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仲轩 周曦曦
摘 要 乡土景观是本土文化的表征,反映着地域文化、习俗、人文精神的差异性。在乡土景观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师应尊重当地文化习俗,在不影响自然生态规律的条件下,合理利用乡土材料、树种以进行景观、建筑的设计,强调并突出乡土习俗习惯,满足当地的生活需求、情感寄托。基于此,阐述了乡土景观的特征、属性,对乡土景观、乡土建筑、乡村景观三者进行剖析比较,为景观设计师提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 乡土景观;景观设计;乡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9.032
1 乡土景观概述
乡土景观是本土文化景观的象征,是人们在漫长历史传承下创造和积累的产物。目前,对乡土景观的定义有两种:狭义的乡土景观是源自于各个地域的文化、风俗所形成的景观,即家乡、故土的景观;广义的乡土景观是指产生于某个特定区域内的所有类型的景观,即地方的、区域的景观[1]。
乡土景观是具有生命力的、被生命所赋予的、由生命在繁衍生息中不断创造的产物,不同于文化景观的是乡土景观受到人类积极性活动的影响,具备更为崇高的含义。
2 乡土景观的基本特性
2.1 乡土景观的外在特性
2.1.1 生态性
乡土景观在自然发展中,有着人与自然协调的动态平衡。从现代自然环境角度分析,乡土环境在生态中包括两方面:1)自然生态系统,保持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进行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的动态平衡,才能保证地域环境内各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这一方面强调生态链的动态平衡;2)人文生态系统,人类长期生存发展会形成一定的人文环境,人能够改造自然,自然同时能够牵制人类活动,它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相辅相成却又相互影响的平衡。
每个地域所形成的乡土景观(如历史活动、地理条件、习俗文化、材料运用、建筑风格)都相差甚远,如皇家园林、岭南园林、江南园林的风格与构造不同,但其在空间上运用的组织规则和方式却有相似点,即都实现了与当地环境的融合,强调与环境作用的和谐性、持续性和发展性。
2.1.2 功用性
乡土景观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功能。例如农民为了高效完成特定的工作制造了促进生存发展的生产工具,而生产工具正是乡土景观中体现悠久文化历史的重要部分。生产工具一部分直接作用于自然,一部分间接与自然发生联系,例如耕地所用的生产工具直接与自然发生关系,而用于生产原料的机器则是二次生产工具,没有直接与自然发生联系。二者都是联系区域土地生活的物质,是乡土景观中活动生产的构成部分及历史文化价值的体现。生产工具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类活动而产生的功能性物品,也是乡土景观中引人瞩目的特点。在时代的更替下,对于人类活动具有促进意义的工具和特色被保留了下来。
2.1.3 大众性
大部分乡土景观并非由个人独立完成的,而是经过当地居民漫长的实践活动共同创造和努力而形成的,和当地居民的人群、社会构成模式相关。乡土景观的最初形成是为了满足大众的功能需求,其次才是满足大众的审美,其实用性大于审美性。对于创造乡土景观的人群来说,他们本身也是其中的使用者,物质的共同使用体现了乡土景观大众性的特点。非物质的大众性特点则体现在风俗习惯上。一个群体长时间共同生活,彼此就会产生相同的目的与想法,经过长期发展,这种影响逐渐扩大,群体中的每个人都融入到共同领域中,就形成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大众性文化习俗。
2.1.4 地域性
乡土景观受到不同地域环境习俗的影响,会呈现不同的特色文化景观[2]。地域文化不仅包括特殊地域内所产生的独具特色的特殊地域地理状况,譬如梯田、沙漠、滨水景观,更包含了此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习俗、习惯等。这些特色文化景观会深入到居民的生活和意识当中。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构成状况等多因素结合作用下形成的文化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地域风格,每个地域都蕴含着自己独特的乡土特征。乡土景观所具有的地域差异性从园林风格上可以体现出来:北方皇家园林的风格注重气派、雄伟,南方私家园林的风格则注重精巧、秀雅。
2.1.5 审美性
乡土景观源自于当地历史的发展,产生于人们的生活中,普遍符合当地居民的习惯、需求以及审美。譬如能够满足当地居民喜好和生产需求的石材、木材、稻草,建造风格迥异的建筑、围墙、栅栏等都是乡土景观的组成部分。乡土景观主要由当地居民利用文化象征、宗教信任、神话传说等符号及鲜艳的颜色装饰建筑物及构筑物而形成,其具有的朴素美感是现代工艺成品无法取代的。乡土景观是由各地域不同的审美观选择性形成的景观,是一种美学体现[3]。
2.2 乡土景观的本质属性
2.2.1 文化性
乡土景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发展中似乎有着自上而下的形成过程。人类对景观的想法、运用、评价都会直接在景观上体现,同时人也受景观的影响。在这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人类在创造了新的景观的同时也创造了文化,景观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展现。
