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堂明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山西 阳泉 045000)
近年来,我国网购市场发展迅速,网购用户数量不断增多,2018年达到6.1亿人次,比2017年增长14.4%。网购购物的类型有许多,食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品类,2018年我国食品网购交易规模达到千亿元,网购食品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受到普遍关注。网络交易有隐蔽性、虚拟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网购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凸显。我国针对网购食品的安全问题,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构建监管体系,越来越重视网购食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管理。但食品安全事件仍频繁发生,网购食品更容易存在安全隐患。食用菌属于第六大类农产品,大部分食用菌含有各类氨基酸、食用菌多糖等,有利于人体免疫力的提高,甚至有抗癌的作用。食用菌食品不断增多,是网购食品中的重要种类。加强网购食用菌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对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网购食用菌食品供应链,涉及源头的食用菌种植,然后到生产加工、电商平台、物流,每个环节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风险[1]。从初始环节来看,食用菌在种植过程中,有受到种植环境污染的风险,土壤、水源、空气等。比如农药、化肥等使用过量。从生产加工环节来看,加工企业参差不齐,有的企业生产条件落后,生产规模有限。虽然有相关法规、制度的监管,但在虚拟的网购环境中,不能消除一些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比如滥用防腐剂、食品添加剂等[2]。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生鲜电商市场竞争激烈。京东、天猫占据主要市场,其余的是一些垂直类生鲜电商[3]。我国食用菌总产值在我国种植业中的排名居第五位,食用菌产量每年持续增长,食用菌转型电子商务是必然选择。对食用菌食品质量安全的担忧,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从物流环节上来说,经过多次的运输过程,才能完成从基地到餐桌的消费,食品保鲜十分重要[4]。为满足食品保鲜的需求,仓储空间、冷链运输工具需要高成本的投入。一些中小食品企业规模有限,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食品变质、污染等。由于需要支出物流货损,影响了网购食品的价格优势。
网购食用菌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有质量安全风险,其中出现问题最多的是食品加工环节、电商销售环节。在电商销售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有虚假宣传、包装标签不合格、造假、售假等。网络销售相比传统销售,具有明显的虚拟性。买方和卖方不需要面对面交易,直接进行跨地域交易[5]。因此,传统的交易监管方式,并不能满足网购监管的需求。网购的消费者对食品的认知,主要通过商家网络上的图片,或者其他消费者的评价等,消费者很难判断网购食品的质量安全[6]。
在食用菌食品加工环节主要出现的问题是加工过程不规范,包装不符合规范,原料的选取,卫生管理不规范,添加剂的违规使用,造假等问题。食用菌食品加工从原料选取,到配料、工艺制备、食品包装、卫生管理等各个环节中,都要进行质量控制。对于食用菌行业来说,门槛比较低,小规模食品加工企业众多,虽然对技术和资金要求不高,但存在许多质量安全监管问题。
本次研究网购食用菌食品的质量安全,数据为2010年~2018年,相关安全事件246件。根据网购食用菌食品特点,以及相关质量安全的资料,显示食用菌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本质原因包括运输不当、加工过程不规范、原料不合格、造假、售假、包装不当等。如表1所示。其中最高的是售假,占21.54%。一些电商平台的商家,销售的食用菌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变质或者过期。其次是造假,生产假冒产品,或者未经许可生产。
表1 网购食用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原因分析Tab.1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of online edible fungi
分析网购食用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供应环节,以及相关原因,获得SC-RC判别和定位矩阵,结合矩阵的2个维度,交叉分析矩阵,获得关键控制点。如表2所示。
电商销售环节售假比例较高,食用菌的种类繁多,包括木耳、香菇、草菇、平菇、鸡腿菇、金针菇、银耳等。食用菌的栽培品种不断增多,食用菌加工食品更加丰富。但食用菌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存在许多问题,电商平台上有的商家销售假冒的食用菌食品,或者已经变质的食用菌食品。对电商售假监督不到位,违法成本低,很难保证食用菌食品质量安全。消费者在网购供应链中属于信息弱势的一方,商品选购主要依据评价、宣传图等,但这些约束力不足。在电商销售环节造假,主要是编造生产产地、生产日期,以次充好,假冒品牌等。一些商品为追求短期利益造假,需要加大对食用菌食品的抽检力度。
在食品加工环节,不合格原料一方面是企业检测设备或者检测项目不规范,没有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一方面是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购买不合格原料。在包装方面没有严格把关,使用劣质包装材料,出现包装破损。有的缺失保质期和生产日期等信息。
表2 网购食用菌食品质量安全SC-RC判别和定位矩阵Tab.2 Online purchase of edible fungus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SC-RC discrimination and positioning matrix
网购食品质量安全的维护,需要政府不断完善有关电商的法律法规,为电商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增加对售假造假的处罚力度。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引导电商发展,但总体来说仍不完善,电商平台要加强对商家准入资格的审核,减少电商销售环节的风险。不定期抽检电商平台中食用菌食品的质量,及时处理食用菌食品来源渠道不明,无证经营,缺乏质量安全标识等商家,提高对网购食用菌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以及处罚力度,促进食用菌行业的健康发展。
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规范化治理食用菌食品加工企业,严格把控食用菌食品加工中的工艺技术、原材料选取、包装等环节,提高食用菌食品加工负责人的社会责任意识[7]。建立食用菌食品加工添加剂使用、原材料选取等标准化管理制度。改善食用菌食品网购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提高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透明度,加强信息交流。自营平台要加强对食用菌食品供应商的资格评估和审查,对供应商实行全过程质量安全管控机制,降低食用菌食品质量安全风险。
对与网购食用菌食品配送相关的存储、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给予政策和技术支持,完善相关物流配送体系。网购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配送往往投入成本高,需要政府给予扶持投入[8]。同时,鼓励物流配送公司、经济合作组织、大型食品企业等,发展针对食用菌食品的物流配送技术,提高冷链物流配送水平,保证食用菌食品在物流环节的质量安全。
总之,在网购食用菌食品供应链环节上,质量安全问题主要是电商销售环节、食品加工环节,也有物流环节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这些环节的监督和管理,控制网购食用菌食品的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