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让美的情趣充满小学语文主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 受到美的熏陶, 完善自我,让学生在心理、思想等方面得到升华, 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审美教育 发现美 感受美 欣赏美
语文有着它独特的魅力,美育因素是极其丰富的,而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的时期,具有可塑性强、善模仿等特点,教师在教学时都应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材料十分丰富,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发现美。美感首先来自于对事物形象的直觉感知,通过看,使美的形象更加明确、具体,不仅给人的印象突出,而且给人以精神愉悦。
1.利用课文插图欣赏美。小学语文课本有许多色彩鲜艳的插图。年级越低,插图越多。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插图由于颜色鲜艳,形象生动,使学生强烈的情绪感染,达到显著的审美效果。如《共同的家》一课,这是一首兒童诗,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形象地讲述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渗透了热爱地球就是热爱自己的家的教育。全诗共五行,结合课文插图,分别指出“蓝天、土地、树林、大海”是“白云、禾苗、小鸟、鱼儿”的家。告诉我们世界上万物虽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都生活在地球的怀抱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学生在具体形象的画面中感受美、欣赏美,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情感。
2.恰当地运用图片、投影、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欣赏美。恰当地运用图片、投影、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教材内容转化为视觉形象,使学生觉得生动、真实,如身临其境。如《家》一课,我制作了课件,向学生描述了一幅幅少数民族的生活的美丽画卷。让学生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使学生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形成了表象,具有了感性的体验,完全陶醉在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
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文章,都含有生动的艺术语言,从各个方面反映了美好的事物和人们美好的心灵。教师应训练学生用心聆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聆听获得美的信息,得到审美享受。
1.从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感受美。朗读中教师的范读,以音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来抒发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音美和语感美,由此形成深刻的印象,产生积极的学习欲望和良好的心态。
2.听音像资料感受美。专门为指导课文朗读所录制的磁带更是学生朗读的优良范例。学生通过欣赏磁带中的朗读范例能更好地体味课文所描写的意境和情感。如在上《老人与海鸥》一课时,我录制了老人呼唤海鸥的声音、海鸥的叫声,把学生带进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意境中,从而更好地理解人和鸟和谐相处的意境美,为学生在审美期待中进一步学好全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美读感受和欣赏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是审美教育的关键,以声传情,将文学中的情感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以此来打动听众,给人带来审美愉悦。有感情的朗读,是欣赏美的重要途径。
1.读出音乐美。小学语文课本的大多数课文,读着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如《桂林山水》的文字描写音调优美,三个“啊”字,赞美之情倾泻而出,“奇”、“秀”、“险”三字,音高而不重,读来节奏鲜明,顿挫响亮,使美一直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
2.读出意境美。加强朗读训练,体会作品独特的意境美,让学生在优美的朗读中,细细品味作品美的意境。例如《我家门前的海》一课,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新奇的意境,描绘了渔家孩子眼中的海。那海是多变的,就像人多变的脸;那海是富饶的,是渔家人的牧场;那海是日新月异的,就像一幅美丽的画。表达了渔家人对和自己息息相关的那片大海的无限深情与无比热爱。教学时应让学生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明快的语调反复朗读,从而唤起他们的想象,使他们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美好意境中。
3.读出情感美。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是作者的真情流露,朗读时要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去把握作品中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强烈的情感打动听众,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获得情感得以宣泄和净化后的轻松愉悦。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就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持之以恒,大胆探索教改新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增长才智。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构建中小学校美育课程体系的实践和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GS[2018]GHB0578.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北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