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健身道建设可行性分析
——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

2019-08-07 03:14超,李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步道师范大学陕西

王 超,李 萌

(陕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使得全民健身概念已深入人心。高校校园里随着健身氛围愈发浓厚,一些较为简单、成本低的大众化的体育项目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随之刮起全球性的“马拉松”热使得学生参与到跑步、健步走这项运动中的人越来越多,高校里自发性的健身运动也如火如荼的开展。马拉松运动、徒步运动,又属于技术要求低、成本低的项目,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但高校操场因使用率较高,人员密集,而不能满足众多学生锻炼的空间。环境单一,容易枯燥等问题也使得学生健身热情大打折扣。所以一部分师生选择在校园道路上锻炼,然而若长期在校园里的道路上锻炼,没有标准场地的情况下,硬水泥地会对学生脚踝膝盖造成严重损伤,另外道路车辆与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辆,也对锻炼学生的安全问题造成隐患,所以存在安全性,规范性的问题。因此有着界限分明,科学规范的“健身步道”在高校的开展与建设显着尤为重要,且健身步道的建设对顺应国家“全民健身”发展战略,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及丰富学生课下生活,都起到积极作用。

1. 国内外“健身步道”的发展

1.1 国外“健身步道”的发展与现状

国内外将健身步道喻为“连接荒野与文明的纽带”,促进公众保护、利用、享受和欣赏国家自然和历史资源是建设步道的基本宗旨和目的。[1]从全球范围来看,国家步道发展最好的是欧美国家,其中最完善、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美国早在1921年就建成了第1条公认的步道——Appalachian步道,目的是让人们浏览自然景观和享受徒步健身。[2]该道于1937年全线贯通,其贯穿了美国东部十三个州,全长超过3500km。美国国家步道总体分为四大类 :景观步道(共11条),历史步道(共19条),休闲步道(1000多条)。1968年美国国会通过《国家步道系统》法案,自法案颁布40年以来,美国国家景观步道建设总长为2.56万km(图1.1),遍布全美各个地区,全国利用步道,参加徒步、跑步锻炼的人数高达8600余万人 ,约占全国总人数1/3。[1]

图1.1 贯穿美国中部的步道系统

英国的步道建设源于20世纪30年代,为顺应当时人们休闲锻炼、远足健身之风的盛行,并借鉴于美国阿帕拉契国家步道的启发,英国记者Tom Stephenson于1935年倡议建设奔宁线(pennine way)[1],1965年奔宁线全线开通。英国现有19条健身步道,总长约 4000km。[3]日本提出发展健身步道计划较晚,受美国阿帕拉契国家步道的启示,1969年日本福利部率先宣布建设东海地方步道, 2012年日本建成最为著名的北海道健身步道,全长4560km,成为日本最长健身步道。日本现有步道系统总长约2.5万km,建成了9条主步道及若干子系统,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步道网络。[4]

1.2 国内“健身步道”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健身步道建设最早起步于港台地区,台湾最早自1992年开始建设步道系统,现已成功建成39条步道,并具有完善的步道分级体系,推出了覆盖全岛的健身步道系统[5]。香港地区的健身步道最初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结合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发展很快。大陆2009年,浙江宁海国家健身步道一期竣工,标志着健身道的开始。由浙江宁海健身步道为建设依据,中国登山协会起草了《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标准》,并于2010年由国家体育总局面向全国颁发推行,从此内地拉开了健身步道的建设大幕。在近5年内,先后建成国家健身步道13条,遍及全国多省,总长约1600km。[6]从总体发展看,我国健身步道是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计划中发展崛起的,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和阶段为满足人民需求的产物。虽然我国步道建设起步较晚,但结合世界的案例发展迅速,也从一定方面反应出人们的需求性。我国高校学生普遍具有锻炼身体的意识,且有固定的课余时间,高校内不仅车辆少且具备完整的道路系统,因此步道的建设与开展有极大的需求性和可行性。

因为目前国内外没有高校建设步道的案例,所以以国外著名步道开展与建设为参考,结合国内的步道发展背景以及查阅大量的资料将国内外步道的发展过程与现状进行分析,其对步道的研究建设可用于我们参考在陕师大步道建设分析中。通过对比国内外步道建设发展背景不难发现,国外的步道发展意识成型早,建设时间长,步道体系较完善、成熟并且建设经验丰富,其成功案例带动了周边国家健身步道的建设,国内虽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发展势头猛。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健身道本身有着独特的价值意义,更多的健身道不仅仅局限于健身,也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明信片。所以陕西师范大学的健身道的成功,也必将成为这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高校的新的代言词!

