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联平
“解剖麻雀”是毛泽东同志对典型调查方法的形象比喻,它既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工作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庆之行,聚焦脱贫攻坚主题,重点解剖一只“麻雀”——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突出解决其“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为各级领导干部掌握“解剖麻雀”工作方法和工作本领做出了示范。
解剖麻雀,首先要選好麻雀。在脱贫攻坚领域“解剖麻雀”,就得坚持问题导向,到偏远落后、基础最差、问题最多、矛盾最集中、信息最闭塞的乡村一线去,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化问题为初衷,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
通过“解剖麻雀”,实行望闻问切,发现典型性、代表性问题,弄清问题性质、找准问题症结、寻求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问题总量、遏制问题增量,促进“清零”行动。
抓脱贫攻坚工作,既要有“庖丁解牛”的大气,也要有“解剖麻雀”的细心;既要有“庖丁解牛”的技能,又要有“解剖麻雀”的耐心;既要遵循“庖丁解牛”的规律,也要具备“解剖麻雀”的钻劲。
围绕一个主题,解剖一只“麻雀”,既要有点上考察,又要有面上调研,才能将形势分析得更清楚、问题了解得更全面、工作思路制定得更清晰,才能更加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因此,越是在脱贫攻坚决胜关键阶段,我们越是要保持“解剖麻雀”的工作作风,一鼓作气、一以贯之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