单的“1+1=2”,而是大于2甚至更多。在这样的技术生态下,“互联网+图书馆”模式,为之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智慧型图书馆构建引爆了新的潮流,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所谓智慧型图书馆是按照更加智能化的方式,通过利用最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改变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资源互动模式,其具有更强的明确性、灵活性,真正实现了以读者为中心,相关服务系统建构更加完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馆员工作压力,因而十分重要和必要。在现实中,智慧型图书馆被形象地称作是“没有围墙的图书馆”,单从理论层次上而言,智慧型图书馆是现阶段图书馆发展的最高形态,其依托信息技术支持,秉持以人为本理念,实现了高度集约化、开放化的图书馆服务新模式,并表现出了智能化、智慧化、绿色化等特点。具体而言,智慧型图书馆着力打造更加优质的阅读环境,可基于RFID技术应用,对各种机器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了师生舒适度体验,同时信息处理方式更加便捷,能够按需提供服务。另外,智慧型图书馆在数字资源方面的建设,减少了纸质文献应用,符合低能耗、无污染的绿色发展要求。

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型图书馆构建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型图书馆的发展,为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性服务体验,为图书馆管理优化指明了方向。笔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智慧型图书馆构建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2.1 完善顶层设计

完善的顶层设计是高校智慧型图书馆建构的先决条件,为后续系列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在具体的践行发展过程中,高校要深刻认识到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智慧服务建设目标,制定更加科学的总体战略规划,推动管理和服务等多维度上的创新工作开展,吸引师生更加广泛地参与,突出自身功能价值,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建构新型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依托“互联网+”技术应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精简内部流程,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互动协作,适度下移决策权,尽可能让全体员工参与,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此之余,高校图书馆还需树立高度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结合智慧型图书馆的发展定位及趋势,从组织架构到软硬件配置均要统一协调,尤其是“互联网+”背景下,着力加强共享共建,竭力避免条块化分割的状况,善于突破传统时空的禁制,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加强与其他图书馆的合作发展,从而建构新的环境生态,为师生提供更加广泛的服务,增强他们的活动参与体验。

2.2 加大支撑投入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触发了高校智慧型图书馆发展新格局,对相应的软硬件配套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投入建设为后续工作实践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图书馆的核心功能导向是服务于教学研发展,作为高校办学的重要组成,理应得到高度重视和支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应深刻理解智慧型图书馆的功能价值,结合自身既有建设条件,协调好各项资源配置,适度加大对“互联网+”的引入。同时,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作为社会发展的关重动力,在高校智慧型图书馆建构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专业化建设尤为必要。针对于此,高校在明确智慧型图书馆建设目标的基础上,量化对人才的需求及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有效组织培训教育工作,充分尊重馆员人格,为之提供充分的在职学习机会,邀请学术界、互联网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及时更新馆员思想理念,强化“读者中心”意识,不断丰富他们的学识涵养,分享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届时,对于馆员个人而言,亦需紧密关注智慧型图书馆发展,了解互联网功能特性,更好地应用于工作实践。

2.3 优化服务模块

据科学研究表明,“互联网+”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图书馆的依存度逐渐降低,图书借用率明显下降,更加倾向于线上体验。尤其作为新生代的大学生,他们成长在互联网发展环境中,对其性能体验有着较高的依赖性。因此,“互联网+”背景下,读者中心理念导向下的高校智慧型图书馆构建,应注重在线服务模块的开发与应用,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体验,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为了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高校智慧型图书馆应依托“互聯网+”相关技术,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包括O2O服务、MOOCS等,有效缩短能动时间,拉近图书馆服务及产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提升师生参与体验。其中,O2O服务依托第三方平台支持,有机地将纸质资源、数字资源等碎片化信息整合在一起,根据读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MOOCS服务即是指“大规模在线开发课程”,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典藏优势,利用“互联网+”,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支持课堂教学发展。某种意义上讲,“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型图书馆构建的核心就是服务优化,应注重以师生需求为导向,主动迎合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

2.4 运用数据分析

长期以来,受技术水平限制及其他因素影响,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力不足,仅实现了文献检索和传递信息两个方面的项目建设,随着“互联网+”格局的形成,其中的弊端和短板日益突出,无法再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因此,智慧型图书馆构建视域下,高校需积极引入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及装备,提高数字化信息处理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优势完成图书分类、汇总等工作,并精准定位师生需求,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在此过程中,高校可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了解师生用户的兴趣爱好,适当推介一些图书,将服务延伸到他们学习生活当中,加强彼此间的互动交际,以提高服务的针对性、个性化,这亦是智慧型图书馆构建的核心所在。另外,在高度开放、自由的互联网虚拟空间,各类数据信息混杂,其中不少涉及到用户个人私密信息,面临着越发严峻的安全问题。对此,高校图书馆在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要着力加强安全保密工作,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避免给读者用户带来不必要的困扰或损失。值得客观指出的是,“互联网+”使得整个信息生态环境更加复杂化,其中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可能会对读者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图书馆扮演着“筛查者”的角色,剔除糟粕,努力构筑更加干净、健康的信息资源生态。

2.5 丰富资源构成

互联网时代,多媒体应用进一步扩宽了人们的信息来源口径,并汇聚了海量文字、图片、影像、视频等资源,推动了学科精细化分类,其强大的功能优势得到了更多用户的认可与支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图书馆的中介功能,其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馆员亦面临着严峻的职业边缘化风险。“互联网+”背景下,要着力加强馆员思想建设,提升对智慧型图书馆建设的紧迫感,精准定位读者多元化信息需求,依托现代化技术,努力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更好地服務于教学研工作。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可充分借鉴国际知名院校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效发挥地理优势,拓展服务范围,竭力建构新的服务格局,优化师生参与体验。同时,加强与其他平台、院校的互动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便捷性,整合电子资源,生成巨大的数据库,丰富资源储备,突出自身服务价值,最终赢得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喜爱。“互联网+”进一步丰富了高校图书馆资源构成,其作为一项持久性工程,应坚持不断地开展下去,主动迎合师生需求,突出自身功能价值,如此才能持续发展下去。

3  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型图书馆构建十分重要和必要,其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应注重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加强相关支持建设,包括硬件、技术、人才等,并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定位师生需求,为之提供个性化服务,持续丰富资源构成,吸引广大师生参与。作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课题研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践行策略,为推动高校智慧型图书馆构建与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陆婷婷.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图书馆模式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24):121-122.

[2] 雷红刚.“互联网+”下国内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对比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8(12):53-55,81.

[3] 张想.“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探究[J].中国市场,2018(33):195-196.

猜你喜欢
构建策略互联网+互联网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