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娟 郭凯璇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广东深圳 518116
介入治疗是重建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运的重要手段,已发展为心血管疾病中的热门研究领域[1],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在肯定其治疗效果的同时,介入治疗的风险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2]。反射性低血压是介入治疗的常见风险,发生骤急,进展迅猛,若抢救不及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反射性低血压是介入治疗效果和良好预后的重要保证[3]。常规护理侧重于事后补救,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内的护理效果欠佳,预见性护理侧重于事前防范,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已得到研究证实[4-5]。为研究预见性护理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 年1 月~2018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确诊为心血管疾病且接受介入治疗;无认知缺陷或沟通障碍;年龄18 ~70 岁;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具有伦理学备案。排除标准:合并肝、肾等器官严重病变;感染性疾病;自闭症等精神疾病;药物滥用者;恶性肿瘤患者;无法配合研究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常规组(n=4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所有患者入组后均接受对应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准备、药物护理、体征监测、体位护理等方面。研究组接受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具体为(1)预见性心理护理:翻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心理状态、特征进行评估,细心观察患者情绪变化,与其进行积极主动交流,对于内向型患者给予更多陪伴,焦虑型患者给予播放音乐等方式缓解其焦虑、紧张情绪,沮丧型患者可通过讲解疾病知识、治疗原理、注意事项、配合要点等,增强患者信心;术中术后也根据患者个性特点给予关照和心理疏导,避免其出现心理问题。(2)预见性生活指导:根据患者疾病特点,指导患者避免饱餐,少食多餐,以易消化、低盐低脂性食物为主,保证水分摄入充足,保持排便通畅和术后造影剂排出,若有排便困难者给予适当缓泻剂,并记录患者饮食出入量,防止患者摄入量不足,烟、酒、茶类应逐渐减少,尽可能戒掉,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及术后恢复,指导其进行适当运动,如慢走、太极拳等;(3)预见性并发症护理: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术后体位摆放训练,对于配合度不佳患者予以耐心说服;术中注意配合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对心动过缓患者注意连接按需型起搏器备用;严密检测患者心率、血压等体征,出现异常立即处理;术后进入重症医学科(ICU)注意限制家属探望频率,减少外界对患者的身心刺激;术后绝对卧床状态,加强巡视力度,注意患者体位摆放正确与否,防治错误体位导致留置管扭曲、断裂等,压迫创口等;每隔6h 检查患者创口一次,注意观察创口是否有出血、水肿等情况,并密切观察、测量患者体温、肤色、感觉、应激、下肢足背搏动等情况;备好准备各类并发症的急救药品。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内反射性低血压发现情况,包括术前穿刺、术中、术后24h 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心率、血压恢复时间,并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3 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其中,反射性低血压的判定标准为[6]:表现出胸闷、呼吸困难、喘息、脸色发白、冷汗、恶心等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率、血压降低。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 软件分析,对于心率、血压恢复正常时间等连续型计量资料以()表示,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者采用t 检验,否则考虑非参检验;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5.00% 的术后24h 反射性低血压发生率和12.50% 的反射性低血压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反射性低血压发生情况在术前穿刺及术中两个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反射性低血压发生情况比较[n(%)]
研究组患者心率恢复正常时间为(15.65±2.70)min,血压恢复正常时间为(32.78±4.90),均低于对照组的(21.26±3.54)min 和(47.59±5.2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比较(,min)
表3 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比较(,min)
组别 n 心率恢复正常时间 血压恢复正常时间研究组 40 15.65±2.70 32.78±4.90对照组 40 21.26±3.54 47.59±5.22 t 7.970 13.083 P 0.000 0.000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反射性低血压发生迅疾,是疼痛、恐惧、外创、出血等各种刺激因素作用于大脑皮层、下丘脑等,突然性增强患者胆碱能植物神经张力,使其器官、肌肉组织、血管等发生强烈反射性扩张,导致反射性低血压和心率速减,与血管迷走性抑制性晕厥有关,故而也被称为过度迷走神经反射,这一系列反应可在60s 内发生,预防反射性低血压发生十分重要[7-8]。
本文对比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发现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减少反射性低血压的发生。预见性护理系指依照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全面监察,分析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易发因素,制定对应预防方案并将其投入实际护理工作之中,强调不良事件的预防而非事后补救,从而达到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9-10]。上文述及反射性低血压与疼痛、恐惧等外界刺激有关,故而文中首先对患者进行预见性心理疏导,围绕手术前后患者可能产生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进行针对性疏导,预防心理情绪触发迷走神经过度反射;随后,对患者围术期生活、饮食进行指导和监督,指导患者合理摄入和排出,考虑到便秘是机体应激的表现之一,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11],故而指导患者水分摄入充足;此外,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均能对心血管疾病转归产生不良影响,文中分别对其进行干预,以防其增加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因反射性低血压在患者中可表现为面色苍白、发冷汗、心率陡然减缓等,且其发展迅猛,故而在对患者术后并发症预防性护理中,对应性采取术前体位摆放训练、术中配合、术后体征监查等护理内容,尽量减少因体位摆放不当、工作疏忽、监查不到位等原因引起的并发症,尽可能将可控性危险因素降低或消灭,同时,对于不可避免的反射性低血压能够做到及时救治,最大限度降低其危害。因此,我们观察到研究组患者反射性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如表2 所示,且心率、血压恢复时间也低于对照组,说明在预见性护理能够确切预防反射性低血压发生,且其急救准备工作较常规组到位,能够迅速改善患者心率、血压至正常水平,李静等[12]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发现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而张世兰等[13-14]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妇科癌症介入治疗患者、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中,同样取得相似结果,说明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局限性不大,结合本文结果,表明预见性护理具有确切心理疏导作用,间接减少心理情绪对患者的应激,结合综合性预防手段,最终取得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与沈艳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发生反射性低血压,利于疾病预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