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君 胡向阳 欧阳红先 朱慧强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人民医院骨科,广东清远 511500
脊椎压缩性骨折为临床十分常见的骨折类型,多发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患者的骨组织与估计值开始变化,不断增加脊柱的脆性,再加上长期受到重力应力的影响,因此容易诱发脊柱压缩性骨折[1]。该疾病易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行动不便,给家庭增加负担。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常采取手术治疗,临床主要手术方法有: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等。为了分析以上两种手术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本院就2015 年10 月~2017 年12 月收治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64 例,探讨了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自2013 年10 月1 日~2017 年12月26 日收治的64 例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32 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排除标准:精神障碍,内分泌异常,合并严重脏器疾病患者。观察组32 例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男5 例,女27 例。年龄55 ~91 岁,平均(74.4±1.7)岁。44 个椎体,1 例T7;1 例T8;2 例T10;2 例T11;10 例T12;10 例L1;9 例L2;7 例L3;2 例L4。对照组32 例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男7 例,女25 例,患者年龄55 ~91 岁,平均(76.1±1.6)岁。41 个椎体,3 例T10;1 例T11;10 例T12;10 例L1;8 例L2;4 例L3;5 例L4。两组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器械、麻醉及手术入路器械全部采用山东冠龙医疗公司提供的PVP 椎体成型手术器械系统(型号:#201-2 型)、椎体后凸成形(型号:#202)及德国产骨水泥(型号:Osteopal V)。患者俯卧于手术台上,腹部悬空,采用利多卡因局麻。全部患者采用单侧穿刺入路。中胸椎采用椎弓根外侧入路,胸腰段通过患者的经椎弓根入路,下腰椎通过患者的椎弓根外侧入路。整场手术都需要在C 臂X 线机的引导下实施,能够更好的观察患者的注射部位与穿刺针情况。
观察组(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手术步骤:患者全麻后仰卧于手术床,在C 臂X 线机直视下定位病变的椎弓,并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在 X 线引导下实施经皮穿刺,位置在患者椎弓根外上方,将穿刺针传入病变椎弓根,直到患者的椎体1/3 处后,更换套管。按序顺着导针的置入工作套管,扩张套管,并保证工作套管前段在患者椎体后缘皮质前方,通过工作套管引入精细钻,直到椎体前缘后取出精细钻,置入能够扩张的球囊,从后上方向前下方倾斜,注射造影剂,扩张球囊后,保证压力,在椎体复位形成空腔后取出球囊,后将骨水泥置入通道内,直至骨水泥能够浸润至椎体边缘。待骨水泥完全硬化后,取出穿刺针[8]。
对照组(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手术步骤:患者全麻后仰卧,实施体位复位后,在患者C 臂机直视下进行病变椎弓定位,消毒铺巾,在X 线机引导下确定节段后。从椎弓根或椎弓根外侧入路,用穿刺针穿刺进针至椎体前中1/3 处,此时正位透视下可见穿刺针已越过椎弓根内缘到达近中线处,侧位透视针尖位于椎体前1/3 的前下角处。将穿刺针内芯取出,将骨水泥用推杆式骨水泥注入器经套管缓慢注入病变椎体,注射时应掌握好速度,同时应多次透视甚至全程透视观察骨水泥分布情况并反复询问患者反应,当骨水泥到达椎体后壁或注射阻力增大说明填充完好,如发现有骨水泥渗漏至椎体后缘或椎旁静脉丛显影时应立即停止注射。
(1)两组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VAS 疼痛评分[2]比较,疼痛评分分值用0 ~10 分来表示,0分表示患者无疼痛感、10 分表示患者疼痛感剧烈。(2)比较两组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指标。(3)比较两组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判断标准[3],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功能组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功能组织基本恢复正常。无效:上述指标均未达标。显效率加有效率等于有效率。参照iLebormen[4]等方法,测量患者术前术后侧位X线VCF 椎体的高度,术后伤椎增加高度=术后椎体高度-术前椎体高度,丢失的椎体高度=估算的原椎体高度-术前椎体高度,椎体高度恢复率(%)=恢复的椎体高度/法失的椎体高度×100%。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1.16±0.77)分对比对照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32 6.22±1.33 1.13±0.66 13.225 <0.05观察组 32 6.75±1.16 1.16±0.77 9.271 <0.05 t 1.691 0.174 P>0.05 >0.05
