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要求能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历史;社会实践;中学生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推开:学科在不断分化、渗透,交叉,整合。纵观各地中高考命题:都力图以综合的视野突破原有的学科界限,联系国内外不断变化的现实,整合历史、人文、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领域的知识。历史对我们教学提出了更深的要求,本人以教学实践为依据,将所得付诸笔下,希望同行批评指正。
一、 历史与社会时事
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是历史教学的亮点,也是考试的一个重点,如近年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等都在当年的历史中考、高考中有很好的体现。
教学中注重把历史知识与热点问题的联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到西藏的史实时,针对一些反华势力支持达赖搞西藏独立的情况,提问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的历史依据。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学生对西藏历史与现实有了更清醒、更正确的认识。
从历史延续上去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引导学生的古为今用的学习意识。比如,在讲明清闭关锁国时,对比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迎来了汉唐盛世,清闭关锁国使“天朝上国”在近代落伍了。从而认识: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进一步得出今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让学生在历史的失落痛苦与激动自豪的对比之中,领悟到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性。
二、 历史与现实生活
在我们身边的任何事与物,都可寻找到历史的渊源。同样任何的历史现象都与我们今生今世有关联。历史考试中也常有这样的题目: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注意从日常的衣食住行入手,寻找与历史的切入点,这样就使学生保持着好奇心。如在讲述秋收起义时,我会和金秋的收获季节相联系;在葡萄成熟的日子里,我自然地和张骞通西域联系起来。从学生作业中的楷书扯到中国古代字体的演变;从某个同学的发型引到明治维新的文明开化等。挖掘历史的隐性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独立探索的思想。
在道德观念、规范中,寻找历史的渊源。如和平友爱观点,可以从孔子的“仁”;墨子的“兼爱”,汉朝时期的“和亲”;唐朝时期的“和同为一家”,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七下西洋等中得以感受。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事迹去追寻历史,同时也让学生沿着历史的事迹来认识现实。
从现实生活的经验去理解与感受历史。比如,讲到原始彩陶时,提出:原始人怎么会想到用火烧泥做陶呢?学生通过讨论提出几种观点:用泥包着烧烤肉,泥土变硬的启发;屋中火坑周围的土变硬给的启示;不小心投入火堆中的泥玩具成型的灵感。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现实生活的经验再造出历史上这个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饱满而充满激情的氛围中进入历史的求知。
三、 历史与学科整合
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也是近年来中、高考能力考查的重点和趋势。比如,“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就是以历史为主导,涉及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问题。因此,在课题研究中必须注重各学科的横向联系。
文史相通,中国丰富的古典诗、词、文、成语等文学形式,对历史教学有很好的启发。如孔子的“温故而知新”;项羽的“破釜沉舟”;淝水之战的“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开元盛世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在教学实践中强调文史的紧密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加深记忆与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政史一家,历史的教学要注重时代的背景,在教学中引用政治的某些观点。如革命运动中的“人民是历史的主人”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辩证法思想;历史发展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观点。文史、政史的结合可以为中学历史教学开辟出一块新的天地。
对于历史与学科的整合,“要求能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学科整合要求以综合的视野突破原有的学科界限,整合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的知识。如讲“九一八事变”时,就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讲秦始皇时,就赏析华清池、兵马俑的图片;讲电的发现时,就观察电磁感应实验。这对教师来说,需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协作,对学生而言,需要将课堂上学到的各科知识融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四、 历史与人类智慧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历史把握现在、预见未来。
一方面,学生可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现实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加深对当今种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并尝试对其发展趋势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或预测。比如,在讲授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我出了一个题目:针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结合当前的形势,对战争与和平的前景做一展望。经过引导,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只要帝国主义存在,世界战争的危险就依然存在;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另一方面,以历史的经验和价值观来剖析自我,从历史知识里学习做人的道理。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保持积极的自我意识,勇于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如學习五四运动,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张骞通西域,培养了学生勇敢的探索精神;学习科技革命,培养了学生刻苦努力精神。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之中,进一步探索和调整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这样学生的历史学习不但是为了解决课本里提到的过去的历史知识,而且使学生参与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从历史中吸取各种各样的经验教训,给现实提供各种各样的启示。
经过以上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发现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加强历史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意义: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提高了教学的效果;更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主人翁精神;这也是呼应新时代课程改革的需要、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者简介:
王少岩,福建省泉州市,福建永春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