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畅 于丽(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数理系科171体育部 北京 102617)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人类前所未有的依赖网络,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行为。在教育领域里,互联网正如引擎一般,快速推进了教育教学变革,在线课程借互联网为载体对人类的社会体验、学习行为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校健美操课程因集音乐、舞蹈、体操、时尚等元素为一体,带给学生轻松、优美的运动体验,对人的身心健康和团队协作意识有着积极影响而深受学生喜爱。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成果的取得,为打造“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优质体育课堂,本文对我校健美操必修课运用在线课程进行辅助教学所取得的教学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中出现的症结,以期为普通高校构建好体育在线课程提供切实有效的借鉴和参考,不断深化高校健美操在线课程使课堂内外一体化,为实现“终身体育”提供有效的途径。
在线课程是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辅助设备广泛应用的背景下诞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我国学界将“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Open Online Course)”的英文缩写“MOOC”直译为“慕课”。2013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强调了慕课对高等教育产生的革命性作用,由此揭开了慕课在全球教育领域的研究及推广热潮。
(1)网络平台开设体育在线课程的数量参差不齐。
通过国内多家开展在线课程的网络平台进行调查发现:以学堂在线(http://www.xuetangx.com/)为例,其中包括“体育舞蹈与文化”、“网球技术动作入门”、“排球”等课程的体育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测试习题等数量非常多。同时,多家国内在线课程代表性网站也存在未收录体育在线课程的情况,如新浪公开课等。由此可见,当前国内高校体育在线课程尚未引起学员们的足够重视。
(2)已开设的体育在线课程选课频数远低于其他在线课程。
体育在线课程相对其他在线课程比较而言,存在点击量少,访问量较低,由于部分网站推广力受到局限,甚至导致其学习人数少得可怜。将体育在线课程应用于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学校少之又少,导致在线课程在学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还处于刚起步的运行状态。用选课频次计算,发现选修次数远低于其他学科在线课程。说明体育在线课程在大学生群体间的影响力有待提高。
体育课是要学生身体参与运动练习的课程,决定了通过网络的在线课程只能作为辅助教学。当下,智能信息化的数字资源被优选成为教具,使教材活灵活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和课堂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精准抓住教学重难点。
(1)实验法。
选取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7级(大二年级)和2018级(大一年级)健美操必修课五个教学班,共计129名女生为研究对象。把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64人;对照组6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纠错、学生展示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实验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辅助以在线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实验前对两组同学进行基本的身体素质测试和健美操专项技能测试,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为0.343>0.05,说明两组学生在基本的身体素质和健美操专项技能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为避免产生教学进度和效果的差异,实验中均有本人进行授课,尽量保证两组在教学进度、学习内容和场地等条件保持一致,期末时由我校其他健美操教师根据评分标准统一进行考核评价。
(1)在线课程辅助教学后,有效提高学生健美操技能水平。
健美操动作技术包括:动作熟练性、舒展度、准确到位、情绪和自信,每一项分值25,满分100分,经过一个学期学习,期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评,具体数据如下表:
表1
实验数据得出:P=0.008,P<0.05表明两组数据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表明运用在线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健美操技能水平。
(2)在线课程辅助教学后,有效提升学生团队编排能力。
按照教学大纲的考核要求,期末学生可自由组合4-6人的团队进行编排后的展示,编排的内容:开始和结束造型各四个八拍、全套动作自选小节编排八个队形,队形变换要求保证组内成员均需有较大位置变换。
表2
如表所示,考核后的两个组的成绩平均分是对照组79.02分和实验组86.56分,数据检验后P=0.0001,P<0.01表明两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表明,采用在线课堂相结合的班级,团队整体编排水平和能力均有所提高,参加创编的积极性也提升了。
可见,我校健美操必修课运用在线课程辅助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得良好效果。
由于课程的视频制作已经完成,修订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以后,在新课程的更新无法像传统教学一样同步匹配展开,反而出现滞后的现象。导致现有在线课程无法满足两个年级大规模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线课程需要进行按时更新视频、管理课后笔记和修改课件、评价作业等工作。均需教师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非常熟悉互联网的操作模式。而教师的年龄结构导致对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掌握出现滞后不会、使用不精的现象。以至于课程模板内容更换不及时,学生反馈不能及时回复,个性化在线课程教学平台的使用率不高。
研究资料表明,国家开放大学于2013年开始,基于Moodle学习平台建设了大批支持教、学、测、评一体化的课程。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应主动地应对这种趋势,不断提升自身对信息科技技术的掌握和提升。
毋庸置疑,体育在线课程为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提供了学习空间,对体育教学的实践起到创新融合的作用。尽管这样,目前很多高校都有现成的大学体育教学平台,只是很多高校都是封闭式的,仅限本校师生使用。为更好发挥和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在线课程规范制度化以及建立健全共享机制势在必行。
高校在线课程的设计和制作,需要综合人、财、物、事等一系列资源。组建一支教学实践能力强、业务技术过硬的教师团队尤为重要。专人专责在线课程管理工作,课程建设还需大量资金维持,合理节约利用相关资源,有效减少支出为重中之重。
此外,加强与学校主管领导和区域内高校协同合作的模式可借鉴实施,建立合作机制,进而可持续性的共享共建体育在线课堂,使全部学生都受益,发挥其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