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重庆 401331;2.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重庆 400067)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重点从用户信息源和文献利用等转向信息行为的发生过程[1]和影响因素,研究对象也从自然科学背景人群扩大到人文学科背景人群,如律师、新闻工作者以及艺术家等,探索用户信息行为与其学科背景和角色任务间的密切相关性。另一方面,信息查寻作为用户最重要的信息行为之一,被众多学者广泛关注。Talja等[2]认为,信息查寻行为研究的情境通常与工作角色、任务、交流和组织相关。因此,以职业或学科背景为导向的信息查寻行为研究对特定人群的信息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艺术创作灵感的直觉性、不确定性与突发性,使得艺术专业人群的信息查寻行为具有随机性、偶然性、信息源广泛、信息渠道多样化等诸多不同于其他人文学科和理工科专业背景人群的特点。因此,探讨艺术院校本科生的信息查寻行为与专业学习、艺术创作过程之间的联系,了解他们在学习和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信息需求、主要信息源以及信息查寻方式,对丰富以学科专业为导向的用户信息查寻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艺术专业人群的信息查寻行为模型,为现实工作中艺术院校图书馆用户服务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南非和欧美的学者对艺术学科背景人群的信息查寻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艺术院校教师[3-11]、学生[12-17]和职业艺术家[18-20],研究内容涉及信息需求的类型、获取信息的主要信息源(不仅限于图书馆)、信息查寻方式、影响查寻行为的微观个体因素以及艺术家社群的信息查寻行为模型构建等。学者们发现:艺术家的信息需求具有多样性;个人经历、文献资源、视觉体验、偶然发现、人际资源等均是艺术家们创作灵感的来源;浏览则是他们查找资料最典型的手段;性别、年龄、教育背景以及他们创作的媒介、生活的地理环境等个体因素均对其信息查寻行为有影响。
国外学者对艺术院校学生信息查寻行为的研究最开始直接探讨其信息需求。英国学者Toyne[12-13]是最早对艺术院校学生的信息查寻行为进行研究的学者。他发现艺术院校学生的大多数信息需求与创作有关,但仅有四分之一的信息需求被与艺术相关的文献所满足,而余下的四分之三的信息需求则是被与艺术不相关的各种类型的信息源所满足。Pacey[14]则以趣闻的方式描述艺术学生如何使用图书馆,并对他们的信息需求进行了讨论,认为他们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不局限于艺术学科。Day和McDowell[15]指出,艺术学生的信息需求是一个广泛的领域,除了艺术外,学生们对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感兴趣。
之后,国外学者开始关注艺术院校学生对图书馆资源使用过程中的信息查寻行为。Nilsen[16]也用趣闻的方式描述了蒙大拿州立大学艺术与建筑图书馆馆员向学生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特色服务。Frank[17]的调查显示,艺术专业学生为创作需要在非艺术专业图书馆查找文献时,最常使用的方式是浏览书架,其次是使用OPAC和网络搜索。学生更关注大开本的图书,以此可获得更多、更大的图像。Ucak[18]则通过对土耳其哈斯特大学艺术学院的毕业论文进行引文分析,发现学生在攻读硕士学位过程中主要依靠图书专著进行学术信息交流的特点。
国内学者对艺术学科背景人群的信息查寻行为的系统性研究相对较少。笔者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发现,目前国内学者对艺术院校本科生信息查寻行为的研究主要按艺术—图书馆—具体文献的思路进行。陈爱平[21]发现,艺术院校本科生使用图书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知识面,查阅专业参考书,并对本科使用图书馆的频率和查找信息的途径和方式进行了调查;孙华[22]则对艺术院校图书馆四类读者(教育教学决策者、教学科研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信息需求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就图书馆服务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学者[23-24]专门对艺术院校图书馆读者的阅读倾向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主要偏重于艺术专业图书的借阅。