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深度调查节目制作理念与界限

2019-08-07 00:56钟方威
声屏世界 2019年4期
关键词:团队

钟方威

摘要:南昌广播电视台《特攻组》是2012年3月开播的一档新闻深度调查节目,七年来《特攻组》播发了数百期节目,节目涵盖知名餐饮黑幕、行业潜规则及骗局、政府效能监督、焦点事件等,不少劲爆节目也成为媒体圈业务探讨的底料,在媒体同行中产生共鸣与思考。《特攻组》从节目选题独特性、团队培养与建设、节目传播以及调查新闻界限拿捏等多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关键词:深度调查节目 团队 新闻界限

2012年3月,南昌广播电视台法治民生新闻栏目开办了一档新闻深度调查子栏目《特攻组》,长期以来《特攻组》选题大多反映百姓关心、感触良多的痛点、深恶痛绝的行业潜规则等,保持了较高的收视率。在具体的新闻操作中,调查团队之所以较好地完成报道任务,与团队培养、选题精准性以及深度调查手法和尺度的拿捏等有很大的关系。

《特攻组》架构搭建和运营

《特攻组》作为日播节目的子板块,隔日一期。如果按照一名记者每月采制3期的工作量来计算,那么至少需要5名记者才可以組建团队,考虑可能存在大题材拖慢时间的问题,另外增加两名记者,然后由组长负责日常管理,确保整个深度调查团队可以正常运转。

一、 选题——心系民生,受众关切。任何一种大众新闻传播工具,不管它宗旨如何,目的是什么,想要在社会上存在下去就要考虑受众的共同兴趣,新闻价值就是为了了解究竟选择什么样的事实,才会引起共同兴趣的,其本身就包含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①选题贴近共同兴趣,为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提供了先决条件,《特攻组》需要解决的就是城市市民关心的痛点、难点问题,为市民享受有品质的生活保驾护航,根据不同时期推出各异的策划节目。一是关注与市民息息相关的大品牌。在城市中,大部分的知名品牌都存在不同的潜规则,也叫做行业内幕。行业潜规则一般都不为市民所知,很容易成为消费陷阱。《特攻组》深度调查记者昼伏夜出,挖掘过不少知名屠宰场偷宰病死猪;一些大型超市存在肉品延期返包再销售问题;一些地方存在摸奖骗局等。这些节目播出后引起市民共鸣,因为这些潜规则每天都在人们身边上演,然而人们并不知晓其中猫腻,或者曾经深陷其中而不知不觉。

二是关注市民深恶痛绝的痛点。有些行业潜规则虽然侵蚀的不是大利益,也没有做出伤天害理的大事件。一旦这样的潜规则被曝光于新闻报道中,容易产生连锁反映的共鸣。这样的“小问题”周而复始,容易导致整个社会信任度下降,严重侵害社会和谐。例如,《特攻组》曝光了乡下农妇走街串巷兜售土鸡蛋,竟然是市场批发货;路边面目全非的残疾苦难的乞讨老人竟是团伙作案;菜市场摊位短斤少两被曝光。这些都是让普通市民深感不快的行为,也督促执法部门作出规章制度的改进,打击破坏市民享受有品质生活的行为。

二、团队建设——技能全能培养,后勤倾力保障。2012年7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张志安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调查记者呈衰落之势。报告称,六年前的第一次调查,确定的调查记者样本有334位,而目前调查记者的规模已大大缩减,经确认传统媒体中仅有130名调查记者,下降幅度高达58%。②

纵观深度调查行业,一个深度调查记者培养基础一年,成熟至少两年。这种成熟,不仅指采编技术和行业经验上的成熟,同时还有心智和社交能力的成熟。记者这个工种看起来简单,其实门槛很高,尤其是深度调查性报道,采访的环节就至少考验着从业者的突破能力、社交能力、信息甄别能力和韧劲;写作的环节,又考验记者对不同行业和法律的认知,对采编材料的取舍能力,对受众需求的供给能力。深度调查记者需要突破,不仅要有广泛的知识储备、深厚的人脉,始终保持好奇心、专注力和韧劲,更新个人认知,跟上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对于团队建设,除业务考核之外,更多需要做好保障工作,在深度调查记者的硬件配备和人身安全保障方面,做好细致入微的关注。让深度调查记者轻装上阵,全心全意挖掘题材,更好的分析和观察不为人知的社会角度。虽然《特攻组》的团队搭建处于行业下滑期,但是依然平稳发力,让人们对社会的认识有了更加清晰的尺度。

深度调查节目制作策略

电视深度调查节目就是通过记者的层层挖掘,掌握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或者潜规则。节目策划之初,深度调查记者就应该清楚题材幕后是否有内容可供挖掘,同时也应该清楚需要用到何种暗访设备或者人员的支持,这里所谓的人员不只是负责后勤的司机,甚至包括摄像和负责后期制作的同事。因为只有这些工种的通力协作,才能够制作出精彩的节目。深度调查节目中,记者通常会采取跟踪、蹲守、卧底等形式,层层挖掘选题信息。

