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论述中职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提出巧设疑问,化难为易;实物导入,形象直观;故事引入,激发兴趣;活动导入,课前热身;现代化信息技术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等导入方式,认为中职语文课堂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必须有较强的启发性,同时应有合理的针对性。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课堂教学 导入方法 原则 活动导入 现代化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B-0087-02
著名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多年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在教学导入上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尝试,希望在课堂导入这个细微但很重要的环节,让学生更多地感受语文的美,感悟生活的美。
一、中职语文课堂导入方式
(一)巧设疑问,化难为易。问题导入就是制造悬念,设置疑问,诱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疑问进入到课文的阅读与学习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凡作家笔下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其生活年代的背景,打下时代的烙印。但有些作品生活年代久远,学生单看文章标题,很难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主旨。特别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一些作家批判现实的文学作品,风格犀利、讽刺意强,这就需要语文老师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语,引导学生更快地感受作者传达的思想内涵。
以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为例,课文导读中写道:“该篇文章出自 20 世纪 30 年代,在我国文化界在如何对待外国文化和古代文化遗产的问题上思想混乱,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由于年代距离学生今天的生活久远,加之学生文学基础薄弱,知识积累少,很难理解这样的中心主旨。因此,在课堂开场时,笔者巧妙联系了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提问:“同学们,大家都喜欢吃水果吧?在生活中也购买过水果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响亮回答道:“喜欢!是的,买过!”接着笔者循循善诱提出问题:“那同学们去到水果摊点购买水果时,通常是自己挑选还是让老板帮挑选呢?”全班同学齐声回答:“当然是自己选啦!”学生开始议论纷纷起来。笔者再提问:“那同学们为什么不喜欢水果店老板帮挑选呢?”这时学生热情高涨,纷纷举手争抢着回答说:“老板选的很多都是烂果呀,我就遇到过……”通过师生一问一答的交流后,笔者又及时把学生带回到今天的主题来:“是的,同学们,大家在购买水果时我们通常会自己挑选,才放心一些,同样道理,在如何对待外国文化和古代文化遗产的问题时,大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就果断地提出要拿来,中国人自己挑选,挑选好的文化,供国人学习和借鉴。那我们又该怎样拿来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文《拿来主义》的学习。”环环相扣的问题导入,层层引导,恰当的生活化比拟,很快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积极回答,并能顺着教师讲课思路思考问题,短时间内很容易理解文章的思想主旨。
(二)实物导入,形象直观。这种导入法的特点是简洁直观,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化抽象为形象,使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用于说明文教授。在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时,笔者就带了一串荔枝到课堂来,课堂伊始学生看到香甜美味水果很是兴奋,注意力都很快集中到这一串鲜红荔枝来,笔者顺势利导:“同学们,谁能用三言两语描述一下这串荔枝呀?大家可从外观、味道等方面来说说一说,发言者可获得荔枝的品尝权利……”话音刚落,学生顿时兴奋活跃了起来,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新鲜的荔枝通常是深红色的,表层凹凸不平呈颗粒状,果肉透明色很厚实……”实物的呈现,抓住了学生的眼球,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也使课文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故事引入,激发兴趣。爱听故事是每个人的天性,中职学生也不例外。通过故事引出新知的学习,更能使学生全身心的放松与愉悦的状态。但要注意的是,语文教师在选择故事的讲述时,最好是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否则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好。选取的故事要与课文相关联,最好还要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启迪性,才能让课堂导入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教授《再别康桥》一诗时,笔者花几分钟时间讲述了作者徐志摩一生中三段情感故事,尤其是以林徽因在剑桥大学的相知、相恋,即将分离而对恋人深深眷恋,让徐志摩回国后写下了著名诗歌《再别康桥》……这样的故事导入,不仅使学生更具体的了解了作者,更激起了大家对本诗阅读、欣赏的浓厚兴趣,带着兴趣去品味经典。在接下来课堂中反复诵读中跟随诗人的步履,欣赏康桥宁静优美而充满情意的自然风光,体会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感受诗歌深邃悠远的意境美。
(四)活动导入,课前热身。根据学生喜欢游戏、爱娱乐,加之青春年龄段的孩子更争强好胜、爱表现的心理特点,在语文课堂导入中,笔者多次尝试运用这一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课堂氛围异常活跃。
