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崇敬
(重庆市大学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重庆400000)
中国是食用菌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之一。食用菌作为一种高营养、高价值的食品进入了百姓的餐桌,一些珍稀食用菌更是以其强大的药用功效在医学方面发挥了作用。“十九大”以后,我国政府致力于执行脱贫攻坚和惠农利农政策,农村食用菌集约化、产业化发展随处可见。食用菌工厂化也为农村人口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但是,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单纯地将食用菌的栽培看作是一种农业种植活动,而忽略了食用菌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现代化成分;不重视人才引进等。这对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食用菌作为重要的种植业,在传统农业产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和冷链物流等技术的兴起,食用菌产业也逐渐因被冠以新兴产业的名头而倍受重视,其以“健康食品”的名号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相反,食用菌产业人才培养相对滞后。食用菌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生态菇业、休闲菇业、文化菇业等多方面领域相互交融的产业,为更好地促进食用菌相关产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对食用菌产业愈加重视,逐渐开始从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对各个食用菌高产的省、市予以支持,其中包括辽宁、山东、河北、河南、四川、福建、云南等地。一些高校,例如河北农业大学将食用菌栽培设为生物工程等专业的重要选修课,华南农业大学更是制定了食用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正视了人才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已经不再是单一存在,而与金融、自动化、冷链技术、出口贸易、经营管理多方面的领域相结合。食用菌产业应用型人才首先要具备了解法律、法规的能力,食用菌经营和出口贸易,食品安全乃至物流冷链都会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不通晓相关法律规定的人才,难以帮助食用菌企业正常运作。其次,应用型人才应该掌握相关的技能,从栽培到采摘、从运输到储存、从销售到出口无一不需要综合的专业素质。此外,由于食用菌产地相对分散,导致人才的地域分布也表现出不均衡的态势,部分地区人才缺乏严重。最后,创新、技术的应用人才十分短缺。在食用菌行业内,如果熟谙栽培技术,可能就会被认为是“专家”。在食用菌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的过程中,大多由普通员工操作,忽视人才在管理创新和技术革新方面的潜力。
目前对食用菌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多是以“内培+外引+合作”的模式存在。本文选取了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产业建设为例,对其人才培养状况进行了分析,见表1。
表1 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产业人才培养情况
一方面,目前许多高校虽然制定了食用菌人才的培养方案,将食用菌栽培、销售、金融、管理等相关课程纳入生物工程、金融会计或园艺等相关专业中,起到了一定的人才培养的作用。但实际上,许多高校却仅仅将这些理论停留在课堂上,至多止步于栽培室或实验室,而不再有进一步的作为。对于食用菌产业来说,如果不在实践中磨砺人才的应用能力,很难在毕业之后就进入食用菌企业开展相关工作,也不能满足食用菌产业向前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企业也缺乏一定的人才引进意识,未能很好地和高校联合。从第一时间获取优秀人才,对整体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都是不可或缺的。
食用菌在我国分布广泛,导致食用菌产业的从业人员也零落分布在各地,且受制于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导致应用型人才分布不均衡。例如在浙江地区,由于经济水平发达,食用菌的相关产业也形成了较为规范、标准的现代化和规模化的生产和管理模式;而在云南等地,虽然食用菌资源更加丰富,但是由于地域的限制,食用菌栽培还停留在劳动密集生产的阶段,并且产业也只能朝着观光旅游的文化产业方向发展。无论是哪种食用菌产业,通过统计我们也可以发现,相关人才的地域分布是十分不均衡的。即使是在一个区域内的食用菌产业中,可能设计型的应用人才在浙江省难以发挥优势,而具备了现代电气自动化管理的应用人才,也在云南的食用菌产业中难以大展拳脚。区域间分布不平衡和区域内部应用人才配比不平衡,是当前应用人才培养引进的一个阻碍。
相较于欧美国家和日本,我国冷链物流技术起步较晚。在技术革新上也有所缺失,拥有冷链物流技术方面知识的人才稀缺。在此基础上,能同时了解食用菌栽培加工技术的人才则更少。在大多数食用菌企业内,从事冷链物流的人员文化水平低,只能简单了解每一节点的操作,而缺乏全局观,也不能根据食用菌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制定物流供应链。在冷链物流技术和管理方面应用人才严重匮乏,这都是制约我国食用菌冷链物流应用的重要问题。
此外,在出口过程中冷链物流不仅需要面临技术上挑战,在国际间的冷链物流相关国际法律、法规也需要人才进行了解和应用,但是这样的综合型人才却有所缺失。
