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2.湘潭大学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产权研究基地,湖南 湘潭 411105)
2019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4 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1]。现阶段我国老龄化程度还在逐渐加深,农村孤寡老人数量十分庞大。他们的日常生活一般由所在社区敬老院负责照料,但精神文化需求往往被忽视。实际上,老年人口仍有强烈的阅读需求,他们有获得文化服务的权利。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要求“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并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的宏伟目标[3]。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基层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开始不断向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敬老院老年群体延伸。如云南省绥江县图书馆[4]、重庆市武隆区图书馆[5]、内蒙古新城区图书馆[6]等都在敬老院老年阅读及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实践探索。本文就敬老院老人的阅读现状展开调研分析,以期为基层图书馆对敬老院老人有针对性地提供基本阅读和文化服务提供参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将“支持并参与各年龄群体的识字活动和计划,在必要时组织发起这样的活动”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使命之一[7]。瑞典和美国等国相继颁布了《文化服务所有人法案》[8]和《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指南》[9]等保障图书馆对病残老人等弱势老人群体提供文化服务的法律文件。在实例研究方面,Watson等[10]研究者通过对70岁以上患有视力障碍(ARMD)的这一特殊老年群体进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阅读研究,发现给患有阅读障碍的弱势老人提供阅读辅助设备能显著提高其阅读速度和舒适度。
国外较为重视从政策层面研究老年阅读服务保障。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不仅将老年文化服务纳入图书馆的发展、管理和预算规划中,还明确界定本馆的老年服务定位,据此实施馆藏建设、项目设计、馆员培训等管理工作[11],并在其老年服务指南中指出“图书馆服务工作要为老龄读者做出贡献”[12]、“积极看待为老年读者的服务”[13]。有学者提出老年读者服务理念应该得到转变,还需要深入探讨老年读者的图书馆利用问题[14]。Bo Xie等则认为公共图书馆是为老年人提供网络接入和培训的理想场所[15]。
2018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审议通过,老人的基本阅读保障和精神文化供养逐渐成为图书馆探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已有研究指出,老年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现,需要从强化政府责任、完善社区职能、发挥社会支持[16]、以人为本、开展服务创新[17]和构建老人养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8]等方面改善老年文化贫困、推进老人精神文化建设、解决其精神养老问题[19]。同时,也有一些学者,如肖雪对公共图书馆老年服务的制度设计[20]、老人阅读行为[21]和老人数字阅读[22]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研究。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老年文化服务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依然存在较多问题,明确用户定位和服务定位应成为改进服务状况的前提和关键[23]。
敬老院老人属于需重点关注的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基本的阅读保障和服务是图书馆的重要社会责任。王子舟教授认为“弱势群体形成的深层原因之一是知识贫困”[24]。肖雪提出“公共图书馆要通过知识服务制度建设、多部门积极合作等方法对精神生活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实施知识援助”[25]。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也对老年群体的阅读服务进行了相关研究,如刘巍、陈晓波认为“应因地制宜地构建公共图书馆老年弱势群体均等化信息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老年弱势群体获取知识的权利”[26];潘永丽论述了敬老院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27]、陶思琦研究了图书馆走进敬老院放映数字电影的活动案例[28],左捷提出了推广社会工作介入,以实现对农村“五保老人”的“精神关爱”[29]等。
目前,我国对老人的阅读需求保障和精神文化服务的相关研究大量聚焦在根据老人精神需求实现“精神慰藉”“精神赡养”和“精神保障”等方面,而对乡镇敬老院老人阅读及服务的发展现状与实际困难关注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对中西部农村地区弱势老年群体阅读权益的保障和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因此,笔者以我国湘西地区的龙潭镇敬老院、大华乡敬老院为例,调查分析这些敬老院老人的基本情况、阅读情况和敬老院图书馆设置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以期为基层图书馆根据实际和老人的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为敬老院老人提供基本阅读和文化服务保障提供参考和依据。
