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2019-08-12 02:29龙惠敏
设计 2019年15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创新策略

龙惠敏

摘要:探究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方向,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对比传统教学模式,从理论分析到实践探究对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分析;相较于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包装设计课程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应根据市场导向对包装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实现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包装设计 课程改革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8-0102-02

引言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包装在商品价值实现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在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消费等领域,包装不仅发挥着保护与承载作用,更发挥着美化与宣传的功能,完美的包装设计就是最直观的广告宣传,能够更好地传递产品信息、吸引消费者,进而提高市场营销效果。基于此,市场经济对于包装设计人才必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包装设计人才的培养基地应切实结合当前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构建,以调整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局限,为包装设计人才的创新培养创造良好的氛围。

一、包装设计课程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第一,阶段性的课程设计。为构建长效人才培养机制,高校在包装设计课程结构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学期的教育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筛选与调整,以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修读包装设计课程,不断积累包装设计理论知识,提高包装设计实践能力。例如某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计中,在第一阶段为学生安排了《包装结构与造型设计》《印刷材料与工艺》等课程,以引导学生了解包装设计立体形态,以及不同印刷材料与工艺对包装造型的影响;在第二阶段安排了《包装设计》专业课程,夯实理论基础,并要求熟悉包装设计的美学理念,以及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平衡;第三阶段安排了《传统造型设计》《专题设计》等内容,为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参与设计实践,并在专题项目中提高设计水平。

第二,关联性的课程设计。包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内容,其在基础课程学习中与其他设计课程存在着必要的关联性,因此,教师应利用课程设计与安排,为学生提供必修与选修课程,保证学生能够从宏观角度实现对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而为包装设计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例如某校在包装设计关联课程设计中,一方面安排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形创意、标志设计、字体与版式设计等先修课程,打好学生的艺术设计基础,然后将立体构成、插图、计算机绘图等作为必修课程融入到教学体系中来,以体现教学培养的层次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从宏观角度对课程进行适当延伸,拓宽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实现先修、必修课程的有效衔接,促进包装设计综合能力发展。

第三,综合性的课程设计。复合型人才是现代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因此,在包装设计课程设计中,学校应兼顾专业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对选修课程进行选择与优化,打破学科的局限,将一些利于学生艺术设计综合能力发展的课程引入到选修课程体系中来,以实现对复合人才的培养。例如某校艺术设计专业在选修课程设计中,安排了心理学、设计学、营销学、材料学、管理学、文学基础等课程,学生在课程选修中可以根据包装设计的需要对消费者的心理进行分析,或者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赋予设计作品更多的文化涵义,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实现对包装作品的设计。

二、包装设计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更新

第一,教学内容创新的切入点。教学内容作为教学实践的载体,是课程改革与创新的重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课程的内容创新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切入:(1)以应用为基础的课程内容,即学生课程学习中应掌握包装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础技能,主要包括从宏观艺术设计角度阐述包装设计的价值,了解包装设计的发展历史,包装设计的具体方法和精确的设计技能,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对包装设计的需求倾向,相关法律规范和工艺技术对包装设计的材料、尺寸、色彩、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保证学生能够在各种规范中设计出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产品包装。(2)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内容,包装设计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需要不断实践与完善。在实验性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具有探究价值的专题,优化包装设计过程,对设计理念、结构、材料等进行分析,确保学生能够在创新环境下实现对包装作品的探索,并在反复实验中完成对包装设计的完美表达。

第二,包装设计实验课题发展趋势。随着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在绿色、人文等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包装设计课程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也应契合时代发展需要。目前包装设计的实验性课题在选择上主要呈现出以下趋势:(1)凸显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教师在课题选择与设计中逐渐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对包装理论的机械運用,鼓励学生从创意设计、交互设计等角度探索包装作品表达的新形式,并为学生提供创意设计欣赏,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如图1。

