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明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常听学生抱怨作文难写,也常看到老师们的困惑:作文教学花费的气力最大,可总是收效甚微。造成了“学生怕写,教师难改”的尴尬局面,着实成了语文老师的一块心病。那怎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打开学生写作的思路呢?笔者结合多年作文教学实践,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自然情趣、复活经典游戏、开发海边嬉戏以及自创多彩游戏等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合理引导,使学生们体验到作文的情趣,享受到作文的快乐。
关键词:作文;生活;快乐
在教学实践中,常听学生抱怨作文难写,也常看到老师们的困惑:作文教学花费的气力最大,可总是收效甚微。造成了“学生怕写,教师难改”的尴尬局面,着实成了语文老师的一块心病。我认为,习作教学之所以这般不容乐观,归根究底原因有三:1、缺乏积累,语言贫乏;2、脱离生活,内容空洞。3、说易写难,表达不出。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寻到一个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且受师生双方都欢迎的方法呢?
一、体验自然情趣,提纯儿童感受,让作文成为儿童生活的享受和幸福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体验是作文的生命。童年时期,对大地的观察和感受,与大自然之间的理解,是所有感受的来源。
农村是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农村的孩子们自小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繁茂的树木、广阔的田野、神奇的晚霞、青山绿水、花草野果……如许多姿的自然风光给咱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资源加入了新鲜的源头活水,给孩子们以美的熏陶。只要我们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那么他们描写生活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写作源泉,就可以为他们抒写真善美奠定基础。
田园风光、名胜山水、农村新貌等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我们预想在习作活动中指导学生观察身旁的事物,投身于熟知的家乡寻找美的足迹,让学生在取材中发现美,在习作中描写美,抒发情。
1.采田园风光。农村田园风光美,美不胜收。油菜花开、水稻穗抽、菜地碧绿……形态、颜色、生长过程,各有特点,根据季节的交替变化构成了一幅又幅美丽的画卷:春天百花绽放,生机勃勃;夏天赤日炎炎,暑气逼人;秋天果实累累,秋色宜人;冬天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普普普通通的、不引人注目的甚至是被人遗忘的事物中,去发现事物的潜在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热爱之情。这些都是学生习作的好素材。
2.赏名胜山水。松门周边景点众多,峒下沙滩、水桶岙、石塘石堡楼、千年曙光碑……各具特色。在游玩、自豪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习作兴趣。
3.观农村新貌。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了农村的无限生机。过去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矮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错落有致的高楼。以前狭窄而泥泞不堪的小泥路现在已经建成了一条条四通八达、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而且路边的绿化郁郁葱葱,把道路装点得生机盎然。观察农村新貌,描绘农村美景,激发热爱家乡之情,习作中更能抒发真情实感。
二、复活经典游戏,给予活动自由,使学生的习作拥有汩汩欢唱的源头活水。
丢手绢、滚铁环、跳皮筋、翻花绳、老鹰捉小鸡、捉蜻蜓、摸鱼、捉泥鳅、爬树、爬山、到稻田里嬉戏、到水塘里嬉闹……那些往昔使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健身游戏,如今已经被电动玩具、电子游戏等一些现代化的玩具替代,而渐行渐远。现在的孩子玩什么?上网、聊天、电子游戏……电脑游戏人物逼真,有声音,有画面,有故事,还有虚拟奖励,怎会不吸引孩子?只是,这类游戏造成的是孩子的孤独的童年,孩子们总是自己玩自己的,缺少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现代科技游戏开发商在一味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的同时,忽略了孩子的体格训练。
我们应该让尘封多年的各项老游戏“重出江湖”,从过去时变为现在时,让我们的童年穿越当今孩子的童年。这样,孩子在玩中学,在动中思,在乐中会,在会中创造,实现了嬉乐活动与习作的同构共生。
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去做。无论是课堂上的集体活动,还是课间的自由活动,都必须明确习作的要求,使孩子们有准备地参加活动,有效地落实习作训练。
1、寻找资料。通过书籍、网络等各种渠道搜寻我国的传统游戏有哪些,以及它们的具体玩法。
2、采访。访问爸爸妈妈或长辈,看看他们小时候喜歡玩哪些游戏,如何玩,是否要用到道具,是什么道具。
3、做道具。学习制作一些游戏的道具,例如:毽子、铁环、小石子……
4、向自己的家长学几样游戏本领,最好学到精湛。
5、分享学会的本领。将自己学到的拿手绝活教给自己的伙伴,分享游戏的快乐。
6、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游戏汇报表演会,让每一个学有所成的学生都来展示自己的游戏本领。
通过在习作之前,有目的地引导孩子们去实践各种游戏,让其玩得开心,做得有乐趣,并从中获取习作资源,让“写”着实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
三、自创多彩游戏,张扬学生个性,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言语交际和写作的素材。
弗罗伊德说:“每一个游戏着的儿童与创造性作家一样,是在创造一个他自己的世界,或确切地说,他是在以一种使自己快乐的新的方式重新安排他世界里的东西。”“创造性艺术家与游戏中的儿童是一样的。他创造了他极认真对待的幻想世界——即是说,他向这一幻想世界赋予了极大的情感——而同时又将它与现实世界严格地区分开来。”弗罗伊德的阐述说明了孩童的游戏心态其实和作家的创作心态是类似的,他认为从儿童游戏的心理状态中能够找寻到作家的创作规律。那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就更应该从儿童的“游戏”中发现实现小学生写作能力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了。
习作即生活,习作即体验。学生只有在快乐的历程中感受生活带来的乐趣,享受生活给予的情趣,他们的习作才能个性化,才能多元化,才能自由化,才能生活化。我们的学生也才能够乐写,进而达到易写的程度。也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体验到作文的情趣,享受到作文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3]祁寿华.欧美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M].南京:江苏就教育出版社,2011.
[5]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