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广东饲料》杂志社编辑部 徐 倩
中国是水产大国,也是水产强国,水产养殖量占全球70%左右。华南地区作为我国水产养殖的主产区,养殖量占全国30%以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变,水产养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水产养殖品种呈多样化发展,新品种不断涌现,特别是随着环保问题的凸显,生态优先和供给侧结构调整已经让水产养殖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创新驱动、和谐发展已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
为更好地直面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和行业变革趋势,在2018年12月7-8日举行的第二届东东论坛、2018年广东省饲料行业年会上,我们特邀了澳华集团研发中心技术总监邓登博士、恒兴股份技术副总监张海涛博士和粤海饲料集团技术副总监朱学芝博士做客《新闻会客厅》,一起了解行业动态,探讨行业趋势,现将专访内容整理如下,以作行业参考。
恒兴股份技术副总监张海涛博士
《广东饲料》:能否简单概括一下2018年广东省水产市场情况?
张海涛:一句话就是前好后不好。水产品在大半年时间里价格都是挺好的,后期价格下跌比较厉害,整个养殖量和产量比往年都有提高。
朱学芝:张博士已经表述得非常全面了,总的来说,广东省的水产养殖产量是稳中有升的,行情的价格跟张博士说的一样,各个品种价格都很好,到后半年价格有所下滑,草鱼在亏本的边缘,高档鱼就目前来说也是往下走。
邓登:价格行情跟前面两位博士描述的一样。从品种来看,广东省普通淡水鱼养殖量的增长不大,特种品种养殖量在逐渐增长。
《广东饲料》:三位博士对今后华南地区水产养殖品种的变化有什么样的预判?
朱学芝:我感觉广东省的水产养殖还是会往特种品种有所转向。就今年来说,生鱼的增幅很大,未来两年生鱼料的产量可能有所持平或者下滑;普通鲈鱼料因为整个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整个养殖市场都集中在珠海附近,可能养殖扩增方面也是持平;就今年来说整个草鱼市场是增量的,最重要的是养殖密度提高;产量扩增最大的就是加州鲈,据相关报道,今年加州鲈相比去年有30%的增量,未来几年还会往上增,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品种,因为加州鲈毕竟全国都有消费,广东省的接受度也非常好;罗非鱼今年下降得比较多,主要还是因为出口的原因。从全年的鱼价来看,罗非鱼的价格在4块钱以上,相比草鱼到后期亏本的情况还是好很多,养殖户还有钱赚;巴沙鱼大家炒得非常热,但是我不是很看好,因为相比越南,巴沙鱼在中国的养殖环境差别很大,另外,这条鱼的苗种问题还没解决,未来几年这些技术难题如果解决了会爆发一次增长。
粤海饲料集团技术副总监朱学芝博士
邓登:广东作为水产大省,对虾养殖占了全国的一半,传统的南美白对虾受养殖成功率的影响,对虾的产量增长不多,甚至还会下滑,但是一些新的品种,如金刚虾、日本对虾和花虾在粤西地区都有尝试养殖,另外在新的一些种苗和育苗的带动下,整体对虾的养殖量是持平的;传统养殖品种如罗非、生鱼等都呈持平状态,一些“新贵”品种如加州鲈和桂鱼等,这些饲料研究已经有突破的品种会有增长,特种料特别是蛙料受环保的影响会大幅度地减产。
张海涛:从广东来说,两个品种据我们了解是下降的,一个是罗非一个是金鲳,明年金鲳可能会有所增加,罗非就很难。从我们对市场的调研来看,巴沙鱼这条鱼从整个经济效益来说比罗非有明显的优势,难点就是朱博士讲到的苗种问题,另外还有一些饲料方面的问题和整个养殖气候条件,这些决定了巴沙鱼今后能发展成什么样。但是就目前来看,养到一万到两万斤还是比较有把握的,而且巴沙鱼的生长速度确实非常快,相对粤西地区特别是传统养罗非还是有很大的优势。大宗和特种鱼的趋势跟两位博士所说的一样,我们这几年比较关注一些小品种,比如说小龙虾,现已经有零散地在养。
《广东饲料》:在各自熟悉的领域,能否给我们介绍一种更赚钱的养殖模式?
