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
[摘 要]陌生化策略指的是借用诗学概念中的陌生化理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师语言中的陌生元素,让学生在熟悉的文本中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育学生的理趣,涵养学生的情趣,让课堂变得好玩起来,让学生得到成长。
[关键词]陌生化策略;语文学习;好玩
相信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语文书好玩,语文课却无趣。”原因之一,就是早在语文课本下发之时,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将它读完了。所以语文课上,对于已经熟悉的文本,学生很难再提起兴趣。“陌生化”理论倡导的是诗学概念中“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化”。借用这一理论,在阅读教学中打开新的视角,让学生在熟悉的地方看到陌生的风景,课堂就能变得更加好玩,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得到更大的提升。
对于一节课而言,“学什么”往往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对于熟悉的文本,教者如果能跳出固定的思维,依据年段目标、文本体裁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新的教学内容,把学生由熟悉带向“陌生”,便能有效增强语文学习的新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指向语用的陌生化教学内容
语文课教什么?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可以教容易忽略的、难以读懂的,或是需要重新审视的内容。例如,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时,特级教师李吉银老师独辟蹊径,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通过外貌描写体会人物特点上。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者引导学生关注两段不同的外貌描写并引发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从浅表层次读懂了爱因斯坦衣衫不整。但是,其他的就再也读不出来了。于是,教者有了以下的点拨。
师:这段外貌描写是什么顺序?
生1:由低到高。
师:所以,外貌描写是有顺序的。【板书:有顺序】
师:为什么由低到高呢?
生2:因为小女孩是孩子,爱因斯坦是大人,所以看的时候,由低到高。
师:所以外貌描写要有自己的观察视角。【板书:有视角】
师:两段外貌描写能不能连起来?为什么?
生3:不能。一开始看脸,后来觉得他很奇怪,所以才仔细看。
师:看来这两段外貌描写与故事情节是有联系的。一段话分开来写,也顺应了故事发生、发展的顺序。(学生恍然大悟)
一处简简单单的外貌描写,学生的解读能力很有限。他们读不出、读不好、读不懂的文本内容,对他们而言虽陌生却又恰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如能善加发掘,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发展,语文能力得到提升,语文学习兴趣愈发浓厚。
2.指向文体的陌生化教学内容
语文课教什么?从文本角度来看,应该教学生理解和感受文本最要紧的地方。如果教师能根据不同文体撷取其中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那么学生便能从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到新的乐趣。例如,寓言《鹬蚌相争》的教学,感悟寓意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于是,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一核心,环环相扣地设计教学板块。在讲故事环节,设计尤为巧妙。教师先让学生根据板书概述故事内容,接着提出一个陌生化的要求:“如果你是鹬、蚌、渔翁中的一个,分别会怎样讲这个故事呢?”如此有趣而富有思考性的话题,再加上“跳一跳、够得着”的成就感,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在分角色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站在全知全能的高度,以其中一个角色为视角讲述故事,在呈现故事的过程中,也隐隐关注了其背后的寓意,为接下来的感悟寓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适切的教学内容需要从教学活动的细节去落实。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指出,要为学生设计“有挑战的活动”。在教学板块中设计陌生化的,或充满趣味,或带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既充满期待,又跃跃欲试,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探究、思考的理趣。
1.设计陌生化的教学环节
确定了教学内容,如何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板块也是一门学问。如在教学《第一朵杏花》时,教师删繁就简,将两段对话描写作为重要的内容来展开。这兩段对话,一处有提示语,另一处却没有。教师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带着学生反复品读。第一段对话,从学生学习的起点出发,确立了“读出句子的意思”这一朴素的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要求,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提示语的内容可以包括语气、神态、动作、心理,并发现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所带来的表达效果也不同。第二段对话没有提示语。教师牢牢抓住这一文本空白点,根据第一段对话中对提示语的了解,引导学生根据对话的内容填写提示语。学生跃跃欲试,加上有章可循,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嗯,你是从说话的语气上补充了提示语。”“你是想象了竺爷爷说话时的动作。”“你是联系说话的内容,想象他的心情,真会思考!”教师的评价更是帮学生总结了提示语的不同类型。“可是第二处对话为什么没有加提示语呢?”这又是一个陌生的知识。学生通过不断地思考,终于明白不加提示语是为了突出竺爷爷和孩子对话时的急切心情。可见,用不用提示语,要符合人物说话时的情境,这一新的收获让学生兴奋不已。
2.设计陌生化的教学活动
有些难点,无论教师怎么讲,学生都不一定明白,可是一些有趣的活动却能让他们入情入境,理解不断加深、思维不断清晰。例如,在教学《江雪》一课时,教学目标之一就是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用画一画的方式再现寒江独钓的情景。在学生画到山时,我追问:“山上还缺点什么?”学生在排除了鸟、脚印之后,想到了可能还有皑皑的白雪和漫天的飞雪,一幅大雪封山的画面赫然出现在眼前,学生对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显然,这样理解诗句的方法比常规的串词成句的方法更好玩,也更有效。
教学语言陌生化,在这里指的是充满智慧、充满情趣的幽默的教学语言。幽默的语言,在给了学生示范的同时,还能营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1.幽默的引导性语言
一位教师教学《清平乐 村居》,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背诵了高鼎的《村居》,然后对比了一诗一词的异同,从而使学生发现了词的特点,可谓巧妙无痕。在理解“大儿锄豆溪东”中“锄豆”一词时,教师只是问了一句:“是把豆子锄掉吗?”学生便笑着发现了其中的奥妙,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同时,教师语言所包含的幽默与智慧也深深地印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2.幽默的鼓励性语言
语文学习有时候需要一种悟性,而这种悟性往往需要教师的等待与鼓励。记得李吉银老师在教学《游园不值》一诗时,学生对其中几个词不大理解。比如“怜”字 ,对于古文功底不强的学生来说,是有些难度的。于是,李老师便笑着提示:“有时候,‘猜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受到鼓舞,纷纷开动脑筋。虽然有猜错的,但在教师的肯定和赞许中,他们逐步猜到了词语的含义,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这句看似简简单单的话,道出了语文学习的一条重要法则——总能找到一种适合你的方法。猜,不正是我们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学习方式吗?像这样幽默化、鼓励性的语言,给了学生不竭的学习动力。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陌生化教学策略,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的陌生化元素,能让学生在与文本、教师的一次次对话中,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在好玩的课堂中享受到乐趣,最终获得成长。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