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推动地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工作实践

2019-08-12 01:19罗顺飘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开平民歌文化馆

罗顺飘

摘要: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五千年的传统文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进入新时代,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核心工作。对于这项核心工作,文化馆作为政府机构,责无旁贷。本文主要从开平市文化馆如何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进行分析,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文化馆;地方传统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4-0170-02

一、前言

文化馆是政府设立的文化事业机构,其目的在于为社会群体宣扬教育,普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同时也是组织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文化馆的工作任务,第一,辅导当地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并培养当地的文化骨干;第二,搜集并且整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推动当地的文化传承工作打下基础;第三,通过各类的文化活动向人民群众传播爱国以及共产主义思想,宣传党的发展方针以及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为我国的文化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文化馆推动地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优势

(一)专业人才队伍优势

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一般都为当地的文艺骨干,在长期文化活动的策划中,积攒了大量的经验,很多都是全能性的专业文化人才,有的甚至还可以称得上是这方面的专家。文化馆在推动地方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现有资源,用文化馆的专业工作人员来带动当地的文化发展,使其整个地区都充满着当地文化特色的氛围。

(二)阵地优势

文化馆还可以充分利用地位优势,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提高人民群体的精神境界和社会主义觉悟,培养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情操。其次,让广大人民群体在劳动和工作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氛围,这样有利于劳逸结合,陶冶情操,丰富人民群体的业务生活。如:开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平民歌”的拜师学艺活动等开办相应的传习讲座,将传统的手艺教给新时代的接班人。

(三)开展文化活动优势

酒香也怕巷子深,只有在平常的生活中加深对人民群众的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这样才更容易的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工作。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逐步提升,为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政府文件规定文化馆必须有演出的设备和舞台等等,每年都会组织各类型的文艺演出到城镇以及乡村。

(四)网络传播手段优势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全面覆盖,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也不应该一成不变,要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在信息技术的全民应用时代,文化馆也应该充分的引进数字化管理设备和监测设备,将物质化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化的保护成果,这样可以在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比拟的作用。开平市也可以有效的结合本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在建设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库的基础上,不断的对数字化的宣传手段进行创新,其目的在于传扬我国优秀的地方性文化。

三、开平市文化馆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

(一)开平“非遗”,代表开平传统文化的精髓

至目前为止,开平市普查出并列入县级“非遗”项目的多达23项,这些“非遗”项目,是开平文化中的“老字号”,开平民歌、卖鸡调曾唱到北京,唱出国门;泮村灯会、开平灰塑、新风龙舟等活跃在开平乡间;还有广合腐乳、镇濠泥鸡等。

(二)开平市文化馆开启“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

2006年,开平市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设立专门的办公室,由专人负责组织“非遗”项目的日常普查、申报工作。同年11月,开平市府办还颁发了《关于印发开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同时,开平市政府专门制定了《开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在具体工作上,一方面加大“非遗”申报工作,让一批“非遗”项目入选国家级、省级、江门市级“非遗”项目名录,一方面对濒危的民间艺术项目和民间艺人进行抢救性保护和记录,并制作专题片,同时确立一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不断增强其生命力。到2010年,开平市成功普查并落实了23项开平县级或以上的“非遗”项目。同时,成功将泮村灯会申报成为了国家级“非遗”,将广合腐乳酿造技艺、金声狮鼓制作技艺申报成为了省级“非遗”。

(三)开平市文化馆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不停步

开平“非遗”保护工作并没有就此停止脚步,从2011年至今,开平市文化馆又掀起了“非遗”护工作的“续集”。近年来,开平市文化馆对开平民歌的深度挖掘工作一直没有停步。前些年,对开平民歌进行了再次整理,选录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有特色的民歌,录制了cD光碟,并出版发行,同时还为cD光碟发行举办了首发式暨民歌专场晚会,次日,邀请了一批音乐专家召开开平民歌发展与传承研讨会。

这是开平市文化馆推动当地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实例,也是工作的一个缩影,在这里不一一列举。

四、开平市文化馆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宝贵经验

(一)打造“非遗”协调推进平台

开平市的领导比较注重对地方文化的保护工作和继承工作,并特定颁布《开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为开平市的文化继承工作指明方向。十多年来,开平市主要以非遗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来对地方文化的发展工作进行协商,在当地文化馆成立了“开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并逐步在全市推广地方文化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打造“非遗”保护名录平台

一方面,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传承人队伍建设是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中。近几年来,开平市就开展了一系列的拜师学艺活动,比如“泮村灯会”的花灯制作、“开平民歌”写唱等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使得很多濒临灭绝的手艺可以后继有人。另一方面,加快传承基地的建设。传承基地的建设也与传承人的培养是一样重要的,当前开平市文化馆入选第二批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每年都会开展大量的传统文化的展示活动以及传承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打造“非遗”设施网络平台

在传统的传播方式中,结合数字化的宣传作用,开展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属展览馆,以其达到保护非物质文化发展的目的。一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设和开放。开平市文化馆在场馆建设中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通过相应的实物和图文介绍的方式展示,并定期邀请传承人现场展示,有效的增加人民群众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印象,并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体的一致好评。二是积极推进非遗传习所、传习基地建设。开平市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地有15个,其中,主要以展示马冈鹅、广合腐乳和金声狮鼓示范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有3个;从开办“开平民歌”培训班活动以来,已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培养了1000左右的学员,近年来还为开平民歌传承人举办了授徒拜师仪式,使得开平民歌的传承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也开设了“金声狮鼓制作技艺”“开平灰塑”等培训班。

(四)打造“非遗”活动传承平台

1.结合文化遗产保护,推动“非遗”品牌性传承。在“非遗”的传播过程中,要充分的借助品牌效应,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发展。比如我市可以有效的借助“仓东计划”项目,在祠堂内部开展相应的“非遗”文化讲座,促进群众之间对“非遗”传承的交流,有效的完成相应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发展工作。

2.结合旅游产业,推动“非遗”生产性传承。旅游行业的发展其实就是一个文化流动的契机,当前开平市是国家全域范围内的一个示范性的旅游景点,对此,在发展旅游行业的过程中,可以对相应的“非遗”进行生产性的保护。而且,还可以鼓励传承人将本市的文化特点,进行批量生产,然后打包销售,出口到全国各地,带动旅游文化产品的发展。

(五)打造“非遗”宣传展示平台

当前的年轻人对“非遗”的了解都比较少,对此本市就可以利用当地的教育基地,不定时的开展“非遗”活动进校园、进课堂的活动。同時,还可以将非遗的文字以及图片编著进校园课本里面,作为必修课程,突出“非遗”项目传承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开平市文化馆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猜你喜欢
开平民歌文化馆
祖孙乐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80后富妹破产之后当猪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