还有一部分学者[25-26]在研究图书馆服务时对艺术院校本科生的信息需求特点进行了论述,其信息需求突显出专业性,艺术专业图书期刊是其需求重点,存在“重技术,轻理论”的倾向。《国外美术院校教师信息查寻行为研究述评》[27]一文对国外相关成果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国内美术院校教师的信息需求、信息源、信息查寻方式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探讨[28]1。
笔者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访谈法为辅。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艺术院校本科生信息查寻行为的共性特征;利用访谈法获取个别需要进一步挖掘的更深层次的信息。
本文基于Leckie[29]信息查寻模型探讨艺术院校本科生因专业学习需要而进行的信息查寻过程,以了解其以角色任务为出发点的信息查寻目的、信息源和信息查寻方式的特征。问卷设计主要参考了Cobbledick[3]的研究成果,他认为艺术家的特定信息需求主要包括:灵感信息需求、视觉信息需求、技术信息需求、专业发展现状信息需求和业务信息需求。同时采纳了7位艺术院校教师(艺术理论3位,美术学3位,设计学1位)对问卷问题及选项设计的意见和建议。受访老师认为,当代艺术院校本科生的专业学习以实践创作和研究为主,其信息需求主要包括4个方面:灵感信息、视觉信息、技术信息和专业发展信息。基于此,问卷针对信息需求的4个方面分别调查其信息源和信息查寻方式。
正式问卷主要包括4个部分:(1)个人特征:性别与专业;(2)信息查寻目的;(3)信息源;(4)信息查寻方式。
本次问卷的发放对象为国内8所艺术院校本科生,实际回收的问卷来自以下6所院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和四川美术学院。
问卷调查主要依靠艺术院校图书馆同行的帮助,借助QQ、微信和电子邮件等通信工具,以纸质问卷为主,电子问卷为辅。发放纸质问卷1 613份,电子问卷263份,共计1 876份。最终,收到问卷1 876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 775份,有效率为94.6%。
从性别的构成看,男女数量分别为577人和1 198人,比例为1∶2.08。在专业分布上,涵盖了艺术学3个一级学科的20个专业。其中美术学科占53.4%(948人),设计学科占39.3%(695人),戏剧与影视学科占7.4%(132人)。
艺术院校本科生信息查寻行为目的具有多样性,因此该题设置为多选题,按每个选项响应的样本量降序排列,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查寻目的统计图
针对上述调查数据,笔者对部分本科生进行访谈。学生们一致认为兴趣十分重要,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内在驱动力,艺术创作研究的方向大多按自己的兴趣来进行。由此可知,艺术院校本科生的信息查寻行为目的以发展个人兴趣、进行艺术创作研究为主。
对艺术院校本科生信息源的调查分析从两个维度展开:(1)对其灵感信息、视觉信息、技术信息和专业发展信息的信息源分别按加工程度和层次细分,把信息源重要性程度分为5个等级:很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比较重要、非常重要。利用SPSS22.0对其使用频率进行频次和百分比统计,按样本响应的频次百分比值大小即重要性程度降序排列(下文涉及的重要性程度和排序方式与此相同,不再赘述);(2)按信息源的存在形式分析艺术院校本科生的信息源使用情况。
4.3.1 4种信息需求的信息源
(1)灵感信息源。通过对样本响应的频次百分比进行统计,艺术院校本科生认为能激发灵感的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信息源按降序排列(如图2所示)。50%的本科生认为个人生活经历是非常重要的灵感信息源,32.4%的本科生则认为其比较重要;其次是自然中存在的一切形式,认为非常重要的占样本总量的37.8%,认为比较重要的占样本总量的39.2%。
为进一步证实灵感的来源,笔者采访了几位艺术院校本科生,访谈信息如表1所示。
图2 激发灵感的信息源重要性程度百分比统计图
