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浅析

2019-08-13 02:02刘思慧
文学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部编本导语教科书

刘思慧

一.单元导语简介

(一)单元导语概念阐释

顾黄初先生把语文教科书的内部结构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知识系统、范文系统、作业系统和导学系统。导学系统在教科书中,其主要职责是协助功能,通过援引注释等途径,协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重难点和提示其学习探究方法,帮助教师指导学生,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单元导语作为一个单元的开始,在导学系统中起统领全局的作用。

单元导语在概念上应分为“单元”和“导语”两部分。“单元”更偏重对内容的介绍和解读,“导语”则侧重于语文学习的方法。从七年级上下册的单元导语可以看出,十二个单元的单元导语均是分成两段话来介绍以及概括。第一段是介绍本单元文章的内容主题。

(二)单元导语的作用

1.对学生的作用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预习是学习的前提。虽然每一篇文章前面都有课前预习,且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但是,在学习一个单元之前,先学会看单元导语很关键。对未来要学习的内容建立框架和目标,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此书的编写中强调“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学生在学习的需有一个大的格局,把格局理念渗透到每一篇文章中,利用单元导语中的阅读方法来阅读并思考如何提高阅读水平。叶圣陶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提到“教是为了不教”。而单元导语则可协助学生学习,自主地运用相关知识概念进行知识能力的转换。

2.对教师的作用

单元导语第二段第一句话均引导该单元需要学习什么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这无疑是对过去“一纲多本”模式的改善。过去,同一篇课文,不同教师会侧重于不同方法。有教朗读方法的,有教分析情节的,有教写作的。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会随着教学内容而变化更新。王荣生在《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中写到,如果不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切入而单从教学方法着眼,就无从说明教学方法的之所以不同,也无从判断那些教学方法的合理与否、合适与否。如《春》一课,该单元强调品味语言、欣赏精彩句段并摘抄,同时学习如何描绘景色。而在“部编本”中,是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会阅读。《春》与所在单元的课文提前到课本的第一单元,且言简意赅说明该单元需学习朗读,重视朗读,并学习和揣摩品味语言。“重视朗读”,这是第一单元的重点。对于教师备课来说是具有统领大局作用。最后一句提到“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这是教师备课的难点。重难点的分析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沟通程中与教材编写者,理解其意图,展开教学。

二.“部编本”单元导语的形式和内容

(一)形式

“部编本”教科书七年级上下册的单元导语第一段均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总结。几乎是第一句先总体概括单元文章主题,而且概括得简单明了。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段是这样写的。“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第一句话首先介绍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第二句话让我们了解本单元文章是从不同角度用多种写作手法写的。老师备课的时候可注意到,《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从儿子的角度写与母亲的日常生活;《散步》是莫怀戚从两个角度写的,从一个中年人的角度看母亲和儿子;《金色花》是泰戈尔从儿子的角度抒发对母亲的爱意;《荷花·母亲》是冰心从女儿的角度怀念母亲。教师在备课时,首先从单元出发,从不同作者的角度去启发学生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单元导语第一段最后一句表达了编写者选这些文章的原因。编写者通过对主题的把握和思考来让学生打开眼界,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而且口吻是与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通过平等交流,让学生感悟。如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课文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虽然第六单元所选的文章形式多样,但是均是同一主题,能让学生发现,各国的想象之翼有什么异同,教师也可以通过本单元的导语理念,教导学生换一种眼光看世界,对世界更包容。不仅教给了学生考试知识,还起到了语文“育人”的作用。

(二)内容

1.单元导语的主题内容贴合生活

“部编本”教科书根据学生年龄发展把选文和选文顺序稍作调整。现在七年级上下册考虑了学生从小学来到中学,需要过渡到中学生活。因此,上册前两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均在朗读教学,到第三单元教学,开学将近一个月,学生已经逐渐适应中学生活后再教其他阅读方法,这样能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到教学的效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不至于因材料的单一而走神,无心向学。对于老师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不同主题不同题材的文章,促进教学模式多样化。