2. 陕师大健身道的价值意义分析

2.1 使用价值

健身步道的设计是以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响应国家号召,将学生身心健康放在首要位置为目标,为学生、教职工以及校外人群创造良好的锻炼氛围。丰富其课外生活,有益受众人群的身心健康,更能创造出和谐的校园氛围并对社会大众提供优越的健身环境。健身道的使用价值其一是满足对健身环境有所需求的人群,其二是改变健身仅局限于操场等固定场地,而应是符合更加快节奏的健身方式的场所。例如饭后散步、课下锻炼、社团集体活动,师生也可以利用健身步道讨论问题,曾进感情。专业的地面区别于硬水泥地,更好的保护参与运动的人群的身体健康,减少运动损伤。健身道的使用,也能充分体现出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2 审美价值

健身道的设计,充分利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合理的建筑道路规划以及校园内高覆盖率的绿化。使得师大整个校园的道路更加融合到学校的整个风景中。健身道的设计除健身外,更是有观景步道的功能。对慕名前来的校外人员,能更好的加以指引,路线所经之处都是师大建设的隗宝。通过健身道,能更好的体会这所被称为“西北教师摇篮”所带来的“厚德”、“积学”、“励志”、“敦行”校园文化精神。健身道的添入,不但使得整个校园道路更加规范、合理、美观,而且也是陕西师范大学响应国家战略,为实现中国梦的一项重大举措。

2.3 经济价值

健身道本身是免费开放的,但其所服务的人群在使用的过程中,一些符合需求的消费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健身道的使用人群在受益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宣传带动更多的人,在使用过程中,如口渴,或者休息时在沿路布置一些自动贩卖机,提供水和食物。体育学院可提供专业的志愿指导服务,也可利用参与人群做一些运动相关的实验、研究。并可以售卖专业的运动装备器材,把学生消费在校外健身房的钱,用在健身道的维护上。并可以以健身道为契机,发起各种集体活动,寻求赞助商,也可结合相关媒体宣传,提高学校知名度。

2.4 文化价值

我国健身道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且健身道的概念相对新颖。健身道的建设,又能从另一方面丰富校园文化,更能体现出陕西师范大学这所文化底蕴深厚的高校的包容性、创新性。其所带来的文化价值是一面展示性的窗口。健身道的“新”不是盲目的采用、急于创新,而是能为师生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为学校发展带来新“动力”。更是在长安区这个新区,让陕西师范大学注入新的活力,领跑西北高校圈的新动力。

3. 陕师大长安校区健身道规划设计

3.1 道路情况分析

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建于2000年,目前是陕西师范大学主校区。学校以北门为正门,4条横路主路分别是积学路、励志路、敦行路、昆明湖路。4条纵路分别是以上林体育馆为起点的上林道,绕图书馆两侧的书山道、学海道以及宜春道。陕师大长安校区为四纵四横道路布局。

图3.1(1) 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平面图

由此可以看出陕师大长安校区,有着合理的道路规划基础,以及丰富的道路网络覆盖整个校园(图2.2)。健身道的建设可以由此为基础,在已有的校园道路基础之上更加完善。

图3.1(2) 陕西师范大学道路网络平面图

3.2 健身道的线路设计

3.2.1 校园文化线路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悠久,且长安校区建有全西北最大的图书馆,2017年更是完工了展示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教育博物馆。校园内多种象征意义雕塑,书亭遍布,更是利用新勇活动中心的电子大屏幕宣传国家建设、校园文化。所以陕师大的校园文化丰富、全面。因此校园文化路线计划设计于北门校名石为起点,由积学路到达上林体育馆,沿上林道、励志路经过图书馆、孔子像、终南音乐厅。再沿香积大道经过新勇活动中心到昆明湖路,最后沿宜春道向北经过生物实验大棚学海道回到起点。该路线全长约2.3公里。

3.2.2 校园风景路线

陕西师范大学绿化率高建筑具有历史气息,校园风景优美且分布合理,特别春暖大地之时,整个校区郁郁葱葱遍地花海。所以以校园风景路线,不仅是让人们感受到陕师大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接触人与自然与校园的和谐氛围。风景路线以喷泉广场为起点沿积学路、上林道到达不高山在沿昆明湖路经过白桦林、昆明湖到敦行路,最后沿宜春路经过校园花圃,经励志路到达学海道回到起点。该路线全长越2.3公里。

