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金明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工作开展时,任务驱动法理念有效渗透,从而提高学生任务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想优化教案质量,充分发挥教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务必探索任务驱动法应用策略,通过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来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下文首先介绍任务驱动法理念,然后分析任务驱动法具体要求,最后重点探究任务驱动法应用策略。以便为同行提供参考,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一、任务驱动法理念
所谓任务驱动法,指的是通过任务执行的方式为学生分配学习任务,以此强化学生学习意识,增强学生责任感,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做自我的主人。任务驱动法通过资源整合、任务合理分配等方式引导学生保持良好学习心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既能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又能高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与此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确保理论知识在实践中高效运用[1]。
二、任务驱动法应用要求
(一)教材情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以传递道德和法治知识、提升初中生道德水平、增强法治意识、客观认识自我等内容为教学目的。教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提供方向,在师生的默契配合下完成教材知识点传递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变化,教材内容相应调整,这为任务驱动法运用提供了机会,在满足教材教学需要的基础上,从整体提高教材教学质量[2]。
(二)学生情况
初中生在新的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陌生感,从而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注意力集中程度,以及专业课程学习效果。再加上,初中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理论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存在差异,并且初中阶段学生认知能力有待提高,理论知识理解能力、运用能力较弱。综合多种原因,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全面了解学情,充分尊重学生差异,有计划的应用任务驱动法,促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这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有促进意义。
三、任务驱动法应用策略
任务驱动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教师应从教材出发,全方面考虑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现状,探索任务驅动法应用策略,以此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确保道德与法治教学任务高效完成,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在教案中详细列举任务驱动法具体应用,以便为实际教学活动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3]。
(一)创新教学方式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便为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起到铺垫作用。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持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对该课程重视程度,促使学生集中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注意力。讲解《我与社会》知识点时,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教学任务,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上学期间社会关系”、“放学期间社会关系”分析活动,从而学生能够客观认识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以及地位。并且教师为学生赋予不同的社会身份,使学生在规定情境中全身心体会不同社会身份的作用,这对学生日后规划、社会关系分析有重要意义,同时,学生能够对《我与社会》知识点加深印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接下来教师为学生提供自由讨论时间,引导学生认真总结任务驱动法应用意义,之后教师做最后总结,借此优化道德与法治——《我与社会》课程教学质量[4]。
(二)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学习《法律在我们身边》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陈述家庭规定、班级规定、学校规定,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说出国家规定,学生约束自身权力的同时,还要具备维权意识,即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一般来讲,消费者权益受侵犯现象较常见,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形式了解学生维权意识以及所掌握的维权途径,从而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此外,这能为任务驱动法运用起到基础铺垫作用,调动学生对《法律在我们身边》知识学习的热情,课程教学任务完成的过程,即学生法律意识强化的的过程。
(三)合理分配学习任务
大多数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较低,究其原因,教师所设计的教案脱离教材和学生实际,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教师在忽视初中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长时间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同时,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知识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教案中关于任务驱动法运用的具体内容,即教师合理安排学习任务,例如布置区分“法治”与“法制”这一学习任务,管理学生在任务执行阶段遵循理论介绍、案例列举等程序,其中中下等生负责理论知识整理,上等生负责实例列举,使学生在理解“法治”与“法制”定义的基础上,正确运用“法治”与“法制”词语,从而能够提升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自信心,并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有目的的完成学习任务。总结可知,任务驱动法合理运用,能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这对理论知识巩固、专业素养提升有积极作用[5]。
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我国正处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中,教师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法,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道德意识和法治理念。学生理解、巩固理论知识后,能够将所学知识更好的运用于实践,因此,能够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为初中生日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设计教案时,应以此为借鉴,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合理分配学习任务来优化教案质量,确保课程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最终能为社会优秀人才培养、法治道德社会构建提供有力支持,取得和谐社会建设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开洲.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3(3):131-132.
[2]李国荣.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8):268.
[3]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2):104-106.
[4]许诚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建议[J].学苑教育,2017(8):16-17.
[5]李应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