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增顿珠
摘 要 新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问题”在学生活动中的重要性,问题既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活动的主线,同时学习过程又可以看成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有效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B01,R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6-0071-01
从一定意义上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发展、发明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推动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起点的“问题教育”。因此,我们应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那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一、创设良好环境,让学生“敢问”
由于小学生表现欲望强烈,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认可,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给与学生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到自己受到教师的关注和认可,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秀表现和发展。
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学习者、合作者,以此从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
其次,要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课堂中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有心理安全感,敢于提出问题。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发问、允许补充、允许争论、允许出错、允许改正。
再次,要形成积极的评价机制。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发掘其中的闪光点,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教师对学生一句简短的激励,一个肯定的手势,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鼓足其提问的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激活其创造潜能。
二、提问要具有目的性和导向性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不能提一些与教学任务完全无关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课本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设计出具有较高水平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思维方向,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加乐于参与到日常地教学中去。如果教师的课堂提问导向性不明确,就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导向性必须十分明确,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思维方向。
三、提高思维能力,让学生“善问”
首先,教师必须要有问题意识。不少教师本身就缺乏较强的问题意识,不能或不善于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教师没有良好的质疑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必须先行一步,提高自己独到思想。
其次,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会问”、“善问”。有部分学生尽管思维比较活跃,但因存在知识、经验、语言等方面的不足,或限于思维水平的障碍,提问不得要领,缺乏深度。教学中,教师要在巩固学生已有问题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发问水平。要特别注意给学生造就萌发问题的机会、产生问题的空间、去品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如在教学《年、月、日》后,留给学生发问的机会,“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年、月、日这些时间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如:多少年为一个世纪?为什么有些年份的第一季度的天数不一样,有几种情况?等等。
四、提问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合理选择提问对象,尽量兼顾每个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全面了解全班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基础知识的差别,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要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在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回答对象。如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比较困难的提问就应该选择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而对于相对简单的问题则选择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真正做到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平等,这有助于差等生培养自信心。
五、正确处理学生的回答结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正确的打出来,对于打不出或者答错的学生,教师不能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罚站或其他处罚,这不仅有伤学生的自尊,而且会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而不是错误本身,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的原因并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思维模式。
总的来说,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问题促使学生思考,让思考带给学生收获。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方式虽然多样,但是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其次是提问需具有目的性以及导向性,同时还需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在选择提问对象时应该要尽量照顾到班级的每个学生,最后还需要正确处理学生的回答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