3.3 健身道路面规划设计

3.3.1 步道宽度

在健身道的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到的是道路的基本宽度。在环境行为学理论中论述过:“0.6”米宽的步道就可以满足单人行走的需求。根据实际观察测量的调研情况,普通行人的行进速度正常行走的话,每公里用时约11到15分钟,也就是说每秒平均1.1到1.4米。对不同年龄段的行人速度有所差别,年轻人约80米/分钟,老年人约75米/分钟,所以可以用以下的公式来计算能够被游人接受的最小步行道路宽度:

图3.2.2 校园风景线路

步行道路宽度=VM/S

其中:V=人流量,人/分钟(以人流量最大的时间段计算)

M=单人行走所需的最小空间尺度,m2/人

S=行进速度,米/分钟

健身道的宽度确定应综合考虑健身人群活动所需要的基本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人数、行进速度、停留时间等方面的因素来界定[7]。所以依此结论得出,健身道的宽度应在1.5米~3米之间。校园内道路有主路辅路,所以建议辅路为1.5米~2米,主路为2米~3米之间。

3.3.2 步道铺装

健身道的铺装在成本上以实用价廉为主,并考虑颜色的选择上可以融入整个校园建筑、风景的整体颜色,要显得和谐不突兀。故分析采用塑胶铺面,易维护、成本低。健身道的边线以白色线为界限,主路色为淡朱红色为主,朱红色为中国最古老的颜色,同时让人醒目、兴奋的功能,并也是人们最喜爱的“中国红”,同时也能够起到提醒其他过往车辆的作用。

3.4 健身道图标设计

健身道的图标设计是重要的形象体现,同时也有帮助受益人群将其与普通道路区分开的作用,更是可以作为宣传的广告,所以健身道的图标应简洁大方。

标志含义:两名行人携手在健身道行进,寓意在健身道行进,寓意着和谐、友爱,以及希望更多人参与进来,外圈上有“陕西师范大学健身道”字样。

图3.4 陕师大健身道标志

3.5 健身道的相关服务设施

健身道沿路应合理安放垃圾桶、行人躺椅等,在步道每条线路沿途中的自然景观和人为建筑旁为群众提供“拍摄区”。在此基础上使健身道功能更加完善,并在沿路设有广播,用来播放体育健身知识、陕师大新闻、音乐、英语学习等。

4. 健身道建设可能存在的问题

4.1 安全问题

健身道在建设的过程中采取分段施工,施工地段设有明显施工标志与指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完成后的健身步道应与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划分明确的界线,在光线较差的道路边缘设置一些反光物,提醒车辆。在界限应每隔200米设置一处道路警示标志,标明健身道为步行道,只准步行。并且在直角转角处设置路口凸面镜,方便健身人群观察道路情况。可由体育学院“跑步社”为组织,集体组织一些活动。健身道的路线设计避免一些偏僻小路,尽量选择有监控、路灯组成的大路,且有保安定点巡逻,也可由学生会带头组织志愿者,负责维护和督导。

4.2 使用率问题

使用健身步道的受众人群广泛。一方面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学校内教职工、家属都可参与进来,并且选择步行或者跑步健身来说技术难度也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健身道功能全面,除主要的健身功能外,可指引慕名而来的外校人员参观,供学生不同时节赏景拍照留念,也可更加完善校园道路的科学性、规范性,方便每年新生快速了解校园分布。也可以此为契机,通过宣传提高陕师大的知名度等。因此笔者也对“健身道”的受众者做一份深入了解,并以此真实数据为基础,论证陕师大“健身道”建设的可行性,本次问卷共110份,收到104份有效问卷。(问卷链接https://www.wjx.cn/m/21687739.aspx)将其进行汇总得出:选择运动方式的有71人,占比为68.27%。曾以健康为目的环绕校园跑步散步的经历有84人,所占比为80.77%。对健身道的建设支持的人数达102人,占比为98.08%。数据充分体现了健身道的需求性。

图4.2(1) 参与运动方式比例图

图4.2(2) 对健身道建设支持比例图

图4.2(3) 对道路改进意愿统计图

5. 结论

通过对健身道的需求性、独创性、功能性、价值性进行总体分析,并以真实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我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健身道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健身道既能培养参与人群的体育锻炼意识,又能提高人们运动技能使其身体健康,这自然受到广大健身群体的欢迎。陕师大健身道的建设,一是可以直观带来校园整体美观,二是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应,三是为学生、教职工提供一个更广阔、更科学的的运动健身平台,从而培养学生的课外运动意识、丰富校园文化。

猜你喜欢
步道师范大学陕西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海南省健身步道现状调查研究①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鹅卵石
步道砖掩饰不住此路的由来(外一首)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