《故都的秋》课堂活动导入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限时三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成员代表来一次诗句大比拼活动—— 背诵关于描写秋天的诗句,背诵最多的小组获胜。话音刚落,“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各小组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场面热烈。三分钟后,笔者这样总结并导入课文:“同学们,刚才大家背诵得很好,不同的文人对秋的理解不同,有叹息,有赞赏,也有对秋深深地迷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作者郁达夫,与他一同体会老北京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色,为什么作者在文章最后一句说到他愿意为故都的秋色付出生命的三分之二呢,那究竟何等的秋色……”
(五)现代化信息技术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具体如下:
1.视频情境创设,视觉冲击。《荷花淀》是著名作家孙犁的代表作。小说没有正面描写惨烈的战场硝烟,而是在充满荷塘月色的优美环境里体现了人物之间夫妻之情,以及家国之爱,生活在新时代的中职学生很难理解“诗体小说”表现形式。本课教学难点是理解景物描写对塑造人物所起的作用,所以笔者课前收集了白洋淀地区优美景色图片,配上唯美音乐制作了个音乐视频,在授课之初,在优美的乐曲下白洋淀自然风光缓缓拉开,一幅幅或清晨或夕陽晚霞映衬下的白洋淀异常美丽,学生获得更直观美的感受,笔者提问学生:“同学们,觉得白洋淀的风景怎么样呢?你们喜欢吗?”答案不言而喻。接着,笔者把画风一转,打开第二个电影片段视频,笔者把学生带入到中日双方战场上,炮火纷飞、枪林弹雨,解放军顽强抵抗,视死如归的画面,此时笔者观察到学生收看视频非常认真,视频播放完毕,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笔者趁热打铁抛出第二个问题:“当我们的美丽家园遭受敌人肆意破坏践踏之时,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情绪高昂,大声回答着:“把敌人赶出中国!保卫国家!”笔者乘势导入:“是的,同学们,保家卫国,好样的!今天就让我们看看白洋淀那里的群众是如何保家卫国的吧!”
两组视频的对比,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振奋,课堂情绪饱满,思想意识到是侵略者让我们美丽家乡变成一片片废墟,是残酷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不需要教师更多言语引导,学生在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下进入课文的学习。
2.唯美歌曲欣赏,感受美景。在教授毕淑敏散文《离太阳最近的树》时,当学生通过预习,已经明确了文中所指的离太阳最近的树是红柳后,在课前笔者首先播放了韩红演唱的抒情歌曲《青藏高原》,通过欣赏青藏高原的一座座群山环绕的山川美景,耳边听到熟悉高亢的旋律,学生完全沉浸在歌曲里,歌曲高潮部分时好几个同学忍不住跟着哼唱了起来:“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直到歌曲结束,大家还意犹未尽。这时,笔者导入:“同学们,大家都欣赏到了青藏高原的美了吗?但是在三十年前,人们却无情地将这些美景亲手破坏,肆意砍伐红柳究竟会给人类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好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毕淑敏一起回忆三十年前那一场人类的悲剧吧!”伴随着笔者抑扬顿挫的声音,学生带着好奇与探究的心理进入了课文学习。
3.新闻案例导入,引发关注。应用文单据借条、欠条的写作教授,如果教师一开始照本宣科的讲解借条的书写格式标题、正文、署名等知识点,无疑学生会听得昏昏欲睡,老师讲课也毫无激情,课堂效果不好。因此,笔者在教学平板上播放这样一则新闻案例:北京某商人借 30 万元并偿还部分借款后,在欠条上注明“还欠款 25 万元”。这里的“还”字既可以理解为“归还”,又可以解释为“尚欠”。正是“还”这个歧义多音字,导致借款双方闹上公堂。最后该商人无法证明已经偿还 25 万元,被判偿还 25 万元。
新闻是对现实生活社会事件的真实反映,学生可以对新闻事件结果引发思考,分析原因,提高对所学知识点的重视,自然,在接下来的条据的写作中对写作的注意事项更细致,学习目标更明确。
二、中职语文课堂导入的注意事项
(一)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课堂教学时間是有限的,教师应将一节课的中心放在解决教学的重难点上,如果导入时间过长,会导致偏离课文主题,学生的思维会过于发散,就不利于学生掌握本次课的重难点,一节课的教学就会顾此失彼。导入一般以 3~5 分钟为宜,切忌长篇大论,不入正题。
(二)导入必须有较强的启发性。课堂教学的导入也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应通过启发,打开学生的思维,通过一系列教学手段或方式,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导入应有合理的针对性。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首先,必须建立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千万不能脱离教学内容任意胡说一通;其次,针对同一教材内容,不同的专业或者班级不同,学风也会有所差异,可采取不同的导入语,这也考验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古人云:教无定法。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应该不拘一格,多样化。为师者,应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群体特点,因材施教,灵活运用不同的教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 漪.语文教学谈艺录.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高岳成.例谈语文课堂教学导入二十方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10)
[3]王清若.例谈中职语文趣味课堂导入艺术[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3)
[4]倪文锦,于黔勋.语文: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韦江莲(1982— ),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
(责编 江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