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军 刘金辉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对一例在盲校随班就读的Asperger视障儿童进行诊断分析和康复训练,把入学和目前的情况进行对比,并对辅导效果进行分析和思考,同时对融合教育的认识进行了思考和简要探讨。
关键词:孤独症;Asperger氏综合症;视障儿童;融合教育
1994年,世界特殊教育大会在《萨拉曼卡宣言》中才提出融合教育理念,主张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普通儿童安置在同一个教育环境,与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孤独症是一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典型症状是社会交流、交往缺陷和行为方式、兴趣或活动内容狭隘、重复。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倡导对孤独症儿童实行融合教育。很多研究表明,在自然条件下的教育环境中,孤独症儿童有许多机会面对和处理各种不同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其语言能力及社会性发展,帮助他们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我认为,如果我们搁置视觉障碍这一点,把有孤独症的视障儿童和其他非孤独症的视障儿童安排在一个班级学习和生活,是在盲校内部的一种融合教育形式。同样也能对孤独症儿童起到康复作用。
一、 个案基本情况
林林,男,11岁,出生年月:2008年11月15日,入学时间:2015年9月1日。天津市河西区人,父母均为高级知识分子,为高级工程师。生孩子时较晚,属于晚育。独生子。视力障碍程度三级。
入学时情况:整天呆坐在位置上,不和班内的同学交流。集体活动时,总漠然地待在一边,不会主动参与,老师用很多种方法引导他参与集体活动,他都是不予理睬。有同学主动跟他打招呼,吓得他绕着教室转圈跑,上学必须按固定线路,平时坐地铁回家在学校附件的站点上车,有一次下雨,他的妈妈说咱们打车回吧,他立马显得比较焦躁,死活不上出租车,甚至又跑回校园里,最后没有办法,他的妈妈带他还按原来的方式和路线回家,走路到学校附近的地铁站,然后乘车回家,下了地铁再走路回家。
在学校,老师教用算盘计算,他痴迷于圆形算盘珠,拿起来就不肯放下,一直在那玩算盘珠。做计算的时候,他在听到老师出题后,会停顿一会,就像仪器接受信号一样,然后给出答案,一般他说出来的都比较准确。后班主任通过和其他科任老师交流上课情况,在回答别的老师的时候,情况类似。据他的奶奶叙述,他的妈妈和姥姥也有类似强迫的行为,很多事情都一板一眼,按照固定的模式来进行,一旦有变化,就会引起焦虑。
有一次作业本不见了,他就在经常放作业本的位置找,其实作业本就放在离这个位置不远的地方,找不着的时候就急得捶自己的头,一边捶一边念叨:“怎么就找不着呢,怎么就找不着呢……”
有一次被老师批评了,他低着头一直不说话,突然冲到窗户边上,把头不停地往墙上撞。还有一次是拿着盲笔尖扎自己的脖子,有自伤行为。
很少模仿,不会做假扮游戏。语言较好,会简单的词,拒绝别人的碰触,理解简单的生活化语言,但很少主动求助。
性格比较内向,倔强,遇到自己不顺心的事在家长面前会大发脾气,在老师面前能够克制一下,但是会以哭闹来抗议,偶尔也在老师面前出现生气拍桌子、跺脚、扔手中的东西等行为。
二、 分析與评估
2013年颁布的DSM
V中指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主要特征为:社会沟通与社会互动(SCSI)和局限、重复的行为、兴趣与互动(RRBIA),若符合SCSI的3项标准和4项RRBIA标准中的2项,则可诊断为ASD。
Asperger氏综合症:以社会交往障碍和兴趣、活动局限、刻板和重复为主要临床表现,言语和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和儿童孤独症患儿相比,Asperger氏综合症患儿的突出表现是社交技能的缺乏,言语交流常常围绕其感兴趣的话题并过度书面化,对某些学科或知识可能有强烈兴趣,动作笨拙,运动技能发育落后。
根据上述入学时情况描述,林林同学表现出社会-情感缺陷,语言交流整合困难和肢体语言缺陷,建立、维持和了解人际关系的缺陷,同时存在刻板语言和动作强烈依恋或沉迷于特殊物品(如算盘珠)。对高频声音反应剧烈等表现,林林在数学计算和英语学习等方面表现出高于其他同学的学习能力,智商基本正常。
学校班主任老师对其进行了相关量表测试,结果如下:
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ABS)总分21分(>14分),“经常”8项。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总分36分(总分高于36分)并且低于3分的为7项(不到5项)评为中度自闭症。
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总分198分(>68分)可辅助诊断自闭症。
社交沟通量表(SCQ)为25分,大于15分。
综上,我们认为林林同学的表现符合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且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高度疑似患儿。
三、 目前的情况
林林入学后,一直在刘老师班级中学习和生活。该生是小学一年级来的,现在已是小学四年级,一直坚持随班上课,经过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历经近四年的训练和康复,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日常生活教学情境营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以给林林更多的良性语言的刺激。老师们采用多示范,多激发,少提问,少代替的原则,让林林逐步学会功能性的运用语言,建立用语言表达所见所闻的习惯,逐步地引导他学会表达自我想法。
引导林林在班中参与集体游戏,由程度好的孩子或者老师以孩子的身份在游戏过程中带动、示范与他人互动的方式;在日常生活教学中多鼓励孩子自己去找其他的大人或者孩子,并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逐步培养孩子如何参与他人的游戏以及邀请他人参与游戏的能力。看到他发脾气,甚至受到他突如其来的攻击时,不要流露出一点厌烦的情绪,相反用一种平静的心态去接纳他,用温和的语言耐心地教育他,或者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不理睬他,尊重孩子的人格并且理解他的行为。
林林现在的情况较一年级相比有较大改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能够与大人进行简单的问答式聊天;