2.阅读方法教学循序渐进地进行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版块的要求中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针对课标,“部编本”的单元导语中第二段第一句话均是写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我们可以从下图中看出,整两册书如何进行阅读顺序教学。

从图中可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学的阅读方法要求越高。从刚开始的朗读到默读到快速阅读,七年级上册训练了学生的阅读速度。第一、二单元培养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学生,让学生感悟文章,用以前小学没有学过的朗读方法朗读,培养中学朗读能力。尤其像《春》里面,很多优美句子的文章,通过运用朗读技巧,如对文章感情基调的把握、语气的运用、速度的掌控等,能让身边人感受到春意,读出韵味。第三到五单元主要锻炼学生默读能力。默读能力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阅读方法。但是默读在以往教学中会被教师有意或无意地淡化,而默读的价值也没有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所以应重视默读。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每个人都青春洋溢、活力四射,很难静下心来,不出声不动口地阅读。因此,在此可以练习学生的阅读速度,并利用笔来做笔记,养成摘录、批注的习惯。而七年级下册前三个单元均是学习精读。单元导读中,虽都是要求学习精读,但是对精读的要求和程度把握是不同的,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习精读”到“继续学习精读”最后“注重熟读精读”,体现了精读从易到难到运用的过程。在精读的基础上,训练略读、比较阅读和浏览,能学习到更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不同的文章,报纸、小说、期刊等能灵活准确运用各种方法来阅读和思考。

三.“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的使用建议

(一)教师使用建议

1.与编辑者对话,把握其编写意图

单元导语作为导读系统一部分,是教科书编写者与教师交流的媒介。在单元导语中,编写者有意识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每篇课文中,通过感悟文章、理解概括其中心思想,潜移默化地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2.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因材施教,做出特色的教学

虽然不再像以往“一纲多本”,但是教师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做出对学生生活有用、考试有效的特色教学,这样长此以往的坚持,能把教学提升到更高一个台阶,也能把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兼顾,在课堂上有所体现。

(二)学生使用建议

1.正确认识教科书

树立正确的教科书理念,不把教科书课文当课外期刊杂志阅读。对于默读的文章,重点学习默读。例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应该注重如何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而不是像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样,欣赏济南冬天的风景,和把景色美读出来。不能发生本末倒置的阅读,提高学生对单元导语的重视。其实,初中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弱,需要培养,受教师影响较大,所以学生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单元指导,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高效的学习思维。在学期初或者一个单元结束后花一两分钟介绍下一节课学习内容,并让学生了解教科书的结构体系和编写特点。

2.利用整个助读系统,分析单元导语的作用

助读系统帮助学生自行预习课文。一般情况下,教师会要求学生在讲课前做自主课前预习。而课前预习作为教师课堂教授的铺垫,是对旧知识的温故知新,也是对新知识的了解和感悟,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预习可通过利用单元导语,从整体上了解整个单元的内容和重点。再对比具体的一课的课前预习,联系思考。如《爱莲说》,此篇是文言文,且课前预习是“‘铭’和‘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认真阅读课文,参考注释或工具书,试着自己解决疑难问题。”这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文言文。学到这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文言文,已经累积了一些文言文基础。因此,阅读简单的文言文已经可以运用略读的方法,翻查工具书来快速阅读。但是,一些老师生怕学生不会,还是像精读一般,字字句句斟酌解释。而学生也习惯老师的教法,总是依赖老师的上课教学,这对于训练学生其他阅读方法是弊大于利的。因此,学生需预习的时候,理解每个单元需要学习什么阅读方法。尽量让自己尝试用所要求的方法阅读,若一直都是精读课文,则学生难以在阅读中提升自己,思考问题。

猜你喜欢
部编本导语教科书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藏起来的教科书
比较视野下“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识字板块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处理初探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简析
阔腿裤的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