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在基层胸痛中心A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2019-08-09 05:29何兴梅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5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何兴梅

【摘 要】目的:探究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在基层胸痛中心A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的对照组为2018年1月-2018年7月实施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前的250例AMI患者,观察组为2018年8月-2018年12月实施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后的250例AMI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入门到转出医院的时间、完成首份心电图时间的检查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门到转出医院的时间、完成首份心电图时间的检查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用时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胸痛中心采取采取优化护理急救路程的方式,能为AMI患者的救治赢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基层胸痛中心;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5--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急性心血管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治疗后疗效以及预后对时间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胁[1]。有资料显示,该疾病越早进行有效治疗,能为患者救治争取时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2]。基层医院因为医疗技术以及抢救设备有限,特别是在胸痛疾病方面不能快速诊断治疗,不能在黄金时间段进行救治,但是通过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基本救治处理,为患者赢得救治时间与条件,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并发症发病率具有一定的作用[3-4]。为进一步了解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在基层胸痛中心A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现对我院进行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前的250例AMI患者与优化后的250例AMI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的对照组为2018年1月-2018年7月实施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前的250例AMI患者,观察组为2018年8月-2018年12月实施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后的250例AMI患者。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27例,女性患者123例,患者年龄在40-87岁,平均年龄在(64.89±3.76)岁;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129例,女性患者121例,患者年龄在40-88岁,平均年龄在(64.97±3.2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急救模式,具体实施方式实施如下:(1)患者入院后护士对其进行评估后进行分诊;急诊医生接诊后开具心电图以及血液化验等常规检查项目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符合AMI的诊断标准,在安排相关医生进行会诊;(2)明确诊断后,如需转院患者,在给予治疗意见的同时建议患者及家属进行转院治疗;(3)做好转院前的相关准备,完善转运前的相关治疗以及护理,将病历及检查报告等整理好与患者一起转运至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观察组对急救流程进行优化,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针对胸痛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分检护士需熟练掌握胸痛分诊流程图,对患者进行快速分诊,将病情严重患者立即安置抢救室进行抢救,并为患者办理好病例及相关资料,同时通知急诊医生;(2)抢救室护士分工合作,在给予患者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同时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将检查数据上传到急诊治疗群并做好标志,另外的护士进行血标本的采集,当急诊医生收到心电图报告进行确认,给予处理意见的同时建议患者及家属转至上级医院进行治疗;(3)医生给出建议后,医生护士协力合作,抢救室护士给予患者口服双抗药物,并联系急救车,完善转运前的各种准备,医生负责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整个交接过程中,需要对转运地点、路线以及上级医院联系人员进行相关衔接,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

1.3 评价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门到转出医院的时间、完成首份心电图时间的检查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入门到转出医院的时间、完成首份心电图时间的检查时间。

观察组患者入门到转出医院的时间、完成首份心电图时间的检查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用时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为冠状动脉急性或者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多为剧烈并持久从的胸骨后疼痛,该病的病死率高,不过越早发现治疗对患者的益处就越大。但是患者首先接触的是基层医院,因为基础医院的医疗技术及设备限制,对该疾病的救治稍显不足,因此胸痛中心的诊疗成为治疗的关键,通过对胸痛中心采取优化护理急救流程,不仅能为患者争取救治时间,还能减少病死率,提高患者满意程度。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入门到转出医院的时间、完成首份心电图时间的检查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用时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基层胸痛中心采取优化护理急救流程,从患者入院开始开通绿色通道、减少绕行、缩短时间,缩短D-To-B 时间,美国将急性心梗者从就诊到PCI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简称“门球时间”)——90分钟定为“金标准”, 通过各个环节的协作,快速区分病人危险程度,使高危病人快速接受手术或药物治疗,把危险程度降到最低,为救治患者争取时间,通过医护人员的紧密配合,分明明确,不仅提高医护之间的默契还能提高抢救效率。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基层胸痛中心采取采取优化护理急救路程的方式,能为AMI患者的救治赢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王琦, 李虎, 欧东波,等. 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的建立及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 安徽医药, 2017, 21(6):1144-1147.

刘慧. 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提高主动脉夹层病人治疗效果的作用[J]. 护理研究, 2017, 31(31):4026-4028.

佚名. 优化护理流程对减少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术中介入护士辐射的效果[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8, 38(8):617-620.

邵红, 解芳. 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6):22-24.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