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田
摘 要 不唯因数学是个应用学科,现在所有学科教学都会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的应用题,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实践应用力而来的。在应用题教学中,指向实践是第一原则。然后是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具体教学内容来把握策略,以保证其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8,C9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8-0169-01
新课程改革之后,我们的教学特别强调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再把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的分数上——这是教育理念的本质回归,是符合教育初衷的。
就小学数学应用题来说,它的本意就是培养实践素养。但在传统教学中,受唯分数论影响,教师普遍认为应用题其实是给学生增加解题难度,让他们的思维多绕个弯——其实不然。我们必须要把应用题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应用素养上,才能体现其教学价值,也才能找到真正有效的教学策略。所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第一原则是指向实践,然后才是对学情和教学内容的把握。
一、让学生对应用题产生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的驱动,这对没有社会成长认知的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应用题的教学也是如此。
而我们发现,学生对应用题并不感兴趣。原因主要是两个。第一,难度太大,有些应用题是从成年人的思维水平和经验来设计的。小学生既没有相应的生活体验,又没有对应的思维水平,使他们对应用题望而生畏;第二,应用题脱离学生实际——我们教学应用题,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实践力,但有些题的设计大多是一些社会生活,学生一点亲近感都没有。所以就很难对应用题产生主动探究心理,小学生的好奇心再强,也激发不起来。
比如六年级“位置与方向”有个应用题,问“银行、市政府、工人文化宫……与政府广场的相对位置方向”。这里的生活内容,哪个是学生经常接触到、哪个是他们感觉亲切的?这完全是成年人的生活。显然,这对学生没有任何的吸引力,他内心的潜意识会想,“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内容加以稍微变化,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极大的探究热情。如把这此场所变成学校里的“花池、宣传栏、校门、教室”,或是小学生喜欢的“公园、图书馆、游乐场……”别看只是简单的内容变化,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完全不一样的。
二、避免题海战注重思维训练
有些教师在巩固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时,主要采用的策略是让学生进行大量练习——这种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第一,题海战给学生增加了学习负担,既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不利,又会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抵触心理,这与我们上面所说的要培养兴趣是背道而驰的。第二,应用题的变化其实主要是内容上,而知识点和思维途径是基本一致的(就如上面所举的例子,换成什么场所,其实还是方向和位置问题)。我们让学生进行大量应用题训练,其实又耽误时间,效果也不见得好。
所以,对应用题的教学来说,我们应该抓住它“换汤不换药”的本质。不要让学生去喝多少“汤”,而是让学生提炼出“药方”就可以了。换句话说,我们把应用题解题思维传导给学生。再怎样变化,学生也能解决——其实这也是对学生实践力的一种培养策略。因为,我们再怎么让学生大量练习,也不可能穷尽生活中所有问题。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总是会遇到新问题。
比如一道分数除法题,“小明2/3小时走了2km,小红5/12小时走了5/6km,问谁走得快?”正确的教法是告诉学生,这个问题是求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就是“距离除以时间”,然后把结果进行比较。至于题中的“主角”是“小明、小红”还是“汽车、飞机”,其实没有关系。把思路帮学生理清了,我们没必要给他们增加题量负担。
三、注意使用直观情境式教学
小學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是欠缺的,这是一个客观问题——有些应用题可能我们也确实不能转化为他们已经历过的生活。那么,学生理解题意的时候,难免就会出现困难。或者是,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成熟,对一些较抽象的知识点,不容易通过单纯的思维理清脉络。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构建情境、使用思维导图或让学生亲自体验等方法,将抽象的应用题尽可能变得直观易懂。
比如,有这样一道特别实际化的应用题,“小红烧开水需要15分钟,做作业用20分钟,打扫卫生10分钟,问小明做完这几项事情最少要多少分钟时间?”我们知道,这道题不是考核学生计算能力,而是真实考核他们的实践素养。需要学生判断,其中哪些事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而哪些事情是不能同时进行的。比如烧水是可以和写作业或打扫卫生同步的,而不能一边写作业、一边打扫卫生。而小学生这道题的错误率非常高,就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参与这些家务劳动。所以,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图片:一名小学生在埋头写作业,而不远处的炉子正烧着水——学生一看这张图,马上就明白怎样解题了。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用题就是我们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实践力最常见、最有效的抓手之一。在教应用题时,教师一定要把第一视角放在培养实践力上,然后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能力等因素合理设计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杨海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分析[J].中外交流,2017(5).
[2]蒯希良.自主探究模式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