本文首先采用了文献调研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现阶段的相关研究现状。然后通过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官网、E线图情等网站获取政策文本信息。最后以实地访谈的方式收集老人的基本情况及其阅读现状,对基层图书馆开展乡镇敬老院老年阅读及服务进行实证分析。具体办法是:提前列出访谈提纲,并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采取由老人口述,笔者记录的方式获得研究数据。
笔者通过样本的比较和甄选,选取了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内的龙潭镇敬老院和大华乡敬老院为本次调查对象。理由如下:(1)湖南省怀化市是湖南省14个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示范区之一,目前已建成2 769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文化馆15个,图书馆15个,博物馆、纪念馆9个,取得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果[30]。(2)溆浦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以之为调查对象,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我国中西部贫困农村地区敬老院老人的阅读现状和服务需求。(3)龙潭镇敬老院和大华乡敬老院是溆浦县内规模较大、老人较集中的典型乡镇敬老院,且在为老人文化服务和阅读保障方面做了一定尝试和实践(如曾将农家书屋设置在敬老院、有持续报刊订阅等),便于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
为了充分了解敬老院的现实情况和老人的实际需求,笔者以田野调查的形式与老人展开问询、交流,记录了老人的基本情况、阅读情况和敬老院图书馆设置情况。主要包括老人的性别、年龄、学历及身体状况;老人的阅读兴趣、阅读趋好、阅读类型和阅读障碍;老人关于设立和参与管理敬老院图书馆的意愿、想法及建议等。调查时间是2018年2月1日—4月1日。
由于老人的年龄层次和学历水平等客观因素是影响老人阅读意愿和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列出了接受访谈的22位老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学历(见表1),并展开分析。
表1 敬老院老人基本情况表
3.1.1 老人年龄总体偏大
由上表可知,50岁以下的人数和80岁以上的人数最少,都占9.1%,60~70岁以及70~80岁的老人比例最高,各占36.3%和31.8%。总体来看,敬老院老人年龄普遍较大,他们的视力、听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行动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老化,这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服务时应重视他们的这一实际困难和现实需求。
3.1.2 男性数量多于女性
从上表可知,敬老院老人中男性数量要多于女性,约是女性的3倍。这可能是由于农村单身男性在年老之后更易成为弱势群体,从而进入敬老院养老。同时,由于老人的性别差异会对他们的阅读意愿、阅读能力、阅读条件产生较大影响,并且使得老人在阅读材料和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就需要有条件的敬老院图书馆根据实际情况和老人的具体喜好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个性化的服务。
3.1.3 身体状况普遍较差
调研发现,身体状况较好的老人数量较少(27.2%),而身体状况一般或不是很好的老人数量较多(72.8%)。这些老人往往由于视力障碍、行动不便和教育水平有限等原因不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需要他人提供一定的阅读帮助。因此有老人建议为他们提供一些辅助阅读的器材,如放大镜、助听器等。
3.1.4 文化程度相对偏低
从表格数据可知,具有小学以下学历的老人所占比例最高(54.5%),而中学及以上学历的老人数量仅占9.1%。此外,本次走访中发现部分老人虽然具有一定的学历水平和较强的阅读欲望,但却面临着阅读资料的匮乏和陈旧等问题。如调研对象中的瞿姓老人、谌姓老人等还在阅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版的字典和自己留存几十年的小学教材,他们迫切需要图书馆提供更新的阅读资料与服务。
调查发现,龙潭镇敬老院和大华乡敬老院两家敬老院老人的基本情况差异较小,但在阅读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深入了解两家敬老院老人的阅读情况,笔者还问询并统计了他们的阅读意愿、阅读困难、阅读偏好、阅读方式等情况,发现敬老院老人在阅读中分别存在着阅读意识欠缺、阅读能力不足;阅读类型单一、阅读条件不足等问题,且大华乡敬老院老人在这些问题上表现得更加突出。
3.2.1 阅读意识淡薄,阅读能力不足
笔者首先调查了这些老人的阅读意愿和在阅读时面临的一些障碍,发现喜欢阅读的老人数量较少,仅有8位老人明确表示喜爱阅读,而直接表达不喜欢阅读的老人比例则达到64%。不喜欢阅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视力不好、对阅读不感兴趣、文化程度不高以及阅读资源提供不足等外部原因,这些因素作为影响老人阅读意愿和能力的重要障碍,应该得到重点关注并通过合适的方式予以解决。
老人阅读意识的缺失造成的阅读障碍在大华乡敬老院表现更为明显。深入了解发现,这与当地对敬老院的阅读支持和阅读氛围有关。龙潭镇敬老院按月为老人订阅了报纸和杂志,设有专门的阅读馆和书法间等阅读空间,并联合村镇中学、高中的学生每个月开展敬老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这些措施为老人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引导支持。
3.2.2 阅读条件有限,阅读类型单一
为了解敬老院老人参与阅读的情况,笔者调查了敬老院老人的阅读趋好、阅读方式,发现敬老院老人的阅读类型主要为报纸杂志和时政历史新闻,各占22.7%,而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老人多倾向于通过电影视频阅读(50%)和一定的纸质书本(27.2%)。由于敬老院的阅读条件和服务能力有限,老人的阅读方式和类型较为单一,需要基层图书馆加大人员和资金的投入,以促进老人阅读条件的改善。
