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娟 蒙俊健
【摘 要】本文论述信息化环境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任务驱动型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兆欧表的使用”教学为例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学情等进行分析,提出要以混合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将信息化资源与教学过程相融合,从课前探究、课中导学、课后拓展等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 信息化教学 任务驱动 教学设计 兆欧表 电气设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B-0081-02
教学设计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和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理论科学安排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确定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策略。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中职学校电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和毕业后从事电工、维修电工等相关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网络学习已成为新的学习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在不断加强与深化,笔者尝试以混合式学习为基础,应用任务驱动型一体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将信息化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兆欧表的使用”教学内容为例,探讨信息化环境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任务驱动型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兆欧表是电力、通信、机电安装和维修以及利用电力作为工业动力或能源的工业企业部门常用而必不可少的电工仪表,在电气安装、检修和试验中应用十分广泛。“兆欧表的使用”是电工上岗考核中应知应会目标中的重点内容,掌握兆欧表的使用方法,能正确测量绝缘电阻是电工相关专业的一项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在课程中的作用以及岗位能力要求,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兆欧表的结构,掌握兆欧表的用途、选用条件、使用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2)能力目标:能正确选用兆欧表和检查兆欧表的好坏,能安全、正确使用兆欧表测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并判断其绝缘电阻是否符合要求。(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安全规范操作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养成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安全文明生产的职业习惯。
(三)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是选择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分析和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关键。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立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一是判断兆欧表的好坏,二是使用兆欧表测量电气设备绝缘电阻的方法。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学难点为兆欧表的接线方法和使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时正确读数。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设计需要以学情为依据。本课程的学习对象是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次课之前,学生已经对电路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了万用表的使用和三相异步电动机、变压器等内容,已基本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变压器的结构特点,能用万用表欧姆挡测量电阻,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电工仪表操作能力。但由于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动画、视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降低学习难度,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拓展学生的技能。
二、教学设计思路
在课程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以任务驱动为教学主线,辅以提问、讲授、启发式、演示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以混合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将学习项目分解为由浅入深、彼此关联的教学环节和子任务,将学习项目的各知识点穿插在各教学环节和子任务中,让课本知识为项目服务,降低学习难度,克服中职学生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注意力不够的缺点。
随着清华网络教学平台、蓝墨云班课平台、微信群、QQ 群等学习交流平台的出现,以及微课、教学视频、动画、仿真软件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综合应用,理论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易学易懂,极大地突破教学困境。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开发由微课、演示动画、教学视频、任务书等组成的教学资源,运用混合学习的理念,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和课前探究。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教师课前准备好介绍兆欧表类型、基本结构、用途、选用条件的微课,兆欧表使用前检查演示动画,绝缘电阻测量方法的教学视频,以及演示动画、电气绝缘损坏发生火灾的视频资料、任务书等教学资源,并在开课前三天上传至班级 QQ 学习平台。学生下载查阅教师上传的微课、教学视频、动画等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课前探究,师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讨论、答疑,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兆欧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
(二)课中导学。课程教学在电机与变压器实训室进行,实训室有 ZC一7 型兆欧表(25 台)、万用表(学生工具包自带)、单相照明变压器(25 台)、三相异步电动机(15 台),每个学习小组由 2 名学生组成,2 个小组组成一个大组。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各种教學资源,体现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各教学环节如下。
1.引入新课(5 分钟)
一是播放电气绝缘损坏发生火灾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引起火灾的原因;二是通过提出问题:如何检测和判断长期使用的电气设备有无绝缘损坏、短路或漏电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入新课;三是发放学习任务书,让学生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带着任务进行学习。
2.任务实施
任务一:认识兆欧表(15 分钟)
教师展示兆欧表实物,让学生详细观察实训桌上摆放的兆欧表,提问兆欧表的结构特点、应用场合和主要用途及选用原则,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然后通过兆欧表教学课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兆欧表的结构、用途及选用条件,学生完成任务书中相关的填空题。通过刺激回忆、实物展示讲解、引导总结和书写的方式,讓学生掌握兆欧表的基础知识,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用兆欧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任务二:检查兆欧表(15 分钟)
提问学生兆欧表使用前应怎样检查其好坏,抽查学生完成课前学习情况。播放兆欧表使用前检查演示动画,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兆欧表检查的操作步骤、要点及注意事项,请一组同学到讲台演示和讲解兆欧表开路试验与短路试验的操作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操作,师生对演示操作进行点评和总结,然后学生分组完成兆欧表使用前检查操作和完成任务书的填空题,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及时点评总结。通过回想、动画演示、操作示范及学生独立实际操作,增强理解和记忆,让学生熟记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独立检查兆欧表是否完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安全规范操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任务三:测量绝缘电阻(40 分钟)
(1)测量单相照明变压器的绝缘电阻,判断其质量好坏。播放单相照明变压器一、二次绕组之间和一、二次绕组与地之间绝缘电阻测量的演示动画,引导学生观察绝缘电阻的测量的接线方法、操作要领、读数方法及注意事项,讲解绝缘电阻合格标准。请一组同学到讲台演示和讲述单相照明变压器绝缘电阻测量的接线方法与测量方法,师生对演示操作进行纠错、点评和总结。
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一是用万用表分别测量单相照明变压器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的电阻;二是用兆欧表分别测量单相照明变压器一、二次绕组之间和一、二次绕组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并将测量结果填写到任务书相应的表格中;三是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变压器的好坏,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及时点评总结。
(2)测量电动机的绝缘电阻,判断其绝缘电阻是否合格。播放电动机相与相之间、相与地之间绝缘电阻测量的教学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绝缘电阻测量的接线方法、操作要领、读数方法及注意事项,讲解绝缘电阻合格要求。分别请一组同学到讲台演示和讲述电动机绝缘电阻测量的接线方法与测量方法,师生对演示操作进行纠错、点评和总结。
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一是用万用表分别测量电动机三相绕组的电阻;二是用兆欧表分别测量三相绕组相与相之间、相与地之间绝缘电阻,并将测量结果填写到任务书相应的表格中;三是根据测量结果判断电动机的好坏,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及时点评总结。
通过“视频动画演示—实操展示、讲解—实际操作”三个渐进环节,学生按照操作规范探索巩固,掌握单相照明变压器的绝缘电阻和电动机的绝缘电阻的测量方法,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设备是否合格,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3.巩固总结(15 分钟)
分别抽查两组同学到讲台上演示单相照明变压器的绝缘电阻和电动机的绝缘电阻测量方法,师生共同对单相照明变压器的绝缘电阻和电动机的绝缘电阻测量方法进行归纳总结。通过随机检查了解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对存在问题进一步分析,强化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三)课后拓展。课后拓展是知识巩固和课堂学习的延伸。根据课堂教学和教学内容,在课后为学生设置开放性的作业,一是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的思考与练习题,二是请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为什么不能用万用表欧姆挡测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后拓展学习,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更新换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需求,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中职学校教学发展的趋势。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促进中职学校课程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各自的优势,是提高中职学校课程信息化教学水平、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萧 峰,姜忠喆.怎样设计教学情境[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2:2
[2]王 勇.翻转课堂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55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