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丽娟
摘 要: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实行全面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都要有所获。要想达到这种教育目的,教师要倾注爱心,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努力消除他们的学习障碍,帮助学困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律的信念,让他们逐步转变不求上进的自卑心态,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奋发向上、健康成长,最终使他们的思维灵活起来。
关键词:学困生;思维;灵活
学困生学习困难有很多自身的问题。学困生身上的不好表现多种多样,它们通常包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小动作;学习效率低,作业拖拖拉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反应慢,记忆力差,单词,课文,数学概念记不住;不爱读书,或读书慢,理解能力差,缺少想象力;做题马虎,大题不会做,小题总出错,这些不好的学习习惯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在学习上一落千丈,对所学知识,一问三不会。渐渐地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当中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实行全面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都要有所得。要想达到这种教育目的,教师要倾注全部的爱心,以尊重、赏识唤起他们的进取心,以真诚、宽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学困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律的信念,让他们逐步转变不求上进的自卑心态,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奋发向上、健康成长,最终使他们的思维灵活起来。
一、赏识教育
在不好的学生,也需要老师的表扬。面对学困生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即使是点滴进步,也应及时给予充分的表扬,让他们有种成功的收获。例如:当他们上课能集中十几分钟听课了,要表扬他们;当今天的作业也能完成一部分了,要鼓励他们;当他们在课上试着举手回答问题了,要赞扬他们。总之,教師的及时鼓励,会让身为学困生的他们,有一种被关注的感觉,有一种老师还没放弃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心中会慢慢地有温暖感。在这种赏识的感召下,他们渐渐会有羞耻心。羞耻于自己的上课不遵守纪律;羞耻于自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羞耻于自己不积极参加课堂学习活动的懒惰。这种自尊会渐渐激起他们的学习动机。这种动机又会促进他们的思维开动,为他们由学困生转变成好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互帮互学
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可以让学困生在轻松的环境下,通过成绩优秀学生的帮助、指点,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困生会用心倾听,认真思考才会弄明白所听的知识内容。同时,在听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他们必须要思考清楚才能向优秀学生请教,这些过程都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将来的独立学习奠定基础。互助学习呈现的形式很多,可以在班内开展“一帮一”,“优帮差”,“小组内互帮”的帮扶小组,通过这些互助学习,让学困生逐渐掌握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当他们的数学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才会在数学学习中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这些会有效地促使学困生在“听”中思考,在“问”中提升,乐趣中享受进步的喜悦,进而有效地激发后进生对学习的兴趣。
三、练习有层次
对学生进行习题训练,是巩固相关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习题要有层次性,这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从中受益。课堂上的习题既有简单的又要有难度的。这样有利于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思考后的成功喜悦。这会对学生今后进行积极主动地数学思考产生积极地影响。
四、学习有效的思维方法
一些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主要是在遇到运用所学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时,不知道原因所在。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学困生在数学基础知识上比较薄弱,没有解题方法,缺少知识之间的系统衔接、归纳。这就需要教师在处理习题训练部分时,采取面批的方式,以便于教师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地帮助学生找到解题思路、逐步让学困生学会正确的思考,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关注作业
课后的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显著手段。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记录每天的作业情况,以便于及时指出具体错误的思维原因,及时帮助他们进行纠正。并多写鼓励性的评价,让他们有信心相信自己通过积极的思考能够解决问题。教师在批改完作业后,尽量单独发放作业,并且要“听”,听学困生说做题思路,这都会大大地提高学困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结:
总之,通过教师对学困生的倾心关注,通过对他们身上闪光点的及时赞扬,通过有效的分层练习,一定会让这些学困生思维灵活起来,最终让这些学困生们走出学习的困境。
参考文献:
[1]李献林,张淑清著. 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