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合作探究

2019-08-11 23:49李红军
考试周刊 2019年52期
关键词:合作数学课堂创新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着重于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把“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提高学习能力为中心”,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理念、调整思路、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学生今后长远的发展,为学生的人生增光添彩。

关键词:数学课堂;合作;探究;创新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近几年的学习实践中,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进入数学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笔者以学生的“合作探究”为实践的切入口,旨在以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新的教学形式和新的学习方法,全面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

一、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的含义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深入开展教改,面向全体学生,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立足点是: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学校教育則是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环境——创建一种对知识主动追求、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及校园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因此,以此为基础,以“探究性学习”为突破口,合作探究改革数学课堂。旧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探究能力下降,限制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是关系到一代人的素质,甚至是整个民族素质的重大问题。我们深感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素质教育呼唤“探究性学习”,强调素质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应付之于实践。端正教育思想,革新观念,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

(一) 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将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自觉需要;教育者要承认学生的差异,通过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主动发展。

(二) 自主性原则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是起主导作用的,但这种主导是以保证学生自主性为前提的。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并且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主活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三) 活动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是在活动中进行的。教师所设计的自主学习活动既包括“外显”活动和外显活动的内化。这种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能使每个学生在自身感受中得到发展。

三、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策略

根据我校实际,形成自己的“学、议、导、思”课堂教学模式,以自学探究问题研讨为中心,一切教学活动围绕自学探究展开。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分为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展示点评、反馈拓展四个部分,其中课堂教学活动以小组讨论展示的形式展开。学生在此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集体研讨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感受求知的激情与学习的快乐。

(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

(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

2.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

3. 指导学生合作探究、拓展创新。进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主动参与、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例如:我们在学完“勾股定理”后,提出“怎样探求勾股数?”以及学完“圆的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等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四) 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

数学教学中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是一种探索,也是当前数学教育的发展潮流。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更多,它与传统封闭型题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效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数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

围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发现学习中的成功与不足,反馈矫正,拓展应用,以学为主,开拓进取。在这样自主的总结、矫正中,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知识的积累过程,体会学习的艰苦,同时也感受学习的幸福,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良好的意志品质、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合作探究给学生了解教材、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研究教材、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营造积极的、宽松的、和谐的气氛;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使之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尧城,向鹤梅.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郭振发.数学教学中的合作探究[J].教育界(中旬),2014(1).

[3]安旭.数学中的合作探究方法[J].读写算(教研版),2014(4).

作者简介:

李红军,云南省泸水市,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老窝镇中学。

猜你喜欢
合作数学课堂创新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