跟踪调查。跟踪调查方式比较普遍,而且实用性强。例如,在成品油黑市调查中,经常可以通过跟踪行驶路径可疑的油罐车,发现大量存储油品的中转油库。2015年,在针对南昌县蒋巷镇以及东湖区扬子洲镇的油品黑市打击行动中,有关部门一举捣毁多个百吨级柴汽油黑油库。跟踪调查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在整个新闻曝光中,让剧情跌宕起伏。

蹲守调查。蹲守调查是最耗时费力的,因为纵然记者确定证据就在咫尺,如果没有找到靠近时机,就只有通过蹲守等待。例如,2013年初,针对进贤县长青国贸生猪养殖基地兜售病死猪问题,记者蹲守了一周时间,找到了进入养猪场的时机,最终记录了病死猪出场的全过程。2013年7月,《擒毒记:捣毁杨家厂社区贩毒窝点》节目中,蹲守调查发挥到了极致,时间和人员的分配恰到好处,才完成了整期调查,抓捕吸贩毒人员,捣毁毒窝。其实在采制这期节目过程中,在大部分证据固定后,唯独一个注射毒品的画面没有捕捉到位,最后记者为了一个画面又蹲守数日。

卧底调查。卧底调查是记者收集证据最富现场感和记者最具心理挑战性的取证方式。例如,“cocoKTV男模有偿陪侍大调查”,记者进入男模会所卧底,目睹了奢靡消遣违法内幕,固定证据后伺机离开,这也是记者懂得界限,拿捏得当。还有诸如“××食品五大新鲜谎言纪实”“酒茶托卧底调查”和南昌餐饮行业大起底等。卧底节目能够让受众更为原汁原味了解到潜规则的全貌,这样的新闻报道也更为客观和真实。

拍摄剪辑手法。电视节目是声画合一的艺术形式,所以大量使用现场画面以及特写镜头,可以给受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画面可以更具象传递信息。画面使故事的讲述更具表现力和趣味性,如何利用精彩的的画面以及蒙太奇手法等组接起来,也是考验电视调查性新闻节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新闻采编中法理道德的反思

我国逐步进入“新闻法治”阶段,但仍有一些新闻报道行为界定的艱难。有的学者认为,暗访作为一种非常规的新闻采写手段应当需谨慎用之,要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如在其他正常途径和办法收集所需要的新闻素材,或暴露记者的真实身份难以了解事件的真相等情况时方可运用。③但是在某些时候,除却卧底暗访掌握证据报道真相,别无他法。

一、新闻调查合理性。通常情况下,只要动机纯正和手法合理,新闻媒体还是可以使用深度调查的制作策略。随着电视媒体经营压力的增大,不少新闻媒体采取深度调查来获得短期的利益最大化做法,而忽略了手段的合理合法性。在2013年7月,《擒毒记:捣毁杨家厂社区贩毒窝点》节目中,《特攻组》记者采取蹲守调查方法,节目中出现的吸毒人员都打上了马赛克保障个人隐私,对于其中出现的儿童,记者也在后期剪辑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在2015年6月《南方都市报》卧底曝光高考替考事件中,记者的卧底暗访形式也是备受争议。有责备记者破坏了严肃的高考机制,肆意挑战法治高压线,然而也有部分人士认为记者这样的做法并无原则性不妥问题,因为记者别无其他目的性,只是为了掌握违法犯罪分子证据。这样的卧底采访形式因为没有具体新闻法规的界定,导致讨论只能从合理性方面来进行。

二、记者卧底调查规范化。记者卧底这一新闻报道形式在追求效果最大化的同时应考虑行业规范性。在取证阶段,因为记者并不像行政执法部门,可以直接进入核心区进行取证调查,只能在把自己伪装的情境下,逐步实现靠近现场,掌握内幕事实。首先应该理解记者身份的特殊性,因为记者作为新闻事件的记录者、社会正义的守望者,只要出发点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应该理解记者伪装身份的合理性和隐性拍摄的合法性。为了在不知不觉中去发掘最真实的新闻素材,卧底记者通常需要使用暗访设备作为辅助手段,因此基于行业的特殊性,法律应该对其予以保障。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注释:①李良荣:《新闻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②张志安,沈 菲:《调查记者的职业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4)。

③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猜你喜欢
团队
浅谈高职经管类专业的实训教学
新形势下如何打造一支过硬的基层员工团队
新形势下如何打造一支过硬的基层员工团队
团队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
搭建发展成长平台 打造高绩效团队
团队素质拓展训练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中的应用
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篮球训练活动
宜春学院教学团队的构建和影响因素分析
打造团队促建设坚持创新彰显专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