Hippeas公司有机膨化鹰嘴豆零食的包装,设计者捕捉时代精神,针对“现代嬉皮士”的社会意识和文化个性,利用抢眼的黄色打造了一个大胆、时尚、独具魅力的形象,闪烁的眼睛和卷起的舌头巧妙地传递了食品特色,这一充满创意的包装设计为Hippeas公司的市场营造带来了巨大效益。(2)将社会经济发展现实融入到包装设计中来,例如我国当前提倡“厉行节俭”的理念,反对过度包装,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发展趋势为学生设计实验课题,引导学生想象与创作中设计出实用、美观、大方的作品。(3)将视觉艺术与商业意识相融合,在传统的包装设计中包装装潢设计与包装结构造型不可分割,设计者需要根据装潢需要调整包装结构,但是当前包装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包装装潢与包装造型之间的关联性被打破,教师可以从_体化设计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设计实验课题,使学生在商业意识的引导下提高设计作品质量。(4)包装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融合,在当前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到包装设计中来已经成为设计领域的共识,因此教师在实验课题设计中,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探究包装设计的创新形式。图2中设计者在西湖龙井茶叶包装设计中,将传统戏曲《白蛇传》用水彩画的形式融合到包装中来,并兼用书法、印章等文化元素,凸显了包装的古典韵味,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三、包装设计课程方法的丰富与创新

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创新的途径,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课程构建中,课程实践创新中常见的方法包括:

第一,问题导向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课堂提问的主体,学生只能在被动回答中接受知识;而在课堂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例如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问题贯穿在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始终,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为学生建立系统而完善的问题导向流程,以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探究。

第二,项目驱动法。包装设计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教师依托设计项目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应从职业教育中汲取经验,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设计包装设计项目,并利用团队合作引导学生实现对项目的探究,以通过项目驱动不断优化包装设计过程,发现学生在设计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提高实践探索能力。

第三,分组教学法。包装设计课程实践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团队精神、合作能力是学生未来走向职场所必备的素质条件,因此,在包装设计课程设计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分组教学,即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实现案例分析、项目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学习效率,并发展合作精神,提高人际沟通技巧。

第四,市场调研法。包装设计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应与特定的产品条件相适应。要想保证产品的包装设计符合市场竞争需要,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需要设计者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即深入市场调查全面了解产品信息,以及目标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并根据此优化设计因素,提高包装设计效果。例如在“月饼包装设计”项目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开展市场调研,在调研中设计调查问卷,其中包括品名、色彩、材料、产地、功能、尺寸等信息,并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合,為小组项目设计提供依据,进而实现对月饼包装的设计与总结,提高学生融入市场的能力。

以上教学方法是目前在包装设计课程中比较常见的,而从课程方法的角度来看,教师应根据人才培养需要进行不断探索,这样才能实现对包装设计实践的创新与优化。

四、包装设计课程评价的建构与完善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课程评价体系应从传统的结果性考核向过程性考核过渡,并探索不同的考核方法,实现对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具体来看,包装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主要包括:

第一,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与传统的结果性评价相比,过程性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因此,将学生引入到课程评价主体中来也是必然的。在包装设计课程评价中,教师应保证主体的多元化,根据学生、教师、企业的全面评价获取反馈信息。例如指导学生的互评与自评,让学生根据自身参与项目设计与分组学习的体验,对设计过程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进行分析,并对合作者的相互交流与沟通进行阐述,得出更加客观、真实的评价信息,进而引导学生的自我反思;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需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对学生个体以及合作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并兼顾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实现综合性评价,以体现对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的整体性掌控;企业则根据自身的人才需要对学生的设计结果进行分析,以作为判断学生设计技能以及职业发展素养的依据。

第二,客观性考核方法的设计。量化考核是判断学生专业发展能力的基础。在包装设计课程评价中,教师量化考核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平时考核(30%),即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进行量化分析,其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能力培养效果等;阶段性作业考核(30%),即将学期的学习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利用理论与实践作业考察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其中包括材料的整合与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课堂作业的完成度等;综合考核(40%),即从课程定位、构图、效果图、设计作品等角度检验学生的课程完成情况,以做出综合性评价。

结语

总之,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包装设计在产品制作与营销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因此,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构建中,加强对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探究,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引导商品经济在包装设计方面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上述分析,在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理论能力培养过于关注,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社会能力发展。基于此,在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视域下,从课程结构到课程内容,从教学方法到教学评价做出全面调整与优化,对于提高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效果,促进学生实现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创新策略
全人教育理念下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当前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螺旋上升教学策略在包装设计项目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九嶷山瑶族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创意研究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