序号专业/身份访谈语录1油画专业我创作中所有的素材我拿着相机去拍的。每个艺术家可能创作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但我所有的创作都是我日常的体验积累下来后,一点点再表达出来的2涂鸦社社长我们涂鸦的灵感一般来源于生活,自己平常的爱好与生活会影响自己的创作3保时捷大展一等奖作品《结》作者作品的灵感来源,经年累月的艺术积累,正是钟灵毓秀的山水,深厚的艺术氛围造就的4保时捷大展提名作品《瑟保的雨伞》作者作品灵感来源于长期陪伴我的发着胶片气味的时光。老电影充满独特魅力的起承转合为我的作品设计提供了极大的助力5游戏设计专业一款好游戏不是你只用一台电脑就可以做出来的,它需要你去积累很多生活中的东西,游戏来源于生活6雕塑专业创作是很个人的一件事情,灵感就是来源于自己,他不仅是你的情绪,它也来自你周遭的,自然环境,生存环境,求学经历,受教育程度
由此可见,问卷调查结果与访谈信息相互印证。此外,50%以上的艺术院校本科生认为与艺术相关的信息源,如艺术类书籍中的图像或文本(包括艺术展览目录),亲自看到的艺术作品,与艺术相关的影视作品、剧集或讲座,与艺术相关的网站上的图像或文本,艺术类期刊、报纸中的图像或文本,摄影媒介(非图书)中的艺术图像等比与艺术不相关的图像、文本等信息源对激发灵感更重要。
(2)视觉信息源。通过对样本响应的频次百分比进行统计,艺术院校本科生认为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视觉信息源按降序排列如图3所示。
图3 满足视觉需求的信息源重要性程度百分比统计图
38%的艺术院校本科生认为想象的图像是非常重要的视觉信息源,39.7%的本科生则认为其比较重要。调查结果与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30]的观点不谋而合,想象“是形成理想画面的能力;是再现以往事物的能力”。罗吉·福勒[31]则说,想象“一旦被用于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它就变成了标明作品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志,有时甚至是最重要的标志”。其次是偶然产生的图像,艺术院校本科生认为其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比例分别占样本总量的34.4%和33.8%。此外,超过57%的艺术院校本科生认为与艺术相关的信息源,如亲自看到的艺术作品,创作媒介本身的特性,书籍中的艺术作品,真人模型,期刊或报纸中的艺术图像,互联网上的艺术图像、视频,与艺术相关的影视作品、剧集中看到的图像和摄影媒介中的艺术图像比与艺术不相关的信息源对获取视觉信息更重要。
另一方面,在与艺术相关的信息源中,对比每个信息源“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百分比数据,前者数值均低于30%,后者数值在33.8%~42.5%之间,说明艺术院校本科生群体对艺术相关视觉信息源重要性的认知度不够。受访老师认为,这与本科生的学科专业素养有一定关系。大多数艺术院校本科生还处在对专业知识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其艺术创作与研究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方向和主题,即视觉信息的需求不够明确,抑或未发现自己潜在的视觉信息需求。
(3)技术信息源。技术信息源的使用频率分4个层次:从不使用、偶尔使用、较常使用、经常使用,其权重分别为0、1、2、3。利用SPSS2.0对其进行加权平均数统计,按其平均值大小即使用频率降序排序(下文涉及使用频率、权重值及排序方式与此相同,不再赘述)。艺术院校本科生的技术信息源中,均值较大的有3项(如表2所示)。
表2 获取技术信息的信息源使用频率统计表
艺术院校本科生主要通过自己的尝试、课程演示以及咨询同学或老师来获取技术信息,但使用相关技术信息源的频率都不高,这说明处于学习阶段的大多数本科生对技术信息的需求度较低。
(4)专业发展信息源。艺术院校本科生获取专业发展信息的信息源中,均值大于2的有4项,如表3所示。
艺术院校本科生了解本专业发展动向,最常用信息源是艺术展览。展览是艺术灵魂的定驻之处,艺术家们通过展览来阐述和表达自己,其展览作品本身则是一个城市、一个时代的射影;艺术机构的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信息平台则会定期发布展讯、新闻动态、藏品鉴赏以及公教活动等信息;专业艺术网站有艺术市场最新的数据分析报告,为艺术收藏投资者及爱好者提供较为全面、丰富、及时的艺术界资讯;美术馆、画廊等艺术机构的展讯手册则是获取展览信息、了解展览本身的另一有效途径。这4种信息源以不同的媒介形式揭示艺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表3 获取专业发展信息的信息源使用频率统计表