观察组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手术时间(36.07±25.95)min、骨水泥注入量(4.54±1.16)mL对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伤椎增加高度(3.79±0.85)mm、伤椎丢失高度(2.32±0.09)mm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表2 两组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骨水泥注入量(mL) 术后伤椎增加高度(mm) 伤椎丢失高度(mm)观察组 32 36.0±25.95 4.54±1.16 3.79±0.85 2.32±0.09对照组 32 28.4±18.45 4.33±0.74 2.88±0.75 2.7±0.11 t 0.327 0.672 4.382 9.112 P>0.05 >0.05 <0.05 <0.05
观察组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骨折是常见老年外科疾病,而脊柱压缩骨折只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但是随着我国老龄化时代的来临,该病的发病率年年上涨。脊柱压缩骨折的病变过程中虽然比较缓慢,但因为患病后,患者的整个脊椎都会发生变形,因此患者会出现平衡状况异常,肌肉容易疲劳等情况,甚至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因此,在确诊疾病后,应该及时给予治疗,才能够减少骨折对患者身体的影响[5-6]。脊椎压缩性骨折易导致患者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且部分脊髓受到周围神经的压迫,进而导致其出现腰背疼痛的临床症状,易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临床治疗脊柱压缩骨折的主要方法就是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
国内外学者针对于两种手术方法进行大量的临床研究试验,最后得出结论,两种手术均能够有效缓解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难以控制的骨质疏松症状,并且能够有效改善脊柱压缩骨折导致的疼痛感[7-9]。并且两种手术在临床应用均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创伤小,切口小,操作时间段,能够立刻稳定患者脊柱,应用前景较好。而椎体后凸成术是一种由椎体成形术发展而来的手术,优势更多,不仅具有椎体成形术的优势,还能够有效恢复患者椎体的生物力学强度,并且能够纠正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在复位,恢复椎体高度这两方面的优势更为显著[10-12]。
因此,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而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减轻患者疼痛感。
椎体成形术在实施手术过程中,易出现较多并发症,以骨水泥渗漏最为常见,渗漏部位主要以椎间隙、椎旁静脉丛和椎管内部为主,若发生骨水泥渗漏情况,易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而椎体后凸成形术能够有效避免该现象的发生,能够防止骨水泥的渗漏,进而降低患者死亡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我院实施的所有病例中部分有骨水泥渗漏情况,但量少,未产生神经压迫表现或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13-15]。
从本研究数据可见,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能够促进患者早期恢复身体健康恢复各方面的技能,使其日常活动恢复正常。
本研究数据,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术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疼痛评分相当跟大多数研究结果相符,但我院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也相差不大,考虑:(1)两组样品量较少,不能完全体现大样品结果;(2)由于我院开展该类手术多年,技术及配合上纯熟,手术时间相差不大;(3)骨水泥量跟椎体后凸成形球囊扩张不一定成正相关,而与骨质疏松程度、压缩骨折程度、骨水泥渗漏情况、骨折时间、椎体大小等多因素相关。手术术后伤椎增加高度、伤椎丢失高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总而言之,两种手术治疗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均有显著效果,PKP 虽然能够更好的恢复椎体高度,发生骨水泥渗漏现象较少,但因为操作难度较高,治疗费用更为昂贵,因此在治疗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时候,应该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经济情况选择更为合适的治疗方式。清远市相对全国来说是还是相对贫困地区,鉴于经济收入、住院费用及医保报销等多因素,我院绝大多数患者选择PVP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