表2 云南省玉龙县古渡村食用菌产业劳动力学历结构
部分食用菌产地,以云南玉龙县古渡村为例,其劳动力学历结构见表2。应用人才的资源相当缺乏的,本土内经济资源、政策因素和发展平台不能满足人才的需求,导致人才自主地往更高水平的食用菌产地或企业迁移和就业,而居于本地的食用菌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应用能力就相对较差,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没有特殊作用。
从表2可以看出,在云南省古渡村食用菌种植的农户总体来说文化水平处于弱势。但据调查,实际上古渡村并不乏学历水平高的人才,只是在客观条件的推动下,这些食用菌应用人才都前往更发达的城市寻找发展平台。而政府的相关人才津贴也并不能满足留住人才的需求,也就导致了在部分农村地区食用菌产业应用型人才“空心化”问题的出现。
企业要加快与高校的对接合作,建立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对口输送体系,在提高高校的就业率的同时,使高校成为食用菌企业完备的人才储备库。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的各项程序,积极引进新型管理经验,加强对人才知识体系的管理,定期组织企业人员的知识教育、专业能力培训;食用菌企业应加强对高校进入人才的分层管理,为人才创新提供宽松的环境,为企业主要产品类型创新打好人才知识基础,这样就使得人才管理范围就比较集中,便于加强对高校进入人才的集中管理,也有利于产品创新。
此外,多渠道提升人才食用菌知识的运用创新及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的人才竞争力。强化人才对食用菌专业知识运用及创新重要性的思想认知。企业和高效要实现联动,促进在校大学生人才的理论加实践能力,以便培养出真正对口的、针对性的人才,促进食用菌产品开发理念的创新发展。
为了提高食用菌区产业整体管理适应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综合水平,要实现区域的人才均衡。首先就要联合企业内部薪资福利调整与外部政策助力等多方面作用,建立现代化应用型人才薪资福利等级及阶段性规范结构,确定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食用菌企业应用型人才年限相关薪资标准。
政府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加快完善与食用菌企业发展相关的系列法规,出台系列促进地方食用菌应用人才均衡就业的政策,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划分人才成长的薪资底线,将人才培养及管理引入各地的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程序中。
在冷链物流应用人才的培养方面,要加强对国家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新思想、新要求、新指示的教育学习。组织食用菌产销工作追踪调研活动,提高食用菌企业内部适时根据现代化经营需求。企业管理部门和领导层做好统筹规划,创新现代化经营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食用菌企业经营销售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食用菌企业要建立现代化的冷链输送体系,就要创新科学技术应用,优化输送体系,吸收现代化冷链物流人才。
其次,深化冷链物流人才的能力培养,充分结合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具体运作安排。针对不同的销售、运输目的制定出不同的培训计划,建立一套专业性的高能力的物流管理负责团队,加强通过各类培训,使员工能够获得内在和外在的提升。
最后,强化食用菌冷链人才对现代化思维的吸收与开放。强化人才对科学方法的使用,鼓励他们对现代化物流运行模式进行有效分析,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和信息收集、物流运送管理水平,实现食用菌冷链联动链条上的各个环节的衡量,制定出较为精确物流管理规程。
在留住本土人才方面需要做的是,发挥食用菌企业与高校的主体性作用,由政府帮助建立多层次的本土人才培养体系,将人才培养划分成几个区域,各个主体共同参与分担人才培养责任,这样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在责任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用新型管理经验,建立健全关于人才培养行为发生规范的各项制度。政府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加强对本土人才体系的日常管理,定期组织对人才的地域认同感的培养教育活动,通过福利薪资吸引提高地域对本土人才留在家乡致力家乡的吸引力。
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的主导性产业之一,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助力与支撑,也是一个地区的重要名片。产业的应用型人才缺失与结构不合理,会导致无数后续不良结果发生,这对于食用菌产地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利。综上所述,食用菌产业的人才优化问题要在对发展大环境、产业发展趋势、食用菌企业内部管理发展的实际情况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食用菌产业内部人才专业能力标准管理。以留住应用型人才为中心,做好人才素质的管理和产业人才结构的优化工作。在新时代,面对新的形势,食用菌产业要积极转变人才管理方式,探索建立系统化、现代化的现代应用型人才晋升标准,实现人才结构的系统优化,促进食用菌产业及应用型人才的全方位、多层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