与此同时,基层图书馆要综合考虑老人以及服务人员的相关需求,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进行休闲式阅读。在与老人交流的过程中,有老人提出“希望图书馆提供关于时政新闻一类的书报”等建议。而在与敬老院工作人员交流时发现,虽然敬老院订购有报纸,但由于内容离他们的生活较远,少有翻阅。他们希望能够拥有一些饮食烹饪、养生保健和小说等类型的书籍,能够拓展知识面,以便更好地为老人服务。
根据老人阅读需求设立图书馆、阅读书屋、活动馆或联合农家书屋和文化站形成综合文化服务点,能有效服务敬老院老人、少年儿童和周边村民。调研发现,老人的阅读要求较低,效度和效率也有所欠缺,在实际选择中往往更多偏向于实用性、普适性和简单性的阅读。图书馆应该充分理解采纳老人的意见和想法,尊重老人的阅读需求和阅读意愿,使老人们在闲暇时间有更多的娱乐方式,打破传统的聊天、发呆、晒太阳等解闷方式”[31]。如临安市图书馆根据敬老院的要求为敬老院设立“爱心小书架”,还定期送去大量图书供老人阅读[32],形成了持续稳定的文化服务秩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建设敬老院图书馆、开展文化养老服务恰好提供了使老年人安享天年的美好愿望的平台[33]。大多数老人(77.3%)赞同设立图书馆,并表示:“放置图书,搞文化建设不仅对我们好,对子孙后代更是有益啊,当然支持。”当问及老人是否愿意参与到敬老院图书馆日常管理和协同服务中来时,有54.5%的老人表示十分愿意,由于身体条件等原因,有部分老人(40.9%)表示能帮就帮。
在调研中也发现两家敬老院图书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服务管理不当等问题。如龙潭镇敬老院曾联合村委会将村级农家书屋设立在敬老院,本意是利用敬老院富余的场地和环境优美等特点,方便老人和周边村民利用,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但在实际操作和运营过程中存在着管理不善、破坏损毁等现象。因此,图书馆在培育老人的阅读兴趣,并提供一定的阅读支持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图书的管理工作。
老人在阅读中面临阅读氛围不足、阅读环境缺失等问题,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了解老人阅读方面的特点和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等。”[34]《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明确要求根据老人“精神需求”进行“精神上慰藉”[35],因此,敬老院图书馆应明确老人对阅读内容、阅读形式等阅读方面的实际需求,为老人提供适合其特点、符合其需求的多种阅读服务产品。
此外,县级图书馆等基层图书馆还应为敬老院老人阅读提供相应的保障,营造积极的阅读氛围,将各种阅读推广活动向基层和老年群体持续深入地开展。如大竹县图书馆为敬老院“五保老人”放映红色经典电影[36]、安徽省宿松县图书馆[37]以及洛阳市宜阳县图书馆[38]等通过流动图书车的形式为敬老院老人提供老年文化服务。具体而言,敬老院图书馆可在县级图书馆的指导和支持下,建立流动图书车,邀请乡贤讲课,组织演讲、手工、书画等兴趣小组,定期开展读书活动等等,通过这些阅读推广活动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和阅读环境,激发老人的阅读兴趣,提升老人的阅读意识。
由于敬老院老人总体年龄较大、身体状况普遍较差、学历层次偏低等客观情况,老人不同程度存在阅读效度欠缺、阅读能力不足等问题。所以敬老院图书馆可以通过吸纳人工成本较低的当地村民到图书馆兼职和鼓励志愿者服务相结合,以专人为替代品提升老人的阅读效度。也可以通过组织周围村镇和学校的少年儿童在节假日和休闲时间参与到老人的阅读和服务中来,不仅可以对少年儿童的阅读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开展敬老爱老启蒙教育,还能为老人带来精神慰藉和心灵抚慰,实现阅读的深入有序等多重效果。现在是全媒体时代,阅读载体异常丰富,图书馆还可以尝试借助“喜马拉雅听书”等主流听书平台,发挥“耳朵经济”和“有声阅读”在老年阅读及服务中的独特作用,实现以有声听读带动高效阅读,提升老人的阅读效度。此外,由于电影播放颇受老人喜爱且具有成本较低、阅读体验良好、简单易行等优点,建立以电影播放为主要文化服务形式的活动馆或影音馆,不仅能有效解决老人阅读效度欠缺、阅读能力不足等问题,也能给图书馆为老人提供阅读、娱乐等文化保障服务提供有力支持。当然,敬老院图书馆在以专人和电子产品为替代品提升老人阅读效度的基础上,也有必要为老人阅读提供诸如放大镜、读报机、助听器、眼药水等辅助阅读设备和器具,并借鉴尝试内蒙古新城区图书馆[6]开展老年人计算机基础培训、京剧名家唱段欣赏、书法讲座等创新性举措,切实提升老人阅读的效度。
2018年3月12日民政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探索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和“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政府支持保障、部门协同配合、群团组织积极参与的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机制。”并指出:“文化部门要依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39]《意见》内容涉及了政府部门、图书馆、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等相关责任者,并在协调和规范各方职责、权益和义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首先,政府部门负责财政支持和政策保障;其次,图书馆等文化部门负有依托敬老院图书馆等文化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阅读服务的义务;最后强调了应吸引和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服务共建,以改善敬老院老人阅读情况和提高敬老院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作为为老人提供休闲阅读服务的重要责任主体,图书馆在具体的服务实践中应通过完善敬老院图书馆的管理运行制度、规范服务内容和标准等举措建立敬老院图书馆管理机制,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而在与其他责任主体合作参与服务的过程中,实现多方协作成为图书馆提升老人阅读服务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渠道,可以采取加大志愿者、社工介入力度,引导相关企业和组织共同参与图书馆的维护和运行等措施,实现合作的广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