邓登: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对虾,广东目前碰到的一个瓶颈就是成功率低,排塘率高,产量低,特别是亩产逐年下降,这两个方面是对虾养殖提高效益的两个瓶颈,我认为要从三个环节来突破解决,种苗、病害防治和饲料营养。我们澳华在做的pf4模式通过筛选优质的大苗,不断注重放苗的质量,帮助对虾养殖户提升放苗成功率;中期多选择有效的动保产品进行调水,把水质搞好,通过选择一些高档饲料和一些健肠、护肝的饲料来保持中期的养殖成功率;后期通过催肥的模式,高密度高产能来帮助对虾养殖提高养殖效益。
朱学芝:草鱼是养殖比较多的一种品种,最赚钱的模式是根据鱼价来的。一般情况草鱼也是混养模式为主,然后根据鱼价的行情套养,鱼价好的情况下少放杂鱼,出鱼快一点,这样周转速度快一点;鱼价不好的情况下,比如今年,养小的会好一点,就是养小、打快这种模式,因为一斤多跟两斤的价格是一样的,大概是4块多钱。总的来说,草鱼膨化料的转型速度比较快,养殖模式也要根据饲料类型进行有益搭配,整体广东省现在草鱼使用膨化料的大概占比达到6成。总的来说,养殖效益要想高,就要接受新事物速度快一点,养殖模式根据行情及时调整。
张海涛:我就讲讲特种鱼。特种鱼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终端的消费价格,不管是金鲳、海鲈、生鱼还是加州鲈,这是对养殖户效益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另外一个就是高产量,高产量对效益的提升确实有帮助。所以像加州鲈、生鱼这种早放苗、反季节的错开高峰期上市的出鱼模式,对其效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于金鲳鱼来说,现在对其效益影响最大的应该是饲料,金鲳鱼饲料跟其它几种特水鱼饲料来比,料比高得太多了,其他的一般都是在1.0~1.3这样,金鲳一般是1.8~2.0,饲料的成本几乎高了一倍,未来能不能把金鲳的料比降到1.5以下,这是一个比较大的任务和课题。另外,我们前几天也在探讨集装箱式水产养殖模式,这种模式如果运用于“错期”养殖,是很有前途的,但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是一个有前途,有挑战且需要改进的一种养殖模式。
澳华集团研发中心技术总监邓登博士
《广东饲料》:各位博士对水产行业的监管有什么样的看法和建议?
张海涛:我认为饲料行业的监管有点错位,很多方面的监管应该放到上游,比如原料品质和安全卫生的要求,应该要放到原料的供应端原料生产商,但现在的情况是上游的要求不是很高,所有的压力都压在饲料企业。另外还有一些我们饲料企业本身的问题就是对于新的饲料标准,特别是1665公告调整微量营养素之后,企业由于自身储备的不足,企业虽然尽量按要求去做,但是相对国家的标准还有点吃力,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
邓登:行业监管肯定是好事,虽然说养殖和饲料行业发展很快,但是毕竟还是相对落后,存在很多行业上的问题,国家通过供给侧改革,以及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的有关政策,规范行业行为。另外对于环保问题,我认为不能“一刀切”,饲料厂就是给动物做饭的地方,有的地方只要有投诉就关、查、检。实际上做饭有味道并不是对环境有污染,所以我希望能不能请专业的专家来论证,提出更好更合理的标准。
朱学芝:对于行业监管问题,我很同意两位博士所说的。现在拆网箱基本上也是“一刀切”,其实根据不同区域来拆会好一点,网箱对河水确实有一定的污染,但是如果全一刀切,环境是好了,渔民没有生活来源,也影响了水产养殖的产量。此外,关于禁止投喂冰鲜鱼,这对环境的保护起到很好的作用,也促进了水产饲料的发展。
《广东饲料》:在中美贸易摩擦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中国水产业受到了哪些影响?市场格局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张海涛:中美贸易之间的关系对我们的影响主要是在原料的进口比如说豆粕,其实在没有中美贸易摩擦之前,我们的豆粕价格也有飙升到4300的时候,那时候对我们的影响其实更大。今年我们用巴西和俄罗斯的豆子更多了,从长远来看,我们原料来源渠道变多了,反而对我们是有益的。环保的压力在短期内确实是会有影响,但是如果规范之后也是好事,但是别矫枉过正,不论是河流、湖泊、水库,可以测算一下生物承载量,到底可以养多少鱼不影响环境,合理的规范会促生一些对池塘的改造、新模式的发展,需求在,量不会少,而且这些年人们对水产品也越来越认可。
邓登:中美贸易摩擦确实刚开始有点措手不及,原料价格暴涨,但是总的来说我们国家进口的渠道变多了,虽然价格还没有跌到预期,对利润还有点影响,但是渠道一旦打开,这个影响就会变得很小,可能各个企业利润会有所受损,但是不会出现破产这种情况。
邓登:中美贸易摩擦这种情况以后可能会成为一个新常态,因为中国在不断地崛起发展,但是这也不是一个坏事,这是一个正常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农牧行业并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环保的压力也会更好地帮助行业提升相关技术,使得养殖模式更加健康、高效、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