2.在认知理解方面,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辨别并运用数字、颜色、形状、人物、类别、属性,理解物品的功能、简单的因果关系等等。但不会创造;
3.在与他人互动方面,别的同学跟他逗着玩时,不再吓得在教室绕圈跑,甚至表现出接受;
4. 在语言方面,能够理解大部分的生活化语言;
5. 在集体活动中,有一定的参与意识,有与他人互动的意愿,能够遵守简单规则,需频繁强调提醒;
6.在家庭训练中,能够在提示下进行简单的生活活动,例如:可以使用简单的家庭设施、能够独立进食、能够自理大小便等等。但是在家庭环境中不愿意配合大人做任何硬性训练,不喜欢让大人打乱他自己玩耍的环境。
四、 取得康复效果的原因分析与思考
(一) 家长和老师的长期关注和陪伴
父母是林林长期接触,而且很可能会终生陪伴的人。父母的陪伴为孩子打下坚实的独立生活的基础,让孩子能独立面对生活中的琐事,比如学会日常生活中如何吃饭、穿衣、睡觉以及简单的认知等等,林林的父母通过学校及机构培训,同时利用互联网自学提高了对孤独症的认识和学习掌握了家庭训练的相关技能,家长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决定了林林康复的效果和未来发展的空间。
老师的积极接纳也直接影响孤独症患儿在班级中的同伴关系,刘老师在对林林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建立正性的简单社会交往行为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鼓励和引导他接纳班内其他同学和他友好接触,鼓励班内其他同学和林林积极互动。在林林发脾气和出现自伤行为时,及时进行干预,并对其他同学耐心引导和解释,和其他任课教师及时沟通,注意在教学中根据林林的情况进行教学要求的调整,渗透康复训练。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和训练,林林在语言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方面都有改善。
(二) 校内融合教育的有效实施
如果我们忽略视觉障碍这一点,把有自闭症的学生和其他非自闭症的视障学生安排在一个班级学习和生活,是在盲校内部的一种融合教育形式。和其他盲生同学在一起生活、上课就可以是一种融合。集体教学中融入康复理念促进其发展也是一种融合教育的体现。
人的社会性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语言是最为重要的交往媒介,而语言的发展是在人与人的交流中进行的。社会交往能力的缺失是孤独症最根本的问题。融合教育为孤独症患儿提供了正常的环境和丰富的刺激,能有效地促进孤独症患儿的社会发展。随班就读增加了孤独症儿童和其他正常视障儿童的交往机会,以同伴为中介的社会交往训练是林林同学容易接受的方式。
语言发展的前提是使他们产生需要。孤独症患儿存在语言障碍,大多数处于沉默状态,很少主动与人交流。融合教育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刺激,如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校生活中的日常交流,都是对孤独症患儿进行语言教育的有效契机。孤独症儿童和健康儿童一起游戏时,需要彼此配合、相互交流;在课堂上,教室可以制造机会鼓励孤独症患儿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主动发言,并及时肯定,促进其语言的发展和社会交往意识的形成。
(三) 社会对孤独症的关注度提高及孤独症知识的普及
国家加大了对孤独症的扶持力度,设立了专门的津贴帮扶孤独症家庭,加大了康复设施的投入。各大医院、康复机构及社区,加大了对孤独症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每年全国各地都有蓝丝带等活动宣传和帮助孤独症患儿。人们对于孤独症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孤独症患儿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帮助。这些为孤独症患儿的康复、生活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降低了孤独症患儿父母面对的社会压力。
五、 结语
时代在发展,社會在进步。近阶段,国家大力倡导对孤独症患儿进行融合教育,林林同学的事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融合教育的意义和有效性,值得提出的是,融合教育不单单指在特殊学校进行随班就读这种特殊形式的融合,更多的是指把特殊孩子安置到普通学校,和正常的孩子们在同一环境下共同学习和生活,能进行日常交流和沟通,共享教育资源,体现教育公平。
毋庸置疑,融合教育对于孤独症患儿,对于其他各种类型的特殊儿童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的,这对于他们能更好地被社会接纳,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更好培养自尊、自立、自强、团结、互助、友善等良好品质等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条路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努力,共同推动。
参考文献:
[1]张欣,韩钰等.天津市特殊教育孤独症专题培训会议资料.2018.
[2]谢梦梦.轻度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8).
[3]刘学兰,李艳月.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与干预[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4]黎和敏,昝飞.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自伤行为功能评估及干预的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16(4):41-46.
[5]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于松梅,贾美香,杨晓玲等.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量表中文版修订的效度和信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9).
作者简介:
李建军,刘金辉,天津市,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