除上述常用的专业发展信息源外,艺术院校本科生也会通过艺术类期刊报纸、同学或老师、网上论坛以及学术会议来获取专业发展信息。
4.3.2 4种不同形式的信息源
信息源按存在形式可分为信息物体源、信息人类源和混合信息源[32]。笔者按此维度对艺术院校本科生可能会用到的信息源做进一步调查。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按选项的勾选人数所占百分比降序排列,有较多艺术院校本科生使用的信息源依次是:图书馆(87.4%)、人际网络(73.9%)、互联网(66.9%)和书店(61.1%)。
(1)图书馆。87.4%的艺术院校本科生(1 552人)都曾使用图书馆获取信息。其中大学图书馆的使用频率均值最高,值为2.27,说明本科生经常利用学校图书馆来获取相关信息资源。他们偶尔也会使用公共图书馆资源。
调查显示,在艺术院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中,本科生借阅频率最高的是画册和技法类图书,频率均值为2.06;其次是艺术类中文期刊、艺术理论图书、艺术图像数据库、艺术作品真迹手稿等艺术类资源,频率均值接近2;非艺术类图书的借阅频率较低。另一方面,所有类别的馆藏文献资源使用频率均值都偏低,说明艺术院校本科生对图书馆资源的整体需求度有待提高。
(2)人际网络。73.9%的本科生(1 312人)曾就艺术相关问题与他人讨论或向他人咨询。就讨论与咨询对象而言,他们倾向于就近和方便原则;就人际网络的学科背景而言,他们咨询的对象均具有艺术学科背景或所属机构与美术行业密切相关。有83.6%的本科生(1 098人)的讨论与咨询对象是同学;有74.5%的本科生(978人)的讨论或咨询对象是老师或艺术家。除此之外,少部分本科生也会向艺术批评家,画廊负责人,美术馆、博物馆工作人员以及图书馆员咨询相关问题。
(3)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信息用户开拓了新的信息获取方式。调查显示,66.9%的艺术院校本科生(1 187人)曾通过互联网获取与其兴趣和学习研究相关的信息。
(4)书店。61.1%的本科生(1 085人)曾自行购藏相关图书,其渠道主要是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结合采访记录,多数学生表示,会购买与自己创作研究密切相关的图书,方便随时阅读;有收藏喜欢的艺术作品集和专著的习惯。这种收藏情结突显了人文社科文献的特点,即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其中艺术类文献的半衰期达14.9年[33]。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图书是艺术院校本科生进行艺术理论研究和创作的重要文献资源。
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和访谈记录,艺术院校本科生的信息查寻方式主要有如下4种。
4.4.1 偶遇
受访学生一致认为灵感的获取具有不可预见性,通常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偶然时间或地点出现,是以生活经验和专业学习的不断积累为前提,在某一行为或事物的诱导下,偶然产生新思路、新想法的状态,是一种潜在信息需求在偶然中被满足的过程。
关于偶遇,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有学者[34]认为,当人们在查找某主题时,发现了有价值的另一主题,这种现象叫偶遇;也有学者[35-36]认为信息偶遇是一种信息获取行为,但对偶遇是否属于有意识的行为存在分歧。学者们对偶遇的理解虽有不同之处,但均说明信息获取者对该信息具有潜在的信息需求,只是这种需求的满足在计划之外,巧合之中。因此,基于对信息偶遇行为和灵感产生过程的理解,笔者认为,灵感的获取方式即是信息偶遇。
4.4.2 根据导航查找
问卷统计数据显示,艺术院校学生在使用图书馆资源时,最常用的方法是根据书库或书架上的图书分类导航查找,频率均值为2.29;其次是在书库随意浏览,频率均值为2.00;他们很少使用联机公共目录检索,说明其信息检索技能及素养有待提高;也很少咨询馆员,说明艺术院校图书馆馆员不能为其提供有效的帮助。
4.4.3 浏览
受访学生指出,基于书库和网络的浏览也是欣赏展览作品的主要方式。同时,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殊性,艺术展览也是学生获取专业信息源的重要渠道之一。具体而言,学生在进入展览现场前,通过展览海报或展览新闻等对展览主题有一定认识,但对展览作品本身及所表达的主题可能并无详细了解甚至是一无所知。因此,学生对展览作品的赏鉴行为并无明确清晰的信息需求,而是通过浏览的方式来获取作品的颜色、材料、质感、构图等信息,并揣测艺术家的想法和情感表达以及当前艺术创作的前沿方向等信息。
