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奇 杜丽丽
【内容提要】2019年6月8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主会场启动及宣传展示活动于6月7日至10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中国40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齐聚羊城,充分展现了中国非遗保护的生动实践。
【关键词】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启动 宣传展示活动
2019年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于6月7日至10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中国40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齐聚羊城,通过展览、展演、座谈、论坛等系列活动,展现中国非遗保护的生动实践。
6月7日晚,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暨主会场展演活动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大会堂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出席并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欧敏行女士等参加展演活动。李金早表示,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名录制度、分类保护政策、传承能力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各项工作持续推进,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之路。非遗传承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丰富多彩的非遗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竞相绽放,形成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景象。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系列活动,既是展现中国非遗的活跃实践,也是总结非遗保护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彰显非遗保护的中国责任。
当晚的展演活动分为“天、地、人、心”四个板块,40项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的项目先后亮相,金明春、蔡锦镇、丁凡等多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登台献艺,展示了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南音等的魅力,精彩的演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同时,演出现场还借助动画演示、卡通人物互动、演员近距离表演等方式,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生动地了解各个项目的形式与内涵。
作为主会场活动的重头戏,“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展示体验活动”于6月8日至10日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举办。活动将“静态展览”“动态展示”“活态展演”“互动体验”四个方面有机融合,按照“情景化、体验化、专题化”的设计思路,展开了观众与活态的非遗对话。40个项目,450件(套)实物展品,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多位非遗传承人的现场展演及与观众的“零距离”互动,共同呈现出中国非遗的深厚底蕴和恒久魅力。
我国政府自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积极参与国际行动,为人类非遗保护做出贡献的同时,也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之路。此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集中展示了40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既是中国非遗保护实践成果的一次生动“汇报”,也展现出近年来中国在非遗保护方面的新气象、新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示体验活动的三个单元,充分展现了空间、时间与人的和谐关系:第一单元“天籁之音”集合了40个入选项目中的表演艺术类项目,包括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粤剧等。第二单元“天工匠心”主要展示传统手工艺类项目的丰厚内涵,包括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等。第三单元“天人合一”由三个小板块构成,展现中国人认知自然、诉说历史、礼敬先祖的理念与智慧。第一部分展现史诗英雄的文化情怀,如格萨(斯)尔、玛纳斯等项目;第二部分展现民族智慧,包括中国珠算、二十四节气等项目;第三部分展现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包括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等项目。
展示体验活动以非遗的不同类别为线索展开,通过展览、展示、展演和体验的形式,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方式,对40个入选项目的历史背景、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传承方式、价值意义与保护成果进行全面介绍,集中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哲学思维、审美理念、道德观念,以及“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协和万邦”的国际观。
三天活动期间,现场还组织举办了多场体验课程,由各项目传承人介绍项目内容和特点。课堂外,有众多观众在传承人指导下参与分享体验活动,如龙泉青瓷拉坯展示体验、福船船模构件拼装展示体验、木拱架模型搭建体验、宣纸捞纸展示体验、珠算体验、中医针灸针法体验等。这些体验活动吸引了各年龄段观众,参与者均乐在其中,意犹未尽,在互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表演艺术类项目,则把演出带到展厅现场,在“情境”中完成现场展示。各个项目依次进行,“你方唱罢我登场”。现场观众更是参与热情高涨,将展演传承人层层围住,频频互动,每到精彩处,发出阵阵喝彩与掌声。
这一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的全国非遗展示体验活动精彩而短暂,但非遗保护与传承依旧是长路漫漫,任重道远。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探索实践,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要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在未来焕发新的生机,呈现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