乡土景观是能够反映各个地域和居民文化水平的景观,是当地特色及文化的体现。它体现的是当地居民为了生存发展而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景观,同时也反映和纪念了先辈们的精神和创造力。乡土景观的空间规划布局展现出了当地人为了生产活动而规划的快捷交通路线,路线网的精巧设计以及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与古老居民遗留的乡土文化有所联系。
2.2.2 融合性
乡土文化是本土居民与少部分外来居民经过长期累积的智慧而形成的,一方面传承了先辈们的知识和习俗,另一方面又不断吸收外来地域的文化并结合。乡土景观能够客观反映出鄉土文化中各文化的来源地,譬如岭南园林的余荫山房,其建筑艺术就吸收了苏州庭院的精华,并结合了闽粤庭园建筑艺术的风格,形成了这座名园。因此,乡土文化不仅承载了当地大部分的文化特色,也融入了外来文化的精髓。
2.2.3 风俗性
乡土景观不仅融合了当地的文化及特色,也向外展现了其具有独特韵味的地域风情。乡土景观风俗文化常常会被神话传说、纪念活动、宗教信仰赋予重要的意义,逐渐形成当地习惯性以及集体性的活动,譬如成都的川剧以及蜀绣。因此,乡土景观的风俗在民族文化上常常有所差异,各民族之间的风俗文化独具韵味,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而景观作为乡土文化的載体也表现出鲜明的地域风俗特征。
2.2.4 实在性
乡土文化体现了各个地域的民族文化特点,是当地为了生产生活而展现出的乡土景观。乡土景观最初的形成是为了避开影响日常生活与生产的因素,是居民对生活发展所做的积极性的选择。经过漫长的形成和发展,当地居民的文化、习俗习惯、信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互渗透,在乡土景观的外貌以及周边环境中得到实际体现,并展现出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4]。
2.2.5 灵活性
景观作为文化的载体,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不仅能够随着时间和文化的影响而做出微小的改变,而且能够展现出同一块地域具有的不同特色的面貌。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乡土景观常常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现如今,新时代下产生的优秀文化已经能够迅速被乡土景观所吸收,使得人们可以在同一乡土景观上看到不同时代的特征和影子。
3 乡土景观与乡土建筑、乡村景观概念的比较
乡土建筑与乡村景观容易与乡土景观的概念混淆,学术界经常讨论其区别与特点。乡土建筑是源自于本土并具有特殊结构、功能、形态、样貌等的建筑,其主体为建筑,大范围的乡土建筑群连成的风景可形成乡土景观。乡土建筑形成的乡土景观主要欣赏点侧重于建筑风格和道路规划。而乡村景观和乡土景观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其地域性,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的景观镶嵌体,而乡土景观是以外在表现形式与人的参与形式来界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乡村景观常常被认为是乡下的、农村的风景,而乡土景观不仅包括乡村,还包括任何一个土生土长并且经过漫长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景观。从时间概念上,乡土景观需要经过长时间发展才能形成,而乡村景观从建立到具备风景不必花费大量时间。
4 结语
乡土景观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物以及历史见证,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精神财富,是景观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源泉。在乡土景观的设计中,设计师应尊重当地文化习俗,在不影响自然生态规律的前提下合理运用乡土材料、树种,以合理的手段进行景观、建筑的设计。
任何土地都有属于它的特征,乡土景观是各个地域自然与文化的结合体,包括在这块土地上由于大地运动而自然形成的景观,也包括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改造形成的景观。源自于自然本土文化的乡土景观,必定是属于地区、属于民族的。营造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具有民族精神和文化习俗的乡土景观是对乡土文化的尊重。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05,23(4):123-126.
[2] 陈威.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 曾巧巧.乡土景观营造要素研究初步[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8.
[4] 郑丹丹.乡土景观的整合与利用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