4.4.4 人际沟通
问卷统计显示,73.9%的本科生曾就艺术相关问题与他人讨论或向他人咨询。同学和老师是绝大多数艺术院校本科生讨论和咨询的对象,是他们获取专业技术信息和专业发展信息的一个有效信息源。受访学生指出,向同学或老师咨询和讨论相关问题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也是灵感的触发器,同时也是获取视觉信息和技术信息的非常有效的渠道。
综上所述,国内艺术院校本科生的部分信息查寻行为特征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具体表现在:(1)艺术院校学生的大多数信息需求与创作有关;(2)浏览是艺术院校本科生查寻信息的典型方式。
另一方面,国内艺术院校本科生的信息查寻行为也表现出不同于国外艺术院本科生的特征。具体表现在:(1)国内艺术院校本科生基于艺术创作研究的信息源表现出多样性特征,如个人生活经历、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文献资源、偶然发现、人际资源等。已知的国外学者则主要关注艺术院校本科生使用图书馆资源的信息查寻过程,对其他信息源未作论述。(2)满足国内艺术院校本科生信息需求的信息源突显出艺术专业性,与艺术相关的图书、图像、视频、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以及具有艺术学科背景的人际网络是其最主要的信息源,特别偏重艺术类图书的使用,且重技法,轻理论。而国外学者的研究显示,国外艺术院校本科生则只有四分之一的信息需求是被与艺术相关的文献资源所满足。(3)就信息查寻方式而言,本文对艺术院校本科生在获取不同信息时所使用的信息查寻方式进行了阐述,主要有偶遇、根据导航查找、浏览和人际沟通4种。国外学者着重对艺术院校本科生在使用图书馆资源时的信息查寻方式进行了归纳总结,依次是浏览书架、使用OPAC和网络搜索,而对其使用其他信息源的查寻方式未作论述。
相同的学科背景使国内外艺术院校本科生的信息查寻行为具有某种相同的特征。另一方面,不同的文化背景、艺术教育体制和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等宏观因素[28]61以及样本的微观因素造成了其差异性。
在资源建设方面,与艺术相关的音视频、图片等是艺术院校本科生重要的视觉信息源。因此,加强对数据资源的建设力度是必要的。其次,艺术院校本科生通过微信公众号、艺术网站以及艺术展览中的艺术作品等获取视觉信息和相关专业发展信息。针对本科生的这一信息需求,图书馆可根据学校本科教学的专业方向对相关艺术领域的业界动态、展览信息等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微信公众号、新闻报道以及自建数据库等形式为读者提供较为全面的最新的当代艺术发展动态信息。
在读者服务方面,艺术类图书是美术院校本科生重要的灵感和视觉信息源,但学生对图书馆相关图书资源的使用频率并不高。说明本科生有需求但未得到充分满足,或是读者无法明确自身需求。以笔者拙见,可从两个方面考虑解决之道:一是图书馆应加强馆员素质培训。将深化读者服务意识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细节中,如精确有序的排架、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每位馆员均能为读者提供有关图书馆规章制度、服务流程、资源使用方法和技巧等常规问题的咨询解答服务等。二是加强对本科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如:通过新生入馆培训帮助本科生了解并学习如何使用图书馆资源;开通信息检索与信息素养相关的通选课以提升本科生的信息检索、信息筛选和信息获取能力;定期举办各类文献资源的使用培训活动和阅读推广活动,以进一步提升本科生的信息素养等。
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艺术院校本科生信息需求、信息源和信息查寻方式的一些共性特征,希望能为艺术院校图书馆的用户服务提供一些参考。但囿于自身对艺术相关学科的学习不够系统深入,本文还存在不足之处。今后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艺术专业学生的信息查寻行为个性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其信息查寻行为模型构建等,探索如何根据其信息查寻行为特征,丰富艺术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内涵和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